在一些小说和影视剧中的比武场景中,我们总能听到“回合”这个词,”几个回合下来“,”大战三百回合“,往往看到着我就纳闷了,究竟怎样才能算是一个回合,一个回合按什么计算,3分钟?5分钟?还是10分钟?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回到历史里扒一扒。回合,仔细分析起来,可以分为合与回两个环节,不用说也知道,它是一个军事上的用语。其实呢,它跟我国古代的作战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中原农耕地带,步兵是最主要兵种,但鉴于单个步兵的作战能力太有限,于是从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氏族的战争起,人们就发明 了一种用于战场作战新型作战工具,那就是战车。
一辆战车至少需要两马一车三人,马在战场上向前奔驰,车上的三人各司其职。最前面的一个士兵负责驾驶,把控战车的方向,左边的士兵充当弓箭手,右边士兵则手持矛和盾刺杀近敌和防御车身。
在西汉以前的大战中,战车在战场上频频使用,特别是在群雄混战、战火连天的春秋战国时期,战车更是每一个国家武器装备的标配,也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最好证明,所谓的“千乘之国”就指的是战车的数量多。
战场上,两边将领凭借军事指挥技术列阵对峙,一声令下双方的战车便卯足了劲向敌方冲去,一边冲刺的同时,弓箭手一边盯紧机会向对方射箭,当双方距离越来越近,两方车上的士兵便会迅速拿出长矛刺向敌人,交互的速度极快,这样一个交锋,就是所谓的“合”。
随后马车相互错开,背道而驰,不待跑出几米,驾驶员快速将车掉头,开始新一轮的火拼,就是这一回头,就是所谓的“回”,也就意味着双方完成了一个回合的较量。回合一次也就起源于此。
西汉时,中原面临着游牧民族匈奴的入侵,匈奴人的战斗力极强,他们的骑兵猛如闪电、灵活机动。为了对付匈奴人,汉朝的军事装备和技术也进行了革和升级,那种笨重的战车自然是要被淘汰了。骑兵成为训练的主要兵种。
在骑兵作战时代,双方将领拿着武器在单挑时,同样存在回合较量这个环节,他们骑着马猛烈地向对方冲去,互相靠近后一方拿着武器进攻,另一方拿着盾牌抵挡,随后两马擦身而过,双方勒马回头进行新一轮的较量,这样同样也算是完成了一个回合。
因此,一个回合较量的完成往往都是伴随使用了重要的作战工具——马,在马上完成一个冲锋和搏斗,掉头回来准备第二场较量就是一个回合。步兵在作战时,人数众多,战线拉长很多,就不能用回合计算了,这种战争往往一次性拼个你死我活。
至于在一些文学作品和历史小说里,常常有“大战三百回合”的说法,根据常识也可以推断,实在是带有夸张的嫌疑。我们试想一下,得有多么坚固的马上才能经得起三百回的冲锋,古代的战车都是用木材所制,每一次猛烈的冲撞必然会对车体造成损耗,多说冲个十来二十回早已经散架了,且不论车上的人能不能经受得住这么多次的生命冒险。所以,战车冲撞也好,马背上打斗也好,往往几个回合下来,胜负也就分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