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有关情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要求推动孩子的放学时间与父母下班时间衔接。对此,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对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进行进一步解释。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 吕玉刚
吕玉刚介绍,2017年以来,教育部对课后服务工作作了部署,各地也采取了有效措施,这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共有10.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有6500万学生参加了课后服务。为了指导各地各校进一步把课后服务工作做好,近期教育部又对课后服务专门作出了部署,也作为支持三孩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
教育部关于课后服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强调全面覆盖。“一校一案”制定课后服务的具体实施方案,每个义务教育学校要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条件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今年秋季开学以后,实现学校全覆盖。过去,有的学校还没有完全开展起来,有的开展时间短一点。这次按照统一规范要求全面实施,到今年秋季开学以后,要做到学校全覆盖,并努力做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课后服务是自愿选择,只要愿意留在学校参加课后服务,学校应该提供条件和支持。
二是强调保证时间。就是要实现课后服务的结束时间和家长的下班时间相衔接,按照当地正常下班时间来考虑。现在要求推出“5+2”模式,每周有5个工作日,要保证每天都要开展。每天课后服务要不少于2个小时,这样能够保证结束时间和家长的下班时间大体能够衔接上。对于个别家长还有工作等其他原因,不能按照正常下班时间来接孩子等特殊需要的,鼓励学校提供延时托管服务,满足家长、群众需要。
三是强调要提高质量。学校要结合办学特色,充分挖掘潜力,尽最大努力设置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项目,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切实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和有效性,既不强迫,又让孩子们愿意留在学校参加课后服务活动。
四是强调保障要到位。因为课后服务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国家也有明确政策规定,通过财政补助,实行服务性收费或者代收费的办法,保障课后服务经费。要求各地按照政策规定,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明确相应标准,为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和相关人员给予相应的补助,切实保障课后服务能够顺利实施。
红星新闻记者 严雨程 北京报道
编辑 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