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把亲征对象选为南中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大权独揽,问题和矛盾和非常尖锐,可以说他接手的蜀国正暗流涌动,危机四伏,其中南方部族的叛乱颇让他头疼。

公元225年(蜀汉建兴三年)春,诸葛亮亲率军队南征,到秋天就平定了南中的叛乱。根据史书记载,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也就是说,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之后,就开始准备北伐的事宜了。

诸葛亮为什么把亲征对象选为南中

诸葛亮通过南征实现综合效益

问题来了,诸葛亮为什么要亲征南方,又为什么把亲征的对象选为南中?

诸葛亮为什么要亲征南方,这其实很好理解,他要解除后顾之忧,然后才能一心一意北伐,也从侧面说明蜀国国力弱小,无力支撑两线作战。

诸葛亮为什么把亲征对象选为南中,原因就不这么简单了。

诸葛亮为什么把亲征对象选为南中

南征优势明显,诸葛亮为北伐预热

首先,受到演义的影响,很多人认为诸葛亮是蜀汉军政大管家。这其实是片面的,刘备在世的时候,对诸葛亮的使用,史书上总结为四个字“足兵足食”,也就是充当萧何的作用,这个时候的诸葛亮涉足军事方面不多。既然史实上诸葛亮在之前很少涉足军事,在其独揽大权后,军政一把抓,肯定有很多人对他的军事能力表示怀疑。诸葛亮要回应这些怀疑,必须在军事上有所作为。如果一开始就拿魏国开刀,对于诸葛亮而言是赌博,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人物,他不会干这样的傻事。拿南方部族开刀,正合适,一方面南方部族力量弱小,没有形成稳固的政权,另一方面南方部族派系林立,没有形成合力。蜀国军队相对于南方部族有压倒性优势。

诸葛亮为什么把亲征对象选为南中

孙权的机会主义,诸葛亮了然于心

其次,诸葛亮想通过亲征南方,演示用兵,锻炼人才,提升军队打仗的自信,同时还能有效利用南方部族的资源。诸葛亮用南方部族的精锐,组成了步兵的劲旅-无当飞军,这支军队人数不多,但是在完成攻坚克难的任务时作用巨大,非常贴合蜀军山地作战的特点。

其三,诸葛亮的目标指向魏延。很多人可能会奇怪,魏延镇守汉中,与诸葛亮南征有什么关系?关系大着呢,诸葛亮毕生的梦想就是建立成熟的文官政府体系,他希望文官政府指挥武将,而不是武将干扰朝政。诸葛亮建立的文官政府体制,是蜀国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魏延当时是蜀国第一名将,功高位重,他瞧不上除诸葛亮之外的文官。诸葛亮借南征之际,顺利把大多数武将置于自己直接指挥之下,让武将们开始习惯诸葛亮的指挥。后来诸葛亮北伐,加强对汉中及魏延的掌控就顺理成章了,也能避免魏延的排斥心理。诸葛亮北伐时,魏延虽然镇守汉中多年,但是顷刻被诸葛亮掌控了局势,只能乖乖听诸葛亮的话。

诸葛亮为什么把亲征对象选为南中

诸葛亮征南的目的是为了北伐

其四,反击孙权机会主义的做法。我们知道,诸葛亮执政之初就大力修复吴蜀之间的关系,但孙权的做法很不地道。他一方面想与蜀国再度结盟,另一方面又小动作不断,比如他一直染指蜀国的南中问题。南中之所以叛乱,孙权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乎蜀国将领张裔都被叛乱部族送给孙权。诸葛亮亲征南方部族,等于明确的警醒孙权不要做有损吴蜀联盟的事情。

总结:诸葛亮亲征,必须赢,否则事情不好办。诸葛亮要为北伐预热,加强对军队的掌控,对东吴的两面派做法进行敲打,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他选择的目标是南中。

插图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251 字。

转载请注明: 诸葛亮为什么把亲征对象选为南中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