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是一个比较可惜的人物,他有军事能力,有自己的部曲和地盘,虽然受制于袁术,也也有脱离袁术成为独立军阀的机会。结果在进攻刘表的时候被刘表的部将黄祖干死。好在孙坚的两个儿子很给力,尤其是孙策打下江东的基业,奠定东吴的基础。孙策的扩张方向主要有西方荆州和北方扬州、徐州,而黄祖就屯兵在荆州对扬州的门户——江夏郡,扼守长江要道。在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黄祖和孙策爆发一次较大规模的战役,孙策终于稍稍报复了杀父之仇。
"孙黄沙羡之役"的时间在建安四年,而建安四年又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件,就是淮南地区的袁术的覆亡,仲氏的彻底垮台。"孙黄沙羡之役"和袁术的灭亡有那么一丁点的联系,是一个连锁反应。
袁术灭亡之后,他的部曲分为两派,袁胤、黄猗等袁术亲族为首的一派打算投奔袁术所置的庐江太守刘勋,也这么做了;另外杨弘、张勋等袁术部下一派打算越过长江投奔孙策,但是被被刘勋截胡。这样一来造成了两个后果。第一孙策和刘勋的矛盾加重,本来他两个就有矛盾,在袁术时期,刘勋占了孙策的庐江太守的位置;第二刘勋的实力开始膨胀,但是后勤一时半会跟不上,粮食不怎么够吃。
孙策和黄祖之间的矛盾明显更加尖锐,无论是为孙坚报仇;还是向西入侵荆州,完成跨有荆州、扬州,全据长江防线的战略,黄祖都是一个首要的目标。不过这并不妨碍孙策对刘勋的敌意。孙策给刘勋写信,送上一些财物套近乎,表示自己难以进攻豫章上缭的宗族,请求刘勋出手,属于调虎离山之计。
刘勋没有粮食,管豫章太守华歆要;华歆把皮球提给上缭宗族,上缭宗族不愿意出粮。于是刘勋不顾刘晔的反对,出兵攻打海昬上缭,但是这些宗族都一溜烟跑没影了,刘勋什么也没得到。更要命的是刘勋在海昬,导致庐江皖城的空虚。
孙策这个时候正打算进攻黄祖,行军到石城县,听到刘勋打上缭的消息大喜过望。他令孙贲、孙辅两个从兄弟率领八千军队赶到彭泽,切断刘勋的归路;自己与周瑜等人率领两万人攻破皖城,拿下了庐江郡,获得庐江的三万部曲,不仅实力得到增强,也在江北地区有所突破。
皖城被攻,刘勋向北撤退,但是受到孙贲、孙辅的拦截,在彭泽再度被击败。刘勋向西撤退到寻阳,听到皖县被攻破的消息,只好继续向西撤退到西塞、流沂,修筑营垒向刘表、黄祖求援。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刘表集团当然愿意支持刘勋夺回庐江,继续压制江东集团。于是黄祖果断支援刘勋,派自己的儿子黄射率领五千水军支援刘勋。
按照《三国志集解》中的说法,刘勋的军队似乎又向东推进到西塞。西塞是一座山的名字,"山高百 六十丈,周三十七里",地势十分险峻,江水也比较湍急,是孙策和刘勋、黄射之间的交战之处。这次战役没有过多的史料记载,总的来说是孙策获得胜利,击溃了刘勋、黄射。
刘勋彻底失去收复庐江的希望,于是很干脆地向北投奔了曹操;黄射跑得也比较快,没有被孙策俘虏。孙策此战俘获两千多的刘勋士兵,收获一千艘战船,可谓大获全胜。
江淮地区比较强大的刘勋被驱逐出扬州,接下来孙策携带胜利的余威继续进攻黄祖,这也是他本来的目的。黄祖是刘表所置的江夏太守,屯兵的地方在沙羡县。江夏郡对于荆州来说非常重要,扼守扬州与荆州之间的长江要道,是荆州东方的重要屏障。
如果江夏郡有失,那么孙策就会借助发达的水路交通随意进攻江陵、襄阳等重镇;或者是攻取荆州南部的零陵、武陵、长沙、桂阳四郡,给刘表来一个釜底抽薪。所以刘表也是很重视江夏,继续派兵支援黄祖,派自己的从子刘虎以及韩晞率领五千长矛兵作为黄祖的前锋,帮助黄祖与孙策交战。
孙策前进到夏口顺势进攻沙羡,双方在沙羡进行大规模的决战。史料对"孙黄沙羡之役"的记载还是非常潦草,甚至《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中并没有记载,都靠裴注的内容。《吴录》中记载孙策对"孙黄沙羡之役"的一次上表,可以比较模糊地来看这场战役。
孙策在建安四年十二月八日到达沙羡县,刘虎、韩晞等援军也及时赶到;在三天之后,也就是十二月十一日清晨, 孙策率领周瑜、吕范、程普、孙权、韩当、黄盖等一批将领进攻黄祖,孙策亲自击鼓激励士气。孙策军队在上风处放火,用大量的弓弩向黄祖军队射击。
由于风向的原因,孙策军队占有非常大的环境优势。而且孙策本身是一个武将,又有接连获胜的经历,士气上十分高涨。没过多久黄祖军队就被击溃。按《吴录》中的说法,刘虎、韩晞被杀;两万黄祖士兵被斩杀;一万士兵跳入江水被淹死;黄祖家眷男女七人被俘虏;收获战船六千多艘,以及大量的财物。只是黄祖逃脱得以幸免。这些战果不可谓不大,三万士兵被消灭,如果放在三国时期的后期则更加吓人。
不过对于这个数字,小编个人是抱有一些疑问的。因为《吴录》中记载的是孙策的一封上表,而非从第三人称的角度记载。当时人上表都喜欢夸大自己的军功,甚至达到以一当十的程度。比如一场战役中杀获三千人,就敢上报杀获三万。曹操也不可能来查证"孙黄沙羡之役"的具体情况。所以小编认为这个三万的数字,可能含有一些水分。
另外在"孙黄沙羡之役"之后,孙策也并没有取得对江夏郡的控制,孙策所置的江夏太守周瑜在战后并没有驻扎在江夏,黄祖仍然为江夏太守,继续帮助刘表抗衡孙策或者孙权兄弟。后来孙权也组织三次讨伐黄祖,终于在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斩杀黄祖,时间相隔了八年以上。所以"孙黄沙羡之役"的结局自然是以孙策战胜黄祖告终,但是影响力或许并没有那么大,也不匹配三万士兵战死这样一种记录。
参考文献:《三国志集解》、《三国志辞典》、《读史方舆纪要》、《中国历史地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