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这些大学太美了!网友哭着想重回高考,你最喜欢哪一个?

由 舒培荣 发布于 经典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即将来临,可谓是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准大学生们忙着pick志愿、规划未来;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站在人生的下一站路口,和师友们挥泪告别。

而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们,也不由得追忆起自己曾经的校园时光。

北大青年作家苑子豪说:

“彻底告别了校园的生活后,才知道要有很幸运才会遇到这里的一切。”

很多人,在美丽的大学里,遇见初恋,结交挚友,或是实现毕生的追求。

如果把人生比作经历一个个站点的旅程,那么大学,一定是最让你难忘的一站。

你知道吗?

鲁迅和妻子许广平那本甜甜的《两地书》,以及洋溢着童年欢乐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都是鲁迅在厦大任教期间写的哦!

厦大的鲁迅博物馆里,至今还保存有先生的书房和墨宝真迹。

在厦大,随处可见栽满凤凰花的路口,和一座座被人戏称为“穿西装、带斗笠”的奇特教学楼。

什么是“穿西装、带斗笠”呢?

就是这些建筑都有着西式的构架、中式的飞檐,据说它们都是由“海归校主”陈嘉庚先生亲自督造的。

这样的搭配虽然随性,却跃动着一种自由的想象力,让人眼前一亮。

公元976年建造的岳麓书院,是印在湖大校徽上的“地标”,也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朱熹、张栻曾在这里论学,康熙大帝曾在这里写下御书,直到现在,湖南大学还保留着以“岳麓书院”为名的院系。

离书院不远的爱晚亭,始建于乾隆年间,里面还挂有毛泽东手迹的《沁园春·长沙》。

每到秋天,亭边枫林被染成醉人的酡红,让那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也有了真实的意境。

大学里的近春园,是朱自清曾经写下《荷塘月色》的地方。

每到夏夜,迷离的月色笼罩园中的莲池,总能让人想起文章里那段优美的形容: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同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近春园东侧的清华园,曾经是圆明园的一部分。它正门上的“清华园”三个字,据说是清末大学士叶赫那拉·那桐亲笔所写。

如今百年过去,青砖白柱上的笔力依然难掩清隽气韵,让来往的行人过目不忘。

闲时来清华走走,看看美丽风景,遇见青春学子,也感受一番校园里的清正学风,相信你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感悟。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前身是戊戌变法时创办的京师大学堂。

100多年来,这所高等学府里涌现出的校友,从“中国西学第一人”严复,到如今的“病毒逆行者”钟南山,都是国人心中不断求索的领军人代表。

塔里一级级白色的台阶盘旋至塔顶,中间几乎没有间歇,如同不断前行的开拓者,引领着学子们进取的脚步。

“一塔湖图”的“图”指的是北大图书馆,它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藏书楼,里面藏书达1100万册。

在书架上随意翻阅,你也许会不经意“偶遇”上世纪的旧书,上面泛黄的笔记,仿佛在同你诉说着上世纪那些智慧的思想。

校园里的宣怀大道,化用了交大创始人盛宣怀之名。

走在悠长的大道上,一路可以见到红墙彩画的的紫气东来门、文艺的老图书馆,以及恢弘的现代教学楼,如同一幅古今相容的画卷在眼前铺开,让人瞬间穿越了时光。

图书馆里藏书丰富,从校史到人文,从国文到外语,它滋养了一代代交大人的灵魂。

钱学森就曾说过:“那时上海交大图书馆是我每天必去的地方。一是读报,二是看书……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图书馆和资料馆,就没有今天的钱学森。”

中国美术学院

被誉为“杭州最美大学”的美院象山校区,前身是蔡元培、林风眠先生在西子湖畔创立的国立艺术院。

它由首位荣获了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中国人——王澍操刀设计,如果你想感受建筑与人文的统一,不妨把这里作为一个窗口。

波浪形屋顶的教学楼,秉承了"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在苍穹之下连绵不绝,让人的神思也跟着飞扬起来;

王澍曾说过:“规划并建设一个美术学院的校园,不仅是一个景观问题,还决定着学生的世界观、艺术观、道德观,并最终影响着我们所生存的这块土地的未来。”

走进象山校区,你感受到的将不仅仅是艺术,更是隐藏在每个细节里的设计匠心,以及对学子们寄予的希望。

如今高考在即,很多学子也在为了理想的学校,刻苦奋进,砥砺前行。

这样的情景, 让很多人看到了自己曾经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