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他并没有机会继承皇位,是金宣宗太子和太孙都先后早逝,他才得以继承大统,也许是因为皇位来之不易,他或许更加珍惜自己的地位,因此继位之初便雄姿英发,改革朝政,但是锐意进取的他或许自己也不会料到到头来最终落到一个亡国之君的结局!
首先金哀宗继位时一改之前金宣宗颓废的朝政,将国家方向全力调整到积极对抗蒙古的入侵当中。战略上金哀宗停止了之前北部失地南部扩张的政策,与南宋讲和,避免国家两线作战,同时再次与西夏和好,共同对抗宿敌蒙古。军事上他提拔任用抗蒙有功的将领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并召抚之前投降蒙古的将领,取得了一系列局部战术胜利,收复黄河以北太原等部分失地。政治上他鼓励生产,休养生息,团结臣民,使国力得以逐渐恢复!
金朝对蒙古的防守弱势没有根本变化!
表面上看他的政策确实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整体对蒙古的弱势并没有根本改变!金哀宗继位时金朝已经失去了北方大部分国土,只能隔黄河与蒙古对峙,国土北至黄河南到淮河的范围没有足够的战略回旋空间!而蒙古骑兵随时可以饮马黄河,加上黄河冬日结冰,骑兵来去自如,黄河完全不是防守的屏障!过了黄河就直逼金朝最后都城南京汴梁!后来托雷绕道宋朝从金朝腹背进攻,使其分兵出动两线作战,完全被蒙古牵着鼻子打,也失去战争的主动性!
金
哀宗没有足够的政治手腕改善当时窘迫的局面!
蒙古准备灭亡西夏时,金朝也没有全力救援,失去臂膀的金朝后面只能单独面对蒙古的进攻,后期更是没有从外交战略层面稳住南宋,使宋蒙结盟对抗金朝,完全孤立了自身!他虽然能任用善战的将领,当他也盲目信任近臣,导致权臣蒲察官奴擅权,内部中枢在归德分裂斗争中相互厮杀,把金朝最后一丝希望也淹没在逃亡当中!
在国家最后的关头金哀宗没有与臣民共存亡!
窝阔台围困汴梁,他眼看局面不利急忙让抵御拖雷的完颜合达和移剌蒲阿率主力回援都城汴梁,面对托雷大军的主力部队疲于奔命,导致托雷有机可乘,进而致使三峰山钧州惨败,主力部队和大将均歿于该战,后期竟无兵可调无将可用!三峰山之战后他感到陷入孤城毅然舍弃宗室后宫以及拥戴他的军民出逃,先逃到归德,后归德自相残杀后又逃到蔡州,蔡州毕竟离前线较远,感觉局势稍安的他就想在这个小地方营造宫殿,完全没有大难临头的紧迫感!
金哀宗缺乏足够的战略眼光抵挡蒙古的进攻!
事实上当时的局势他稍微有点战略眼光就应该想到出逃无非就是拖延点灭亡时间,而实际上他应该凭借汴梁的众多军民同仇敌忾固守坚城,拖住窝阔台蒙古主力,再从外围迅速招揽军民固守其他要地,形成战略支撑点,分散蒙古主力优势。托雷劳师远征虽然机动性快,但是时间一长后勤毕竟难以支撑,再加上他绕道宋朝,没有足够攻城手段,只要稳住局部战略要点,托雷也只能撤退。而且三峰山之战后还有大量部队幸存,只要及时调整战略,完全不至于后面迅速瓦解灭亡!但是金哀宗首先没有坚守汴梁,其次又陷入权力斗争当中,最后竟然愚蠢的让三峰山残余部队进攻南宋以期此时打开前往蜀地的通道,而不是合兵一处固守!
金国的国势颓废已定,无力回天
以上种种局面其实都基于整个金朝的国势,金朝立国一百年来,金国朝廷上层逐渐腐化堕落,完全没有刚从白山黑水起势时的锐意进取。军队是维持政治的前提,军事上猛安谋克制度的破坏使当年的金人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也成为过往,军武斗志,加上野狐岭,三峰山等决战中主力部队的一次次的损失,可以说汴梁被围时失去军事上支撑的金朝上下都陷入绝望当中,毫无招架之力!
金哀宗对手蒙古过于强大
金哀宗面对的是窝阔台和拖雷的蒙古,正值上升期的蒙古,基本没有对手可与蒙古抗衡,刚崛起不久的中亚帝国花剌子模尚且被碾压,更何况处于下降期的金朝,真正能阻挡蒙古的只有地域和环境,如日本和爪哇有海洋,越南有热带雨林,而埃及及中欧则是蒙古军队达到的极限。因此处于那个年代的金哀宗,其命运并不取决于自身的能力,在蒙古和金的世仇前提下,纵然换上一个明君,或许能拖延一段时间,但是等待他的必然是灭亡的命运。
也许是没有给他足够的时间证明自己,也许是对手过于强大几乎无法战胜,尽管他有中兴之志,怎奈国家腐化太久,积重难返。历史无法改变也无法假设,只能哀叹他壮志未酬的遗憾,所以后人给他取了庙号为哀!当然他未必是最惨的那位亡国之君,四百年后有一位亡国之君比他更上进,也比他更勤勉,却输的比他更惨,亡的令后人更加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