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更多基础研究后备人才

培养更多基础研究后备人才

基础学科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下气力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作为中国自主培养基础研究人才的一项内容,2013年启动实施的“中学生英才计划”,通过选拔优秀中学生走进大学,在名师指导下感受科研魅力、提高创新能力、树立科学志向,探索了一条大学和中学联合发现、培养基础学科创新后备人才的新路。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迫切要求加强基础研究,这对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青少年时期是发现兴趣、树立志向的关键阶段,选拔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中学生作为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符合基础研究人才成长规律。目前,“中学生英才计划”已累计培养7000多人,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注入源头活水。适应新形势、新需求,2023年“中学生英才计划”实施范围进一步拓展,培养高校数量增至58所,计划培养1700余名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也应看到,中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需求相比还有差距,需要补短板、锻长板,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培养结构和体系。

强化协同,完善持续、贯通式的培养体系。质量是人才培养的生命线,完善的培养链条是人才成长的重要保障。破解人才全过程培养中的难点,探索加强“中学生英才计划”与大学阶段的“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等的有效衔接,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中学和大学的贯通式培养,更好激发学生对基础学科的兴趣。建立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贯通式培养模式,能够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夯实科技自立自强的人才根基。

适度扩大范围,让更多有潜力的青少年脱颖而出。目前,人们对“中学生英才计划”的了解程度有限,需要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扩大“中学生英才计划”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此外,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计划的实施规模,并加强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青少年的选才、育才工作,让更多优秀中学生获得更大成长空间。

“好苗子”要成长,名师引领不可或缺。“中学生英才计划”采取高校科学家导师和中学老师“双导师制”,完善相关激励机制,能够吸引更多热心导师加入这项事业。比如,将相关工作与导师所在单位的考评相关联,增强他们的荣誉感、责任感,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保障。此外,应加强价值引领,通过弘扬科学家精神等方式,涵养青少年后备人才科技报国、科技为民的情怀。

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加强基础研究和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围绕选拔、培养、评价、使用、保障等持续探索、汇聚合力,走好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必将为中国基础研究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后备人才,增强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底气和能力。

文/辛兵(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研究员)

图源/视觉中国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213 字。

转载请注明: 培养更多基础研究后备人才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