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每个学生都当未来人民教师培养

“新时代,要立志做一名有信念、德为先的人民教师。用学识去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用品格去塑造学生的精神力量。”在日前举行的新聘教职工始业教育培训开班典礼上,曲阜师范大学校长张洪海寄语青年教师当好塑造学生的“大先生”。在他看来,师范类学校的本职在“授业”、更在“传道”,学校有责任把每个学生都当未来的人民教师培养。

一个好老师可以影响几代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教育事业对师德师风建设越来越重视。在以培育优秀教师为己任的曲师大,师德师风建设渗透进了校风营造、日常教学、教育培训等方方面面,一系列源自实践的创新做法,对初、高等教育中的师德师风的培养具有很现实的借鉴意义。

师生共评身边“最美教师”

9月10日教师节,曲师大校园里处处彩旗飘扬。飘扬的旗帜上,不是常见的庆祝教师节标语,而是全体师生共同投出的“最美教师”。

“最美教师”评选是曲阜师范大学一项备受瞩目、影响深远的传统活动。自2016年至今,100余位师德高尚、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的先进教师典型获得了这一殊荣。

“最美教师”候选人由学生和院系商议推选,参选教师的个人事迹和宣传推广由学生来做,最终评选则交给了全体师生。

当学生全程参与到身边教师典范的甄选中,榜样的力量便在无形中浸入心田。在整理拍摄张立兴老师的个人宣传片时,一则小故事让多名参与学生躲在摄像机后偷偷抹泪。

十几年前,张立兴的一名学生被查出患上了淋巴癌。看着学生的身体每况愈下,心急如焚的张立兴四处寻医问药,最终打听到癞蛤蟆皮入药有“奇效”。数九寒冬,去哪里找癞蛤蟆?张立兴咬牙扛起铁杵下河砸冰,趟了不知道多少河沟才抓到了癞蛤蟆。从河里走出来时,他的腿上布满了被冰碴刮开的血道和被冻伤的淤青……

“身边就有这样的教师典范,我们还需要问该做什么样的老师吗?”当时负责拍摄纪录片的大四学生程德香感慨。如今,程德香已成为一名高校辅导员,立志“按张老师的样子”当老师。

“评选结果出来后,我们还会举办一场以对话形式呈现的‘曲园师德讲坛’,一方面请老师亲自讲故事,另一方面请事件当时的见证者——已经毕业的学生们拍摄视频同频共振。”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袁梅表示,曲师大融入校风的师德师风教育,在每名学子的心中都埋下了一颗神圣的教育种子。

每堂课都给学生“打好样”

“今天,咱们来聊聊基础教育中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9月14日一大早,曲师大教育学院院长唐爱民提前来到教室,习惯性地掏出手机,放进教室门口的手机存放袋里。“院长有那么多公事都坚持不在上课期间接电话处理,我们就更没理由不遵守规定了。”正在读大四的教育学院学生李政隆直言,如果自己毕业后当了老师,也坚决不带手机上讲台。

作为一所老牌的师范类院校,如何为庞大的“教师后备军”注入“为师之魂”,一直是曲师大潜心探究的问题。

身教大于言传。与其反复告诉学生们该做什么样的老师,不如利用课上、课下每次和学生接触的机会,作出与优秀教师相称的行为示范。

基于这种认知,曲师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等,就教师的日常及教学行为进行了一些细致的规范。不论是严把入职考核师德关,还是对课上使用手机等作出细节要求,抑或是对师德失范者严格实行评先树优“一票否决”……都是为了用行动给学生们打个好的“教师样”。

曲师大有个颇有人气的“楠书房”。为了给渴望读书交流和分享学习、就业经验的学生们提供一个合适的场所,7年前,身为法学院普通教师的李冬楠把校内自家车库腾了出来。她不仅义务举办读书会、司法考试交流会等,还不定期组织大三、大四的学生对低年级学弟学妹进行知识和信息分享。虽然李冬楠如今已经是法学院副院长,但受到过“楠书房”滋养的学生们,不论哪一届都会不约而同地称呼她一声“楠姐”。

“师生关系越密切,教师身上好的师德师风就越容易完整地传递到学生们身上,这是一种良性而有序的传承。”唐爱民说,老师们坚持把每堂课都当师德示范课去上,培养出来的“未来老师”身上自然会长期带着这种基因。

博物馆里觅初心

“宋代文教兴盛,做老师很光荣但也有很多规矩,这第一条就是‘士行端良、德行纯至’,其次才是‘通明经义、经验丰富’,足见古人对于为师者的德行有多看重。”8月6日,沂水县180名中小学校长到中国教师博物馆进行研修,在“回到宋代当老师”板块前,充满趣味的“穿越式”体验设计引发了很多校长的深入思考。

位于曲师大的全国唯一一座教师文化主题、师德教育特色的综合性专题博物馆——中国教师博物馆,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职能,更多肩负起“探索有效的师德师风建设经验模式”“开发具有实效性的师德教育资源”等重任,而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对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师德教育资源及学校多年积淀总结的师德师风建设经验,进行有效推广和普及。

“我们的想法是:尽可能通过多种手段的细节设计,建立情感连接、唤醒教育初心。”中国教师博物馆馆长孙祥广表示,为实现这样的效果,工作人员作了很多创新尝试,比如规避单向度照本宣科,加入诸如儒学师德警句拓片之类的体验项目;在当代名师墙旁边设计“师恩邮局”,受触动的参观者可以提笔写信寄给恩师……当一个接一个“共情点”反复触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参观者就会逐渐加深对教师职业的认知和认同。

我国有1700万名教师,中国教师博物馆选择先从教育领域的“关键少数”着手,重点开展以中小学领导人员为受众的培训。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戚万学表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每名教育事业的参与者,都应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来源:大众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323 字。

转载请注明: 把每个学生都当未来人民教师培养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