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卢比孔河原本应该是一条寂寂无名的小河,但却因为一个名字变得家喻户晓。当时卢比孔河流淌着山上的雪水,在夜色中影影绰绰,就像是当时恺撒的心情。士兵们着水流的声音,期待着自己伟大的将领发出指令。他们警醒着,倾听着,有些焦躁。这些战士不习惯等待,战马也在嘶吼,战斗发生的时候,他们会像闪电般出击,但是现在,他们只能等待。
恺撒在他们心中是一位优秀的将领,作战迅猛,快速,从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
可
是,这次收到恺撒的指令后,却迟迟等不到渡河的命令,战士已到了河边,为什么突然让他们停下来?
士兵们看不见恺撒的神情,他们感到迷茫。但在他身边的高级将领们的眼里,看见的确实恺撒纠结的眼神,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恺撒。
卢比孔河的位置
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看着卢比孔河的暗黑水流,眼睛虽然看着河水,但是思绪却是没有着落,迟迟没有做出渡河的手势。
卢比孔河是共和国和殖民地的交界线,如果没有接到元老院的命令擅自带兵踏过这条河,那就意味着叛国。
恺撒能感觉到战士心中的不安,因为一向果决的自己,也有些迟疑。
刺骨的河水在流淌,恺撒的心也慢慢随着河水结冰。
恺撒心里明白,如果遵照元老院的命令解散军队,这辈子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他不愿意看到这种结果,从他19岁开始,他就再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手上,他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掌控自己的命运。恺撒调转马头,向自己的士兵发出了渡河的命令,士兵们再次看到了那个无所不能的将军。
恺撒结识大金主:克拉苏
恺撒的全名叫做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盖乌斯是他的名,尤利乌斯是他的姓氏,恺撒则是他的家族名。在拉丁语里,恺撒是"大象"的意思。罗马初期最大的敌人叫迦太基,和罗马打过三次布匿战争。迦太基人打仗爱使用大象,传说有一次罗马跟迦太基打仗,有位罗马士兵特别厉害,凭一己之力,把迦太基人的一头大象给打死了,轰动一时。所以这个人为了纪念自己的功绩,就把家族的名字改成了"大象"。这就是恺撒家族的由来。
前三头同盟——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
到了共和国后期,罗马的制度是积重难返,大部分的资源都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所谓共和也是名存实亡。
到了后来的政治舞台上基本都是一群军阀说了算,其中有一个叫马略的人尤其突出,马略就是恺撒的姑父。可能故事到这里就是变成恺撒借助自己姑父的势力,走上了政治舞台,可是恺撒没有这么幸运。
马略很快就倒台了,他的老对手苏拉成为领袖。由于和马略的亲戚关系,恺撒也遭到了清算,这个古老显赫贵族的后代走上了逃亡之路。
19岁的恺撒本来因为贵族的身份有着光明的前途,现在却不得不东躲西藏,和为赏金而参加追捕的人斗智斗勇。
这是一段永生难忘的经历。让年轻的恺撒学会了一定要把自己命运牢牢的攥在手里。
马略画像
恺撒没有就此沉沦,而是跑到了前线参军,恺撒用自己的才能换来了许多战功和赞誉。
公元前78年,24岁的恺撒终于熬到了出头之日,苏拉死了。恺撒立即重返罗马,当了一名律师。在这段时间,恺撒不仅通过自己的炒作名声大震,还结识了一个大金主——克拉苏。
在克拉苏的金钱帮助下,恺撒放大了自己的名望和魅力,成为了罗马政坛上一个冉冉升起的新星。
恺撒施展才华:前三头同盟
作为当时罗马最有权势的人,庞培很快就注意到了恺撒,他认为这个年轻人可以为自己所用,打破元老院对自己的约束,所以庞培邀请恺撒成为自己的代言人。
当时的庞培因为军队的原因和元老院闹得很僵,而当时的恺撒因为得到了克拉苏的帮助,一掷千金,无论是在政坛还是民间都有了非常好的声誉。所以庞培想要借助恺撒的声望,一起对抗元老院。
前三头同盟——克拉苏
庞培想的很好,恺撒走上前台成为执政官,自己躲在背后操控局势,用凯撒的声望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庞培还开出条件,恺撒只能在执政官的任上坐一届,当时的恺撒没有拒绝的资本,只得答应了庞培的条件。恺撒也很好的完成了约定,他的议题只有一个,
