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成新的“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挣脱

2021年的研究生招考报名刚刚落幕,关于“考研热”的讨论便再次成为了焦点。据报考数据显示,今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次打破纪录,达到341万,较2019年增长17.59%。

一边是居高不下的研究生报考人数,另一边却是日益严峻的研究生就业和心理问题。据统计,2020年我国在读研究生人数突破300万大关,预计毕业人数94.6万,但并不是每一位研究生都能顺利毕业进入理想的工作岗位,还有的会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被退学或延毕,更甚者还会因为心理压力走上极端。

日前,南方医科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相继清退了一百多名研究生(含硕士和博士)。而这并不是个例,清退超期研究生以提高研究生整体培养质量已成大势所趋。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这是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在扩大,生源成分更加多样化,部分学生的研究能力、专业素养未必适合研究学习与相关工作,达不到考核标准就要被‘踢出来’。”

可见,为了提高中国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保证可持续性发展,我国研究生的总体质量管理要求越来越严格了,达不到培养要求的学生被延毕或清退。被清退意味着被取消或终止学籍,从而丧失了在学校继续学习的权利,并且将不能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这对学生本人来说无疑是残酷的,对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改革确是极大的利好,并且将成为常态化。

在此背景下,研究生所面对的压力也与日俱增,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心理问题。2018年,《NatureBiotechn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读研的人(含硕士和博士)患有抑郁症的可能性比不读研的高出6倍之多。研究人员针对来自26个国家的数千名研究生进行了心理评估,其中将近有41%的研究生被判定为中等到重度焦虑,39%的研究生被认为有中度到重度抑郁。

除却科研本身带来的压力之外,经济、人际关系、就业、婚恋和与导师之间的关系也是压力的主要来源,尤其经济和与导师关系方面的压力。

研究生成新的“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挣脱
清华大学曾对我国超过10000名研究生所获得的科研补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研究生科研补助月均404元,其中博士研究生1020元,硕士研究生283元,研究生对科研补助的满意率仅为34.3%,这与欧美大学的研究生获得补助的差距甚远。

与大学本科期间,学生与老师多对一的关系不同,研究生与导师之间是1对1 的培养模型,导师的指导对学生科研成果的进展和在校期间的学习状态有着直接的影响。理想状态下,1对1 的教学模式,能最大程度地做到因材施教,能有效帮助学生适应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但现实是,2015年至今,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增长了近100万,而导师人数增长不过在10万左右。因此大多数导师都同时带着好几个学生,能分配给每个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也就屈指可数。

此外,由于导师在与研究生的关系中占据着很大的主动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因此一旦与导师发生矛盾和分歧时,学生出于师生关系的考量,往往会选择隐忍,长久下去,研究生滋生心理疾病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

既然研究生的考核要求越来越高、学业压力和各方面压力也很大,为什么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还会连年攀升呢?

除却国家鼓励和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之外,据《2020全国研招调查报告》调查显示,高居考研动机调查前三的分别为:提升就业和从业的核心竞争力、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层次和未来获得研究生学历。对学术研究感兴趣这一项只占据不到30%,可见,大多数学生并不具备对科研的热爱,在遭遇各方压力时就很容易打消科研积极性,从而滋生心理疾病。

前段时间引发各方惋惜的大连理工研究生自杀事件,便是由于该名学生不堪压力从而走上极端的典型案例。他在最后的遗书中写道,“你这样下去肯定延毕了,真丢人,几百万研究生,不缺你这么一个废物,去死吧”……对延毕的恐惧和对实验结果不理想的绝望,让他走上了极端。

其实近年来,像大连理工研究生这样的精英自杀的案例还有很多,他们大多成长路途顺遂、背负着家人很高的期待,但都因为接受不了一时的失败而走上了极端。

究其原因,从小到大我们所接收到的来自学校和父母的教育,都教会我们要成功、要把事情做好、要成为那个站在舞台中央的人,没有人教会我们失败了该怎么办、把事情搞砸了怎么办,终其一生只是一个碌碌无为的人又该怎么办……

在竞争压力日益激烈、高度内卷的今天,所有人都像卯足了一股劲一般,生怕落后和失败,于是我们从出生开始就被教育要努力、要赢,可是我们不可能每一次都成功,不可能永远都是那个走上领奖台领奖的人。

一边被寄予着厚望、一边竞争压力与日俱增。在这样无解的环境中成长,内心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抑郁、焦虑等情绪也就很容易滋生,长期下去对身心健康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若得不到疏解和引导,做出极端事情的概率也就会提升。

上名校、有一份光鲜的工作、过上令人艳羡的生活,是为人父母对孩子应有的期待,可不应该是对孩子唯一的期待。想让孩子健康地成长、快乐地过完一生,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努力的同时,也应该教会孩子葆有一颗平常心,更应该告诉TA们:你可以成为英雄,也可以成为那个在路边鼓掌的人,不管你是谁,爸爸妈妈永远爱你。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077 字。

转载请注明: 研究生成新的“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挣脱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