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没空调没暖气的古代,紫禁城的皇室如何取暖过冬的?

揭秘没空调没暖气的古代,紫禁城的皇室如何取暖过冬的?

我国五千年气象史上,出现过四个寒冷期,明清时期是第四个寒冷期。一年中有约150天都是寒冷的冬天,最冷时气温可达零下二三十摄氏度。在这样严寒的气候下,处于北方的故宫自然是寒冷异常。乾隆曾有诗曰:“人苦冬日短,我爱冬夜长”可见皇帝在故宫生活并不觉冬日寒冷?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房屋共有九千余间,但是在偌大的紫禁城却没有一个烟囱,古代没有暖气和空调,皇帝一家又是怎样取暖的呢?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冬天干燥寒冷,最冷时温度可降至零下20多度。在当今,我们可以通过煤炭、天然气给家家户户供暖,古代的紫禁城又是如何抵御严寒的呢?
揭秘没空调没暖气的古代,紫禁城的皇室如何取暖过冬的?

揭秘没空调没暖气的古代,紫禁城的皇室如何取暖过冬的?

驱走冬日严寒的“蜈蚣道”
在皇宫中,最主要的取暖方式是地下火道,也称地火取暖。宫殿的地面下用砖石搭建火道,添火的炉门设在宫殿外,热气通过火道进入室内,热气上升产生热循环,室内很快就会温暖如春。火道分为主烟道和支烟道,排列形式很像蜈蚣,工匠们形象地称其为“蜈蚣道”。
但是,并非每个建筑物中都有“蜈蚣道”,一般地火取暖都设置在有床铺的区域内,可以达到局部保温的效果,这样的房间在清代被称作“暖阁”。坤宁宫东暖阁,如今还保留着这种火道,如果去故宫参观,还能在一些建筑台基上见到火道口和排烟口。
揭秘没空调没暖气的古代,紫禁城的皇室如何取暖过冬的?

屋顶上为何没有烟囱
暮色降临之时,老百姓居住的小院内会升起袅袅炊烟,然而拥有近万间房屋的紫禁城却几乎连一个烟囱也见不到。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皇宫中的宫殿也有排烟孔,烟气通过气孔排到室外,不仅可以避免空气污染,还能降低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紫禁城中有一种排烟孔设置在宫殿两侧的墙上,底部与地下的烟室相通,上端开口处于墙顶,出口处还会放置铁质遮挡物用于防雨防尘。
揭秘没空调没暖气的古代,紫禁城的皇室如何取暖过冬的?

此外,宫殿的台基处和石雕须弥座上也有排烟孔。这些排烟孔一般为直径10厘米的圆孔,会用古钱币式花漏装饰,这样便可防止老鼠、鸟类钻入孔道。排烟孔设计精巧、隐蔽,当我们在故宫游览时常被雄伟的古代建筑吸引,却忽略了这些低调的隐形烟囱。
揭秘没空调没暖气的古代,紫禁城的皇室如何取暖过冬的?

冬季取暖是个大工程
紫禁城占地72万平方米,皇室成员和宫女、太监、侍卫等宫中常住人员多达上万人,所以每到冬季,取暖用煤、用炭便成为一项大工程。
明代,皇宫中有一个专门机构——惜薪司,负责供应取暖用的木柴和火炭,并在乾清宫附近设置专门地点储藏柴炭,以方便宫中取暖。根据明代历史资料记载,万历十八年(1590)举行殿试,一次就消耗了1000多斤炭。在清代,内务府下设的薪库负责冬季取暖工作。宫内供应炭的数量则是按等级划分,每日供应的标准为:皇太后120斤,皇后110斤,皇贵妃90斤,贵妃75斤,公主30斤,皇子20斤,皇孙10斤……不过这些只是最基本的用量,有时还需要额外用炭。在漫长的冬季,皇宫内所需炭的数量是相当大的。
揭秘没空调没暖气的古代,紫禁城的皇室如何取暖过冬的?

白骨炭、菊花炭、红箩炭
在古代,炭的价格非常昂贵,平民一般都消费不起。皇宫中所用的火炭是经过反复精选的。宫中使用的上等硬火炭,均需坚实耐烧,敲之则叮当作响,燃烧时无火星、无烟尘。
皇宫精品火炭分为两种:一种是燃完后呈白灰色,故谓之白骨炭;一种是燃烧时像菊花瓣一样,呈青灰色,故谓菊花炭。两种炭燃烧时火苗旺、热量大,非常干净且不会污染空气。这些上等火炭都用红漆箩筐盛放,所以也被称为红箩炭。
揭秘没空调没暖气的古代,紫禁城的皇室如何取暖过冬的?

据《明宫史》记载:“凡各宫中所用红罗炭者,皆易州一带山中硬木烧成,运至红罗厂按尺寸锯截,编小圆荆筐,用红土刷筐而盛之,故名曰‘红罗炭’也。”该地为存放红罗炭之所,故名红罗厂,大红罗厂以及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小红罗厂地名就是由这红色的箩筐而来。
炭盆取暖,加湿、香薰两不误
地下火道和火炕都是宫殿建筑的一部分,但并非每个宫殿都设有这些取暖设施,灵活性比较差。于是,炭盆取暖就成为另一种宫廷中常见的取暖方式。炭盆是用铜制成的,看起来有点像平常使用的洗脸盆,但是盆口上有对称的提梁,方便移动,盆底部有三足用于支撑。宫廷中的炭盆经常会放入松枝,可以增加香气;也会在炭盆上部放上水,变为“加湿器”,让空气湿润。
揭秘没空调没暖气的古代,紫禁城的皇室如何取暖过冬的?