那就是满足庞培的克拉苏的要求,当时的元老院除了加图及盟友之外,都受过恺撒的恩惠,所以都默许了,前三头同盟就此成立。
恺撒通过自己的人脉完成了契约,一年后,恺撒也如约卸任,可是庞培和克拉苏却随便就把恺撒打发了,让他去高卢总督。高卢就是现在的法国,虽然现在的繁华富庶,可是当时的高卢就是蛮荒之地,可就是在在这个蛮荒之地,恺撒真正施展了自己的才华。
恺撒的高卢打了八年仗,从一个毛头小子蜕变成了一个合格领袖。
《高卢战纪》
恺撒不仅征服了整个高卢,而且还把自己的见闻写成了一本书《高卢战纪》。
罗马的人看了这本书,对于恺撒的才华评价非常高,这让恺撒的声望暴涨。恺撒在高卢的这几年,罗马政坛也是风起云涌,就连克拉苏也战死了,当时的罗马政坛庞培是一手遮天。随着恺撒的声望一天一天高,庞培也开始担心恺撒会威胁自己的地位。
前三头同盟的破解:恺撒渡河
前三头同盟是一个以利益为纽带的同盟,三个人都受着协议的约束。只要有克拉苏这个威胁存在,庞培就不愿招惹恺撒。把三巨头同盟结合起来的是利益和算计,而不是彼此的信任。
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能力承受另外两方的合力打击,所以,在分割共和国的地盘时,三个密谋者小心地将他们的权力基础纠结在一起,恺撒甚至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庞培。这样一来三人相互依存,相互缠绕,他们不仅一起对付共同的敌人,也小心戒备着自己的身后。
前三头同盟——庞培
公元前54年8月,庞培的爱妻朱丽亚又次流产了,一尸两命。他的父亲和丈夫都为此感到伤心,对于这两个人来说,这代表着警报已经拉响。朱丽亚是这对奇怪翁婿之间的纽带,经受得起任何紧张的政治局势的考验。现在,纽带消失了。恺撒和庞培心里都明白,失去亲人的痛苦虽然还能把他们联系起来,但一点风吹草动都经受不住。
很快,克拉苏的死讯也传来了,前三头同盟岌岌可危。到了公元前51年夏,庞培认为声望愈隆的恺撒会威胁的到自己。
在恺撒的背后,军队无声地支持他的要求。跟着恺撒东征西讨那么多年,他的军团训练有素,久经战阵。通过非法征兵,军团也膨胀了很多。
庞培不愿再对恺撒让步,打算先下手为强,9月底,庞培发出了明确的指令,要恺撒在第二年春交出指挥权。
渡过卢比孔河
这可能是恺撒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站在卢比孔河前他提到了骰子。小时候自己玩骰子的时候,母亲都会看着自己,也在在母亲身上,恺撒学会了区分可以接受的风险和盲目的赌博。恺撒心里明白,
不管他能在高卢赢得多少荣誉,获得获得多少土地,罗马都会有一群核心反对派,继续把恺撒看作罪犯。这些人认为自己就是共和国最大的威胁,他不能把身后所有士兵的命运交到这些人手中。恺撒提振精神,发出了渡河的命令。
评价
在高卢军团的铁蹄下,庞培选择了放弃罗马,并向元老院发出了撤退的命令。他警告说,留下的人将被视为叛徒。他去了南方,对首都弃之不顾。最后通牒无可挽回地导致共和国的分裂。每一次内战都会在家庭和朋友间造成裂痕,但是这和往常的内战不同,它代表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罗马的共和制是当时最先进的制度,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制度也慢慢变得不合时宜,就像是一个成人硬是要穿着小时候的衣服。当罗马一步步的扩张之后,随着土地和人口的增加,
以元老院为代表的的贵族阶级开始不断地膨胀,而作为制衡的公民阶级则不断的萎缩。到了共和国末期,共和制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罗马第一任皇帝——屋大维
而且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涉及贵族阶级利益的制度都是名存实亡,想要改革也是无从谈起。元老院从一个听取各方利益的机构,变成了某些人的橡皮图章,无论是马略还是苏拉,庞培还是恺撒,都是这个制度一定会催生出来的。元老院变成了牟利的工具,在这个时候,恺撒的渡河,代表了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恺撒渡过卢比孔河,代表着现实体制被挑战了,所以恺撒死于制度的反扑。恺撒死后,屋大维接过了改革的接力棒,完成了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的转变。
这解决的罗马共和国时期的种种弊端,但是也带来了新的麻烦,但是这些改革的开始,就是来自那条冰冷的卢比孔河。
参考文献:《卢比孔河》《罗马人的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