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无论是皇帝、亲王,诸侯,还是普通老百姓,在给自己选择坟地的时候,只要家庭条件允许,都要给自己请一个风水师来看风水。
封建社会的中国人相信,坟地风水的好坏,决定着自己百年之后的安宁。除此之外,风水也与家族的延续和后代的走向息息相关。
什么叫风水呢?明代的风水师项乔在《风水辩》中解释道:“所谓风者,取其山势之藏纳,不冲冒四面之风;所谓水者,取其地势之高燥,无使水近夫亲肤。''
听起来很复杂,解释起来就是在选择坟地的时候要避开风和水--因为地下是有风的,如果风从北面吹来,就会使得墓主人感到寒冷;水会渗透陵墓中的地宫,导致棺材进水。古人阴宅向来讲究地高水远,棺材进水为不吉,不聚财(小编认为这点很重要,哈哈哈)。
《风水辩》
既要有风有水,还要适当的避开风和水,这就是风水大师的技术活了。“龙沙穴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要选择一处好的风水宝地,要“三年求地,十年定穴”,这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而且耗时长的活。
清东陵的地理位置从风水学上讲近乎完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能够从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上选中这样一块吉地,风水师的水平可见一斑。但是究竟是谁选中了这么好的地方作为清帝国的皇家陵园的呢?
有一种说法说是被一个年轻人选择的,这个人就是少年天子---顺治皇帝。
顺治皇帝画像
乾隆皇帝说:在顺治八年的时候,刚刚14岁的顺治帝就来到了东陵选择万年吉地,一眼就看中了这里,并立即确定了此地就作为自己将来的陵寝。
乾隆皇帝还在《恭谒孝陵》这首诗里面这样写道,“鼎湖亲卜吉,昌瑞万年基”,这当中的“亲卜吉”就说的是少年天子顺治皇帝。
我们肯定觉得这件事很奇怪,一个14岁的孩子怎么能有如此过人之处。不仅乾隆说,而且清朝皇族宗室爱新觉罗·昭梿(lián,意为丛生的树),在他的书《啸亭杂录》里面还虚构了一个场景:
顺治八年(1652)十二月,刚刚14岁的少年天子福临,奉孝庄文皇太后,率领皇后、妃嫔、诸王大臣、风水师,一行浩浩荡荡向遵化出发。
走了4天,他们来到了遵化的丰台岭。他登上丰台岭的山巅,举目远望,见南面平川似毯,尽收眼底;向北抬眼,重峦叠嶂,万绿无际,真是一处天造地设的好风水。
顺治帝剧照
于是,顺治帝虔诚地撸下戴在大手指上的玉扳指,向南面抛出去,说:“扳指落下的地方就是将来的穴位。”王公大臣立即找到了顺治帝抛下的扳指,并马上把一个金簪子插进玉扳指。金簪、扳指被一起插进泥土之中,然后,把它们用席棚罩住,不再见日光、月光、星光。
顺治帝的这次风水活动,奠定了大清王朝入关后的第一块风水基地,在之后的几百年间,这里一共埋葬了5位皇帝、15位皇后、136座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前后葬入161人。
《啸亭杂录》里面这样夸赞顺治帝慧眼看风水:“虽命我辈足遍海内求之,不克得此吉壤也。”也就是说,即使是那些风水先生们,也未必能够找到这样的风水宝地。
《啸亭杂录》实物
这件事听起来神乎其神,非常的玄妙,究竟是不是真的,这需要用历史资料来考察。
一个14岁的少年天子,能有这么高的造诣吗?当然没有。我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对这个事情进行了推理分析,发现并非如此简单。
清王朝在文字狱方面处理的不是那么严格,有一本民间修撰的史书躲过了这一劫难,在清朝灭亡后重见天日。在这本书中,给出的答案与清朝官方的说法大不一样。这本书里面说这个地方在明代的时候,就已经被一位风水大师选择过。
明朝遗臣査继佐在他的书《罪惟录》里面记载了这个事件。故事发生在崇祯十三年(1640年)。明朝大臣刘孔昭(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的后代)奉命在北京周围为崇祯皇帝选择万年吉地。干嘛要在这儿选择呢?明朝不是用天寿山,也就是明十三陵作为皇家陵寝吗?
因为到崇祯年间时,明十三陵已经埋葬了十二位皇帝,好的风水宝地基本上都被崇祯的祖辈们抢先了。崇祯皇帝在位十三年,仍没有修建陵墓,于是就派刘孔昭和道士张真人(也有一说叫:张甲)到北京周围选择万年吉地。
刘孔昭和张真人踏遍了京畿( jī:国都及其附近的地方。)的山山水水,到处查堪就来到了遵化。来到遵化之后登上了丰台岭,现在叫做昌瑞山,一看这地方,真的是非常好!看山、看水,都完全符合风水理论。
明朝那时候就采用的是形势派的风水理论,龙沙穴水、朝向格局很符合心中所想!刘孔昭看罢是赞不绝口,便问张甲此地如何。张甲按照风水术,踏罡步斗,掐诀念咒,一看也是认为非常好。于是两个人就写了个帖子,被称为是《风水说帖》,上报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当时正焦急,心说我在位十三年,还没有万年吉地,在看到这个说帖之后是龙颜大悦,就把刘孔昭叫来仔细询问,了解基本情况就要开工建设。
刘孔昭咕咚一声就跪下了,说:“皇上您别着急”。崇祯说:“怎么不着急?都在位十三年了,即位之初就应该办的事,十三年都过去了,能不着急吗?”
崇祯皇帝画像
刘孔昭这时说了一句话:“有吉地,无吉时”,就是这个地方,是非常好的一块风水宝地,但是它没有开工的良辰吉时。
崇祯皇帝听后,倒吸一口冷气,!崇祯皇帝就很焦急,也很烦躁,说:“你说说什么时间可以开工建设?”刘孔昭说了四个字,叫做"岁在甲申”,也就是说甲申年的时候才可以开工建设。
崇祯皇帝就算了下,到甲申年的时候,都已经崇祯十七年(1644)了!那就等吧,不然他也没有办法。
然而历史的奇妙之处就在此,因为到崇祯十七年,明朝就灭亡了。甲申年就是崇祯十七年,那一年崇祯皇帝兵败,在煤山上上吊自尽而亡。这样,他就把他的江山和这块风水宝地拱手让给了大清朝。
崇祯皇帝自尽剧照
如此看来前文的少年天子选陵寝的事情,也并非胡言乱语。我们可以这样想想:顺治皇帝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一位帝王,他的陵寝究竟要选在哪里呢?于是小福临亲政以后,开始大量阅读各种书籍,其中包括风水文献,以及记载刘孔昭选址的历史书籍。
顺治帝在学到了大量的书本知识以后,想要亲身实践一下,顺便检验一下自己的所学。于是,他要为自己选择万年吉地。当顺治帝带着大批人马前往昌瑞山选择万年吉地时,他的心里对于自己的百年之后的归宿早已有了答案。
国祚276年的大清王朝,给后世留下了众多的历史迷案。在古代,朝堂之上的尔虞我诈,宫门之内的皇家秘辛,能够流传到如今的只是星星点点而已。
从恢弘盛世的天朝气象,到衰亡破败的帝国之殇,清史吸引着众多历史爱好者的青睐。于是我们踏入这座皇家坟冢,去窥探历史秘密,去倾听历史回音。
一个会思考,有态度的历史诉说人---历史黄金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