不过,铜制的炭盆容易氧化,氧化后颜色暗淡,失去了光泽,影响美观。古人也有自己的办法,就是利用梅子清洗铜盆上的氧化物,这种方法被称为“梅洗见新”。其实,“梅洗见新”是利用了梅子的弱酸性,酸会与铜的氧化物发生反应,氧化物被消解,炭盆自然焕然一新。
皇帝也爱睡火炕
北方农村地区,家家户户都有火炕。火炕是一个中空的用砖砌成的立方体,灶门是烧火的地方,火的热量通过烟气进入火炕内,最后通过排烟孔排出。若身处极寒之地,在温暖的火炕上度过冬日的漫漫长夜,的确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庄严大气的紫禁城里也少不了这种传统的取暖设施。清代的皇帝更是喜欢在火炕上批改奏折、写诗作画、会客饮茶。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各式各样的精美炕桌就能看出皇帝对火炕的偏爱。
乾隆皇帝曾有诗曰:“人苦冬日短,我爱冬夜长……敲诗不觉冷,漏永夜未央。”从诗中可见皇宫冬季的供暖情况。紫禁城的冬天有着令人羡慕的温暖惬意,火炕带来的温馨之感使皇帝爱上了漫长的冬夜。
揭秘没空调没暖气的古代,紫禁城的皇室如何取暖过冬的?

精美保暖的手炉
在清宫影视剧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大雪纷飞,后宫里的妃嫔在雪中行
走,紧跟身边的宫女手里都会提着一个小物件,这个小物件就是手炉。
手炉的作用也是保暖,它的优点就是小巧灵便,上面设有提梁,可以随时提着走。手炉制作精美,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分为外壳和内胆两层。外壳多为铜质鎏金或掐丝珐琅材质,装饰图案以具有吉祥意味的花卉、动物图案为主,如鹤鹿同春、三羊开泰、岁寒三友等。
揭秘没空调没暖气的古代,紫禁城的皇室如何取暖过冬的?

金龙手提暖炉是专供皇帝冬季出巡时由贴身内侍太监拎着的暖炉。这种暖炉为铜质鎏金,提炉由炉杆、链、炉三部分组成。炉为圆形,似桶,上部略大。盖顶有一龙纽,炉体有3个凸起的兽面,兽口衔环,环接连提链,炉下有3个象首,象目前视,象鼻下卷为甪足。提炉金光闪闪,看上去暖洋洋的,但炉内并不一定有点燃的炭火,以免烧着皇帝的龙袍,这种手提暖炉也是宫廷仪仗用器之一。
揭秘没空调没暖气的古代,紫禁城的皇室如何取暖过冬的?

《冰嬉图》上画了什么
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生活在寒冷地区,很早就开展了滑雪、滑冰等冰上运动。满族的前身是女真,女真人长期居住在今松花江流域和黑龙江一带,由于冰封时间长,踏冰滑雪自然而然成为当地人的一种基本生活技能。
清王室祖先世居长白山,他们不仅擅长骑射,而且也擅长滑雪、滑冰。冰嬉即冰上运动,其历史悠久,在宋代宫廷里已出现;明代定都北京,冰期较长,冰嬉活动日渐增多;到了清代,冰嬉作为皇家冬季一项重要的消遣活动十分盛行,还被乾隆皇帝定为“国俗”。
揭秘没空调没暖气的古代,紫禁城的皇室如何取暖过冬的?

乾隆时期的《冰嬉图》绘有各种冰嬉活动的场面,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清代盛大的冰嬉盛会:如速度滑冰,有初手式、跑冰式、大弯子式、背手跑冰式等形态;花样滑冰有哪吒探海、大蝎子、金鸡独立、朝天蹬、童子拜佛、双飞燕、卧鱼、千斤坠等姿势;杂技滑冰有缘竿、盘杠、飞叉、耍刀、弄幡、倒立、扯旗等高难动作。射天球是旗门上高悬戴穗的“天球”,滑冰者于运行之中张弓射球,显示了满族人能滑善射的高超技艺,清人顾森有“太液冻初尖,冰嬉队连连。弯弧兼肄武,仰射彩球圆”的诗句,就是对这种冰上运动的形象写照。
白雪皑皑,温暖如春的宫殿里,九九消寒图上的红梅悄悄绽放;室外,冒着严寒前来游览的人们络绎不绝,喧嚣声不断。时空交织,人影模糊,唯有紫禁城里的冬天依旧。
揭秘没空调没暖气的古代,紫禁城的皇室如何取暖过冬的?

乾隆雪景行乐图轴(局部)
来源:又冉 百科知识
揭秘没空调没暖气的古代,紫禁城的皇室如何取暖过冬的?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905 字。

转载请注明: 揭秘没空调没暖气的古代,紫禁城的皇室如何取暖过冬的?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