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裂变,史书记载很少的少梁之战到底谁赢了

《大秦帝国》第一部《裂变》的开篇,就是惨烈的少梁之战。秦献公率领20多万秦军步骑,进攻魏国的河西重城少梁邑。魏国派丞相公叔痤和太子率领20多万魏军迎战,这里包括魏国的重装精锐步兵魏武卒。战斗过程中,魏惠王的弟弟公子卬率领6万魏军来援。在激烈的战斗过程中,后来的秦孝公赢渠梁用套马索活捉公叔痤,魏国的公子卬用狼毒箭射伤了秦献公。秦军被迫放弃夺回少梁的战役,回师栎阳。秦献公也因箭伤较重,不久就病故,传位赢渠梁,就是秦孝公。

大秦帝国裂变,史书记载很少的少梁之战到底谁赢了

少梁之战魏军方阵

少梁之战,从《大秦帝国裂变》展示的结果来看,是魏军获胜。虽然秦军俘虏了公叔痤,但秦国进攻少梁的战役目标并没有达成,且主帅秦献公重伤不久亡故,因此魏国获胜。

但历史上真实的少梁之战真的是魏国获胜吗?尽管由于年代久远,史书关于少梁之战记载的又少之又少,但从零星的历史记载仍能一窥历史真实!

一、攻打少梁的秦军主帅名叫“国”,秦献公未参与少梁之战,其死与少梁之战没有关系

《大秦帝国》电视剧里,是秦献公亲统20多万大军进攻少梁,并且两个儿子赢虔和赢渠梁都随军出征,赢虔是冲锋陷阵的前将军,赢渠梁是负责后勤保障的后军将军,留守栎阳的是上大夫甘龙。

但查阅史书,少梁之战,既没有秦献公出战记录,也没有赢虔、赢渠梁出战记录:

少梁之战魏军主帅公叔痤及魏太子被俘

根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献公“二十三年,与魏晋战少梁,虏其将公叔痤”,谁是主帅,秦本纪没说,如果是秦献公亲自统帅,应该会说明的。

《史记.魏世家》对少梁之战也有记载,但是也没有说明秦军主帅是谁。

但《史记.赵世家》对少梁之战的记载很明确,秦国的主帅是一个名叫“国”的庶长:

《史记.赵世家》:十二年,秦攻魏少梁,赵救之。十三年,秦献公使庶长国伐魏少梁,虏其太子、痤。

庶长是秦国的官名,秦献公二十三年,秦国的庶长名字叫“国”,这里的“使”字就是委派、派遣的意思,因此,是秦献公派“国”统帅秦军进攻少梁。

如果秦献公参加少梁之战,就不会“使”庶长“国”率军攻伐少梁。

秦献公没有亲自参加少梁之战,所以也就不会中什么狼毒箭,秦献公之死也就与少梁之战没有半毛钱关系。

大秦帝国裂变,史书记载很少的少梁之战到底谁赢了

少梁之战秦献公并没有到前线

另外,秦献公是秦国历史上比较长寿的国君,少梁之战这一年,秦献公62岁,虽然说战国时不乏老将,像老廉颇等,但是国君62岁亲自上战场的不多,更不可能像电视剧那样,亲自上阵搏杀,并且还能在负伤的情况下力敌众人。

秦献公不是因为少梁之战的箭伤而死,那么秦献公之死就不是魏国少梁之战的战绩,魏国还有什么战绩?

二、魏国虽然守住了少梁,但丢了太子、主帅和“庞”城,魏国战败无疑

少梁之战,秦魏双方的战果是什么呢?对比一下就很明白:

秦国战役的本意是进攻少梁,逐步收复河西。

少梁是原来梁国的都城,梁国被秦灭亡后并入秦国,成为秦国的国土。

河西本来是晋国的国土,秦穆公时,由于晋国爆发了骊姬之乱,进而引发晋国内乱,晋惠公夷吾当时就躲在梁国的都城,就是少梁。晋惠公为了回国即位,就向秦国借兵并许诺,即位后把河西割给秦国,结果秦穆公派百里奚护送晋惠公返国后,晋惠公毁约,后来经过韩原大战,晋惠公被俘后为了活命,才同意把河西割给秦国。

