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惜朝
期中考试成绩已经出来,不少孩子退步明显。
比孩子更焦虑的却是家长,他们纷纷求助老师,甚至为孩子准备好新一轮的补习课程。
其实想要提高孩子成绩,光靠求助外界是不够的,必须回归到孩子自身,回归到家长本身。
当你发现孩子已经退步时,请做好以下这五步,帮助孩子反败为胜,打好期中到期末过渡的这一仗。
第一步:客观认识孩子的成绩
成绩焦虑,不说孩子,几乎每个家长都有。
孩子的成绩就像家里的“晴雨表”,考好了全家人都高兴,考砸了大家都唉声叹气。
但是,孩子不可能每次都考得很好,就算天才也很难回回考第一。
有退步自然会有进步,有变差自然会有变好。学习上的起落,代表孩子一直在成长。
家长不妨思考一个问题:
究竟是满载而归的累累硕果重要,还是披荆斩棘的探索过程珍贵?
答案不言而喻。
我们已经是思想成熟的成年人,如果我们对待成绩都过度紧张,传达给孩子的信息就是:
我必须要考高分;
爸爸妈妈只在意我的成绩。
学习绝对不是为了考高分,而是为了让孩子学习知识,学习思考,学习认识这个世界,学习如何为自己的人生奋斗。
家长不能把自己的焦虑和压力直接倾倒给孩子,更不应该平时缺席教育,却在孩子考差的时候跳出来指手画脚。
做到高分不“捧”,低分不“棒”,把成绩看作一个简单的数字,然后透过数字看到孩子学习这件事。
第二步:理解孩子的感受
孩子考差了,家长以为就自己着急,其实,孩子比家长想象得要更难受,更沮丧。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变得更好,哪怕是成绩差的孩子,也渴望进步。
但毕竟,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有很多。
包括试卷的难易程度、考前的复习程度、孩子的临场发挥、身体状况,以及一些难以避免的客观因素等等。
如果家长动不动就给孩子“扣帽子”,张口就说孩子态度不端正、学习不用功、又笨又懒惰,孩子会怎么想?
他会讨厌家长自以为是,什么都不了解就给他“定罪”,再也不愿跟家长交流学习上的事情。
如果家长一再用成绩去讽刺他,他会越来越反感,甚至顶撞父母。
成绩固然重要,但身为家长,理解孩子的感受更重要。
“我的孩子虽然考砸了,但他也很难过,我要安慰他,鼓励他。”
“我的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我应该帮助他,而不是打击他。”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家长要给孩子、给自己树立一种信心:
不提分数或名次要求,也不会影响孩子成绩。
让孩子明白,学习不是为了分数,不是为了攀比,而是为了提升自己。
第三步:探讨退步的原因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无用的就是只会说不会做。
很多家长在知道孩子退步后,丢下一句话让孩子自己找原因,其实对孩子帮助不大。
孩子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有限,光靠自己很难找全退步的原因。
特级教师王崧舟说:“孩子的成绩单上也有父母的成绩。”
家长平时对孩子不闻不问,没有给孩子一个安定的学习环境,不曾给孩子做好榜样等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孩子自身的成绩退步,折射出整个家庭教育的问题。
要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绩。
做成绩上的横向比较,即和同学比较,引导孩子发现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不足。
做成绩上的纵向比较,即和自己比较,发现孩子在学习上有什么变化,哪些变化导致了退步。
要和孩子一起反思自身。
影响成绩的因素有很多,除了不可避免的客观因素外,更多受孩子的态度、方法、努力程度等的影响。
家长要多想想自己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多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能只看分数和名次。
第四步:就退步的问题和老师沟通
最了解孩子情况的,不仅有家长,也有孩子的老师。
孩子平时在学校是怎么学习的,学得怎么样,这些老师都比较清楚,家长可以直接向老师了解。
如孩子听课时能否基本掌握,课堂测试、单元测验表现如何等等,根据老师的描述发现孩子的问题。
老师一般会反映自己观察到的问题,并针对孩子的情况给出一定建议。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有些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在校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在学校学习很认真,回到家却常常偷懒。
家长最好也跟老师介绍孩子在家学习的情况,和老师一起探讨孩子成绩退步的原因。
当家长和老师全面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后,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帮助孩子提高。
想要让孩子学好,家长就一定要和老师很好地合作。
第五步:调整教育孩子的方式
学习终究是孩子的事,一切都要以孩子为前提。
家长要克服焦虑,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孩子。
也要做好孩子的导师,和孩子来一次深入的沟通,聊一聊学习的事情,聊聊自己的想法。
亲子之间无保留的沟通,有利于互相发现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且明确了以后孩子该怎么学,家长该怎么教。
有必要的话,也可以让孩子讲讲对父母教育方式的意见或建议。
家长可以参考孩子所说的话,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多一些鼓励,少一些严厉。
家长要多拥抱孩子,让他感受到被关心,多鼓励孩子,让他逐渐树立自信心。
正面管教,能够让孩子从父母身上收获正能量,得到坚持努力的底气和勇气。
多培养习惯,少强调成绩。
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让孩子一点点学会自觉高效地学习。
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大压力,也不要让孩子一下子做得很好,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的成长需要“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