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一役后,清朝终于发现了铁路蕴含着巨大的军事、经济价值,开始在全国各地修建铁路。于是,就有了横跨南北、连接北京与汉口的南北铁路动脉——京汉铁路。
有了南北铁路动脉,就应该有东西铁路动脉。1905年,连接甘肃兰州与江苏连云港的东西铁路动脉——陇海铁路,正式开工建设。
陇海铁路开工于1905年,但它的建设计划,早在1899年就启动了。那时候,清朝财政非常紧张,入不敷出,根本就拿不出什么钱来修建铁路。唯一的办法就是向外国借钱。外国其实也很乐意借钱给清朝,因为他们想从中国取得铁路的直接修筑权,以此来获得巨大的利益。就如德国驻上海领事所言:“盖我铁路所至之处,即我占地之所及之处。”他们的铁路修到哪里,他们的势力就到达哪里。
当然,清朝的官员也不全是傻子,他们如何看不出外国人打的小算盘?所以,他们在必须向外国借钱时,尽量选择对中国领土没有非分之想的国家,比如西欧小国比利时。1903年,清朝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与比利时国家铁路公司代表卢法尔在上海签订《汴洛铁路借款合同》和《汴洛铁路行车合同》,从比利时借钱1000万银元,解决了修建陇海铁路的资金问题。
1904年3月,陇海铁路开始进行勘探。1905年10月,陇海铁路破土动工。
有意思的是,最初陇海铁路是作为京汉铁路的支线进行建设,并以河南郑县车站为起点,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施工。于是,河南郑县,这个昔日默默无闻的小城,一下子拥有了两条铁路动脉,经济日益活跃,人口迅速集中,后来还成为河南省会郑州——人们称郑州为“火车拉来的城市”,起因就在这里。
1909年12月,陇海铁路的第一段——汴洛铁路全线竣工。汴洛铁路连接于河南开封县(开封曾经被称为汴梁)与洛阳县之间,全长183公里。紧接着,又于1910年开始修建陇海铁路的第二段,即连接于河南洛阳县与陕西潼关的洛潼铁路。
这时候的清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步入最后阶段。1911年10月10日,以武昌起义为标志,辛亥革命在全国范围内被引爆,从而葬送了清朝。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为清朝画上句号。在这种情况下,陇海铁路不得不停止修建。
民国成立后,继续修建铁路。不过,民国面临着与清朝一样的问题:手里没钱。而且,民国的问题似乎更严重——各地都督大多数不愿意把钱上交。怎么办呢?只好沿用清朝的老办法,找外国借钱。陇海铁路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耗费极大,因此民国先后与比利时、荷兰签订借款合同,从而能够将陇海铁路修建下去,不至于成为一项烂尾工程。
从1913年到1945年,经过32年断断续续的建设,陇海铁路的东段已经全部完工,西段也修建到了甘肃天水。1945年12月,陇海铁路宝鸡至天水段竣工。
新中国成立后,修建了陇海铁路的剩余路段。1953年7月,甘肃天水至兰州段竣工,这意味着,陇海铁路全线竣工,投入运营。
屈指一算,陇海铁路耗费了整整48年时间,历经清朝、民国和新中国3个时代。后来,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陇海铁路又进行了复线改造、电气化改造和提速改造工程。如今,陇海铁路西起兰州站、东至连云港东站,正线全长1759公里,是中国最长的5条铁路之一,串联中国西北、华中和华东地区,途径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5个省,沿线共有客车与货车站223个。
经过多次提速改造后,2007年4月18日,陇海铁路郑州至徐州段列车最高运营速度曾经达到过200公里/小时,但是在2011年8月28日,这一路段的最高运营速度降到了160公里/小时。
漫长的陇海铁路,历经百年沧桑岁月,见证了无数重大历史事件,至今还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百年老路”。
【参考资料:《清末陇海铁路研究》《中国铁路站名词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