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治理教育乱象的一记记重拳,可谓教育领域的可喜转折,也是教育百年大业的新起点,具有某种程度上的里程碑式意义。任何个人、机构都不要低估了国家对治理教育乱象的决心和力度。遵循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坚守教育本质和育人初心,这是教育领域谁也不可突破的底线。
公众翘首以盼的“双减”文件终于落地。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中,从审批、资本化、内容、时间、收费等方面,对于教育培训机构提出多项严格程度“史无前例”的监管举措。业内人士认为,多年来越烧越旺的校外培训虚火有望退去。
“天下苦校外培训久矣”——近些年,校外培训在资本裹挟下愈演愈烈。义务教育学科类超前、超纲、超规培训问题禁而不止,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行业垄断等行为充斥市场,部分培训机构无证办学、抽逃资金、恶意停办事件屡有发生,各路逐利资本竞相进入校外培训行业引发盲目扩张、疯狂圈钱。种种乱象不仅冲击了学校教育秩序,导致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而且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家庭在教育领域的过度投入,扩大了教育不公平,破坏了教育生态,严重冲击着教育改革发展成果。
不得占用节假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双减”政策有望对教培行业的无序扩张形成强力遏制,让教育的归教育、资本的归资本,从而引导教培行业回归教育本质。不能让良心行业变成逐利产业,不能让教育成为资本赚钱的手段,这是必须守住的底线。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在鼓励教培机构发挥对义务教育的有益补充作用。而这要求教培机构完成发展形态和业务内容的转型。比如,继续做学科教育的机构需要转向规范、健康发展,从与校内教育并立双轨转为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更多的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则应转向素质教育赛道,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科技、劳动和体育等课后培训活动,以弥补全日制中小学校的短板和不足,满足学生、家长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对于教培行业来说,今后注定要告别肆意扩张、资本狂欢的时代,走向平静发展时期。
规范校外培训,降低家长对教培机构的“路径依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校外“减负”的同时,还须校内“提质”,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把课堂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主渠道;学校、家庭、社会都要对学生课余时间负起责任;加强公共教育供给,最大程度满足家长对更好更高教育的追求。
在“双减”意见出台之前,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民校,多地推出暑期托管服务,一些城市出台政策治理学区房,等等,从国家到地方紧锣密鼓地出台了一系列治理教育乱象的政策、措施,目标就是引导偏航的教育航船矫正方向。
近期治理教育乱象的一记记重拳,可谓教育领域的可喜转折,也是教育百年大业的新起点,具有某种程度上的里程碑式意义。任何个人、机构都不要低估国家对治理教育乱象的决心和力度。遵循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坚守教育本质和育人初心,这是教育领域谁也不可突破的底线。(评论员 于忠宁)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