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张廷玉是康熙和雍正两位皇帝信任的重臣,长期担任宰相之职,无论是在“九子夺嫡”时期,还是雍正皇帝推行新政的过程中,他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上的张廷玉虽然没有那么“神”,但确实辅佐了三代帝王,尤其是得到了雍正皇帝的宠信,还是乾隆即位初期的辅政大臣。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权倾朝野的三朝元老,晚年却被乾隆皇帝抄家,其中原因究竟是什么?
一、抄家
乾隆十五年,也就是1750年8月,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家住安徽桐城的三朝老臣张廷玉却心情复杂,已经年过八旬的他甚至有些站不稳。尽管如此,张廷玉还是领着全家老小,恭恭敬敬地站在家门口,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人的到来。
没过一会儿,远处走过来一队兵丁,看样子少说也有200人,领头的一位气质高贵、表情严肃,看起来像是朝廷派下来的人。原来就在前几天,张廷玉接到朝廷颁发的谕旨,得知乾隆决定派人对他进行“抄家”,张廷玉等待的人正是钦差大臣德保。
德保领着200多人闯进张家,只是简单寒暄了几句,就命令手下兵丁四处搜寻,很快就把张府翻了个底朝天。按照很多人的想法,张廷玉贵为三朝元老,位居宰执之位近30年,家里一定有不少财产。然而让所有人意外的是,张廷玉家里除了日用品之外,剩下的几乎全是书,他们没有找到任何“赃物”。
其实,德保离开京城前,乾隆皇帝曾经叮嘱他:“你到了张廷玉家里,一定要密切留意他的书籍、信件等和文字有关的物件,看看其中有没有对皇帝或者朝廷怨愤的词句。”德保严格执行了乾隆皇帝的指示,但是却一无所获。
按理说,退休的文臣最喜欢著书立说,或者给自己写一部回忆录,其中少不了对皇帝、朝政的批评。但是在张廷玉家里的文书中,只要有提到皇帝的地方,肯定记录的是皇帝的赏赐、恩遇,绝没有任何“悖逆之词”。
由此可见,张廷玉的小心谨慎并不是浪得虚名,他能够高居庙堂之上近40年,确实有过人之处。对于这位张中堂,德保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为了不让场面过于尴尬,德保只好按照乾隆皇帝的吩咐,将张廷玉家里几代皇帝“御赏”的字画、毛笔、砚台等物品全部收回,然后带着悻悻而归。
可以说,只要德保找到任何“来路不明”的财物,就能说明张廷玉的清廉是沽名钓誉;倘若德保找到任何一处不利于皇帝和朝廷的语句,张廷玉就会惹上文字狱。无论发生哪种情况,张廷玉一家人都可能会人头落地,这是一起十分凶险的政治事件。幸运的是,张廷玉依靠自己的谨慎成功躲过灾祸,但是堂堂三朝元老,竟然被皇帝抄家,他的颜面彻底扫地,门生故吏更是“树倒猢狲散”。
关于张廷玉早年的经历,本文就不多介绍,这里着重分析一下,为什么张廷玉会落得一个抄家的结局,故事还要从15年前说起。
二、鄂张党争
雍正十三年8月23日零点时分,58岁的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病逝,25岁的皇四子弘历继承大统,是为乾隆皇帝。根据雍正遗诏中的安排,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以及鄂尔泰、张廷玉担任顾命大臣,辅佐新君处理朝政。
张廷玉是汉臣领袖,也是名义上的“帝师”,他的老对手鄂尔泰则是满臣领袖,长期担任地方督抚,两人都深受雍正皇帝信任。随着时间推移,朝廷中逐渐形成了鄂尔泰和张廷玉两大集团,平日里相互对抗,当时的乾隆皇帝羽翼未丰,虽然心里很不舒服,但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其实,乾隆皇帝对他爸爸雍正皇帝有诸多不满,甚至可以说是“看不上”,无论是雍正的用人还是执政风格,在乾隆眼里都不值得效仿。因此,经过几年的准备,乾隆作为皇帝的威望明显提升,他便开始着手打击前朝旧臣,鄂尔泰和张廷玉首当其冲。
乾隆曾经公开敲打鄂尔泰和张廷玉:
鄂尔泰、张廷玉,乃皇考久用之好大臣,众人当成全之,使之完名全节,永受国恩,岂不甚善?若必欲依附逢迎,日积月累,实所以陷害之也。
这段话透露了两层意思:
鄂尔泰和张廷玉要提高注意了,再这样结党对抗,乾隆就不客气了。
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也要注意了,不要以为找到鄂尔泰和张廷玉做靠山就万事大吉了,真正说了算的人是乾隆。
只不过,人在朝堂身不由己,即便鄂尔泰和张廷玉有所收敛,但他们的属下并不这么想,不久之后就发生了仲永檀结党案,鄂尔泰的儿子鄂容安受到牵连。虽然这件事并没有让鄂尔泰受到重罚,但他察觉到了乾隆皇帝的杀意,从此敛去锋芒,并于2年之后病逝。
鄂尔泰死后,他的党羽势力依然存在,张廷玉集团更是日渐壮大,朝廷的党争现象并没有明显好转,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乾隆六年,左都御史刘统勋上奏弹劾张廷玉,说他们安徽桐城张家一共有19人身居高位,几乎占领了朝廷中枢机构,建议乾隆皇帝限制张家势力的发展。
乾隆将刘统勋的奏章下发各部官员,再次向张廷玉提出警告。张廷玉毕竟是久经宦海之人,马上领会到乾隆皇帝的意思,加上他年事已高,就主动退居二线。其实到此时为止,张廷玉和乾隆依旧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随后发生的一件事,彻底引发了两人之间的矛盾。
三、提前退休
乾隆十三年正月,乾隆皇帝邀请亲近大臣参加了一场新年宴会,张廷玉借此机会,提出了告老还乡的请求。但是,乾隆皇帝拒绝了这个看似合理的请求,他的理由也很正当:既然先帝给你配享太庙的荣誉,那你就应该兢兢业业干一辈子,哪有提前退休的道理?