大秦帝国裂变,史书记载很少的少梁之战到底谁赢了

河西是晋惠公夷吾时割给秦国的

战国初期,由于魏文侯率先变法,魏国实力强大,成为中原霸主,魏文侯通过吴起训练的魏武卒,把河西给收复回来,也算完璧归赵。但是由于河西属于秦国已久,秦国认为河西就是自己的,把丢失河西作为国耻,誓要收复河西。

另外,河西于秦魏两国都是战略要地,不管秦国要东出,还是魏国要西进,河西都是前沿,双方必争。

另外,少梁所处位置,西离秦国都城栎阳很近,东达魏国都城安邑也不远,谁占有少梁,对方的国都就处于自己的兵威之下,因此,双方对少梁都心心念念,秦献公22年、23年连续两年对少梁用兵就是往这方面努力的。

但秦献公23年少梁之战,战役目标并没有达成,少梁没有被攻下,不久,秦献公病逝,收复河西只能成为遗憾被带进棺材里。

魏国虽然守住了少梁,但是应该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首先,主帅公叔痤和太子双双被俘。公叔痤年纪较大,太子又是储君,双双被俘,说明战争很惨烈,护卫主帅和太子的军队和亲兵都被打垮、打残,否则不至于主帅和太子这么重要的人被擒。

大秦帝国裂变,史书记载很少的少梁之战到底谁赢了

少梁和庞城地图

而河西的另外一个城池叫做“庞”,就是现在的繁庞,则归了秦国,到底是被秦国攻下的,而是魏国求和割让的,目前不得而知,总之,魏国丢了“庞”城。

《史记.魏世家》:与秦战少梁,虏我将公孙痤,取庞。

一场大战,魏国主帅被擒、太子被俘、庞城被取,无论如何都不能说是获胜一方,相反,却是实实在在的惨败。

三、魏国战败的原因在于两面作战,少梁之战魏军并没有派遣主力

少梁之战,魏国大败,背后的原因其实是魏国两面作战,参加少梁之战的魏国军队并非主力,主将也不是最厉害的庞涓。

大秦帝国裂变,史书记载很少的少梁之战到底谁赢了

少梁之战时,魏国两线作战,东线庞涓统率大军在浍水与韩赵联军对抗

根据《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载,周显王七年,魏国同时在东西两线开战,东线是与赵、韩联军大战于浍水,取得胜利。西线是与秦军大战于少梁,失败。

《资治通鉴》:显王七年(己未), 魏败韩师、赵师于浍。秦、魏战于少梁,魏师败绩;获魏公孙痤。

《史记》的《魏世家》、《韩世家》、《赵世家》都记载,这一年魏军与韩、赵两国联军在浍水大战,魏国获胜,赵国没办法,把“皮劳”这个地方献给魏国,三晋内部才暂时和平。

《史记.赵世家》:十三年……魏败我澮,取皮牢。

魏国与韩魏联军大战浍水,时间上应该是稍早于少梁之战,或者说是秦国得知魏国东线吃紧,才出兵攻打少梁的,想乘其病要其命的。

而魏国,由于要对付韩赵联军,因此,将最精锐的魏军主要是魏武卒及最能打的将军庞涓都派往东线,浍水之战正在打得热火朝天时,秦国突然发兵攻打少梁,魏惠王只能派老迈的公叔痤及太子西往少梁指挥防御战,由于精锐都在东线,因此派往西线的军队也应该是非主力部队,这才导致魏军大败,老公叔及太子被俘。

大秦帝国裂变,史书记载很少的少梁之战到底谁赢了

浍水之战后,三晋短暂联合,秦国知难而退

而魏国东线获胜,三晋内部韩、魏、赵三国又止战甚至结盟,魏国可以腾出手来对付秦国,因此秦国割下庞城后退兵,少梁只能留待后世之君解决。而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国力大增,但也是在秦惠文王时才把整个河西收回秦国。

综上分析,“少梁之战”并不是如《大秦帝国.裂变》所表现的那么惨烈,秦国的统帅并不是秦献公而是一个叫做“国”的庶长,魏国因主力在东线浍水与韩赵联军作战,只得以二流军队与秦国主力抗衡,导致主帅丞相公叔痤、魏国太子被俘,并割了庞城给秦国,魏军大败。秦国惧于三晋内部短暂结盟,只得见好就收,少梁之战就此结束。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647 字。

转载请注明: 大秦帝国裂变,史书记载很少的少梁之战到底谁赢了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