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教育厅印发关于普通高中学校实施分类办学改革试点的通知。文件中提到,2020年,浙江将遴选设立6个普通高中学校分类办学的改革试点区、30所试点学校,探索区域分类办学机制,培育涉及科技、人文、体艺、综合等不同办学特色的现代化普通高中学校,建设周期为3年。
对于分类高中,有人认为,这可改变普通高中办学“千校一面”,缺乏特色的问题,有利于高中实施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学科特长。也有人质疑,将普通高中分类为科技高中、人文高中、艺体高中等,是对学生进行更早的分科教育,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普通高中分类办学,分类概念不难理解,也符合现实需求。浙江实行新高考改革以来,普通高中教学如何满足学生的选科要求,一直是舆论关注的话题。由于实行3+7选3科目组合,学生的学科选择组合有35种之多,要给学生提供所有学科的选择,对学校的师资、课程、场地都提出很高的要求。从具体办学现实看,不少高中并没有满足学生的所有学科选择权,而是推出有限个学科组合套餐,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学校的办学条件,建学科特色高中,就提上议事日程。简单来说,科技高中重点发展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而对这些学科感兴趣的学生则可在中考时选择科技高中。科技高中在招生时,可利用招生自主权,选择适合本校办学的学生。
图片来源:光明网
在不少人看来,这不就是提前对学生分科吗?或者说,在学生中考选择高中学校时,就确定了今后参加高考的科目组合。那么,分类高中,会给普通高中教育带来怎样的变化?是促进学生学科特长发展,还是变为急功近利的精准升学?这需要解决三方面问题。
首先,建学科特色高中,不意味着就不发展其他学科,将其他学科边缘化。所有普通高中都要开齐所有高中课程,保障学生参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这是高中办学的基础,离开了这一基础发展学科特色,是缺乏根基的,也会加剧高中的升学竞争。
其次,地方政府教育部门不能以升学率考核普通高中办学。举办分类高中的目的,不是打造升学特色高中,而是建设学科特色高中。如果依旧以升学率来考核学校办学,认为集中精力发展少数学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实现学校“弯道超车”,那高中分类办学,就将背离分类的初衷。试想,当一所高中学校在语数外科目教学外,就主要围绕3门高考科目进行教学,这是难以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发展学科特长的。
我国新高考改革有一项重要改革内容是取消文理分科,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分科教学造成学生学科知识单一,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高中分科技类、人文类办学,相对于之前学生选文理科来说,某种程度说,分科会更早,会更彻底。怎么做到分类、分科教育,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又促进培养学科特长,这需要高中摆脱升学导向。高中分类办学在国外颇为普遍,而分类办学能取得成功,是因为高中办学不是围绕升学展开,甚至高中学校根本不关心学生毕业后的发展选择,重视的是培养高中生所必备的能力,科技类高中会推出很多科技类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包括涉及科研前沿的内容,形成浓郁的科技氛围。
再次,要加强对初中生的学科兴趣培养与生涯教育。高中分类办学,意味着初中毕业生在中考时,就要根据自己的学科兴趣,未来学业发展与职业发展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高中。这就要求在初中以及小学教育阶段,就要开展生涯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从2014年启动新高考改革起,教育部就要求各高中学校开展面向学生的生涯教育,但是全面实施生涯教育的学校并不多,很多高中学校还是只关注学生的高考分数,学生以及家长们也在高考结束后,才考虑志愿填报。这导致学生功利对待高中选科。高中分类办学后,要避免中考选学校时,学生功利选择,生涯教育必须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