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赵匡胤儿子离奇死亡,遗孀被剥夺皇后待遇,赵光义真是幕后凶手吗

由 巫马言 发布于 经典


接下来发生的事更吊诡,赵德昭、赵德芳的死亡疑点,及宋皇后不合规制的葬仪,让人们对太宗赵光义的皇位合法性,再度发出“最强质疑声”。

赵匡胤有三任皇后,第一任皇后贺氏,在北宋建立前两年去世,是追封的皇后,她生赵德昭、赵德林(早夭)和赵德秀(早夭)。第二任皇后王氏,是赵匡胤登基当年册封的皇后,乾德元年去世。王皇后去世后五年,16岁的宋氏入宫,并被册封为第三任皇后。


1.宋皇后被剥夺皇后待遇

至道元年,43岁的宋皇后去世,葬礼的安排令人非常寒心。赵光义下旨,将宋氏的灵柩停放在普济寺,也不让大臣们按规制行服丧。翰林学士王禹偁看不下去了,他指责赵光义不遵礼仪慢待宋皇后,被赵光义贬出朝廷:

“孝章皇后崩,迁梓宫于故燕国长公主第,群臣不成服。禹偁与客言,后尝母信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坐谤讪,罢为工部郎中、知滁州。”


直白一点说,赵光义霸道地剥夺了宋氏的皇后待遇!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来,“烛影斧声”的那个夜晚,叔嫂俩发生了一次冲突,差点让赵光义美梦破灭。

赵匡胤驾崩当夜,宋皇后令太监王继恩,立刻诏赵德芳进宫,准备灵前即位。不料,王继恩出了宫直奔晋王府,引来赵光义。当宋皇后见到赵光义时,面露惊讶错愕的表情,她恍然大悟,王继恩早就是赵光义的雷子了。


到这时候,她一个年轻的寡妇能做什么呢?只好向小叔子低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官家,是宋朝对皇帝的称呼,也就是说,宋皇后被迫承认了赵光义夺位的事实。

对赵光义来说,由于宋皇后插了一脚,皇位差点落入赵德芳手中,因此他一直对这个女人心怀怨恨。明朝大学者李贽直言不讳地说,赵光义对宋氏的薄情,就是赤裸裸的报复。

2.赵德昭之死的谜团

大概得位不正,赵光义一心想超越大哥,也不掂量自己的分量,就御驾亲征,发动了高梁河之战。那一战输得惨不忍睹,赵光义屁股上中了一箭,还在乱军中走丢了。


大军溃败之际又传来坏消息,有人说亲眼看到皇帝被辽国人宰了。于是有人提议:国不可一日无主,立刻拥立赵德昭。亏得赵德昭没有盲目应允,不久,赵光义捂着屁股回营了。

这次北伐失败,赵光义郁闷到极点,闭口不谈对将士们的抚恤和奖赏。赵德昭太年轻,他很草率地替将士们向叔叔请功。赵光义火了,他们拥立你,你替他们请功,想干啥啊?等你做了皇帝,亲自赏他们也不迟!

这句话把赵德昭吓得魂飞魄散,小伙回到家就拔剑抹脖子了。

这是《宋史》上的记载,不过司马光在他的《涑水记闻》里,却公布了赵德昭之死的另一个版本:“德昭好啖肥劕肉,因而遇疾不起。”意思是,赵德昭喜欢吃大肥肉,把自己吃死了!


司马光的玩笑开得太大,人们一直认为,这是司马光混淆视听,企图替赵光义谋害赵德昭打马虎眼。

3.赵德芳之死的谜团

赵德芳就是民间传说中的“八贤王”,蹊跷的是,历史并没有记录下他的生母,实在搞不清楚,为什么当初宋皇后让王继恩叫来的是赵德芳,而不是赵德昭。

赵德芳在赵德昭去世后两年的某一天,睡梦中突然就跑路了:“六年三月,寝疾薨,年二十三。”

大哥吃肥肉吃死,他睡觉睡死,哥俩比着夺人眼球。再加上“皇太弟”赵廷美的废死,以及宋皇后被剥夺待遇,所有人都把枪口瞄准了宋太宗赵光义:


这家伙得位不正,害死哥哥夺位,又接连谋害了赵德昭、赵德芳和赵廷美,三个对他皇位存在威胁的人,还不忘对知道实情的宋皇后打击报复!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先别冲动,客观公正地再梳理一遍以上事件。

1.宋皇后的葬礼不存在争议

李贽是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大喷子,他对宋皇后的葬礼,有刻意歪曲以博眼球的嫌疑。


其实宋皇后不能按皇后之礼入葬,不能怪赵光义,当时人们还处于固守死板的宗法制,坚持一夫一妻的模式。换句话说就是,赵匡胤虽然有三位皇后,但只能有一个可以享受皇后待遇。

关于贺皇后和王皇后的葬礼怎么安排,赵匡胤和大臣们是有过争论的,按赵匡胤的意见,想给她们平等待遇,但是被否决了。最后贺皇后占据了西南方向的墓穴,王皇后作为赵匡胤登基后册封的皇后,地位理应在追封的贺氏之上,所以王皇后入太庙,贺皇后入别庙。

宋皇后就比较尴尬了,地位上比不过王皇后,正穴又被贺皇后占了,所以她虽然被赵光义加谥号“孝章皇后”,实际待遇只能降格。其实不光宋皇后和贺皇后没有入太庙,赵光义自己的四任皇后,也只有明德李皇后的神位入太庙,其余三位都入了别庙。


这个规矩直到宋神宗时才被打破,他将所有获得过册封和追封的历代皇后,都入了太庙。

至于宋皇后的灵柩为何被搁置在普济寺,还搁置了两年,史书并未交代,不过这种情况很常见,不能理解为违礼。王禹偁被处罚,并不是因为进言的内容,而是因为他私下议论,散布不良信息的做法。

因此,宋皇后遭到赵光义“虐待”,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传言。

2.赵德昭之死没有疑点

其实司马光并没有说赵德昭是肥肉吃死了,他仅仅是说赵德昭因为喜欢吃肥肉,把身体搞得很糟。李焘在编写《续资治通鉴》时,认为这个说法容易误解,直接剔除了。


不要认为史书记载就一定准确,事实上,司马光居然把王继恩写成了“王继隆”,把太医程德玄写成了“贾德玄”。

赵德昭的自杀过程,在不同的史料里都有记载,基本一致,不存在争议,更没有赵光义下手的直接证据,别被一块肥肉搞偏了。赵光义的话虽然过分了一些,对赵德昭的死有一定责任,可那种情况下,一时把不住嘴,也是可以理解的。

3.赵德芳应该也属于正常死亡

至于赵德芳的睡死,更不值得争议,王皇后也是睡死的,怎么没人怀疑?


其实老赵家有严重的家族病史,赵弘殷、赵匡胤和赵德芳,应该都是死于高血压引发的脑溢血。赵德芳还有两个哥哥,三个姐姐都早夭了。赵光义的子孙里,出了一堆精神病患者,包括赵元佐、宋真宗、宋仁宗、宋神宗,还有太祖一系的宋光宗、宋理宗等。他们的子孙夭折率极高,每一代都有发病的病例。

因此,不能单凭赵德芳睡死了,就把责任推到赵光义头上。

那么,人们为何总拿这些站不住脚的证据,往赵老二头上扣屎盆子呢?还是那个永远说不清道不明的谜团——赵光义的皇位究竟是怎么来的?


除了烛影斧声,还有“金匮之盟”,以及迁都之谜,不立太子之谜等等,这些永远无法破解的谜团,让很多人猜疑,赵老二得位肯定不正,甚至谋杀了哥哥。于是本着这个逻辑,人们总是不断给赵光义找“罪证”。

事情的真相应该是,赵匡胤本人对皇嗣的选择,一直在赵光义和赵德昭之间摇摆。从能力上讲,毫无疑问赵光义占优势,可从法理上讲,赵德昭才是当仁不让的继承人。

赵匡胤思虑不定,也不急于下结论,毕竟他还不到五十岁嘛。不料他突发脑溢血驾崩了,根本没来得及留下遗嘱,甚至他自己还没拿定主意。


没有遗诏的情况下,赵德昭才是合法继承人,赵光义上位就是得位不正。至于宋皇后为何意属赵德芳,也许是个人私心吧,不得而知。

赵光义受累于种种传言,急于“验明正身”,又编造了“金匮之盟”之类的谎言,结果越描越黑。当朝史官替他描红,民间野史使劲涂黑,一本好好的史书,被弄花了,结果后人谁也不能找出真相了。

客观分析,从法理上讲,赵光义确实得位不正,但不存在谋害,赵匡胤的妻儿,得到了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