如果在20年前,张廷玉肯定会就此打住,但是人老了总会变得比较顽固,他竟然当场和乾隆皇帝展开了一场“辩论赛”。张廷玉举出朱元璋让刘伯温告老还乡的例子,但就是这一番话,让乾隆皇帝有些不高兴。
乾隆皇帝嘴上经常说满汉统一,其实他心里认为,汉臣多半都比较“圆滑世故”,说话总显得心机很重。就拿张廷玉来说,表面上看起来恭顺谨慎,实际上一言一行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所谓的“忠君爱国”都是说说而已。真到了需要让他们尽心尽力的时候,这些汉臣绝不会像满臣一样鞠躬尽瘁,老死在岗位上。
最关键的是,乾隆本来就“看不上”雍正皇帝,对于张廷玉这样的前朝臣子,他更是无时无刻不想着“挖黑料”。而且在历代帝王中,乾隆只佩服唐太宗和他爷爷康熙皇帝,像朱元璋这样的前明君主,在他眼里本就不值一提,张廷玉举出刘伯温的例子,简直就是在挑战乾隆的底线。
就这样,乾隆和张廷玉当着众人的面,进行了长时间的辩论,直到乾隆说出:“真正忠诚的大臣,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会保有初心。”张廷玉这才听出来,乾隆皇帝是在暗讽他不够忠诚,对于封建臣子来说,这句话的威力可想而知。
张廷玉大惊失色,赶紧趴在地上磕头请罪,乾隆也就不好再说什么。第二天,乾隆明发谕旨,详细讲述了自己和张廷玉辩论的事件,公开批评了张廷玉想提前退休的想法,还暗示所有大臣:“你们都是爱新觉罗家的奴才,只有皇帝让你走,你才能退休,否则就工作到咽气的那一天!”
四、配享太庙
第一次提出退休失败后,张廷玉心惊胆战,只能拖着老迈的身躯,继续坚持打卡上下班。不过,70多岁的张廷玉确实老了,他的精力和体力完全跟不上,已经很难像过去那样处理军国重事,这一切乾隆也看在眼里。
乾隆毕竟是一个相对仁慈的皇帝,有一次他问起张廷玉的身体状况,老张借着这个机会,再次提出告老还乡的请求。乾隆皇帝心软了,经过一番思考,给张廷玉发了一道谕旨:退休还是不退休,你自己做决定吧!
按照乾隆皇帝的想法,张廷玉接到谕旨后,应该上奏表达感激之情,同时推辞一番,以示自己作为臣子的忠心。这样一来,乾隆皇帝也好借坡下驴,给张廷玉一个“恩典”,君臣之间能够成就一段佳话。然而,老眼昏花的张廷玉根本看不到这层意思,立即上奏谢恩,表示第二年春天就告老还乡。
乾隆皇帝很失望,但他还是本着对老臣的尊重,批准了张廷玉的请求。然而,张廷玉突然想到,自己配享太庙的问题还没有落实,心里怎么也不踏实。于是,张廷玉再次进宫面见皇帝,请求乾隆立一个准许他死后配享太庙的“字据”。
很显然,张廷玉对乾隆没有丝毫信任,乾隆心里很不高兴,但他依旧强压着怒火,同意了张廷玉的请求。这样一来,张廷玉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回到家里后,躺在床上就睡过去了。张廷玉紧绷的神经放松后,就把人臣礼仪忘到了九霄云外,第二天没有亲自入宫谢恩,而是让儿子代行。
在张廷玉的一生中,几乎从没有在礼仪方面犯过错误,这次小小的疏忽,却成为点燃乾隆皇帝怒火的引信。站在乾隆皇帝的角度考虑,他生气也不是没有道理,张廷玉长时间软磨硬泡,总算达到了自己的目标,然后连皇帝的面都不愿再见,这不是典型的“目无君主”、“过河拆桥”吗?
于是,乾隆派人前去责问张廷玉。当时在场的军机大臣汪由敦是张廷玉的门生,他担心张廷玉受罚,就偷偷派人给恩师报了信。结果,乾隆皇帝的谕旨还没到,张廷玉就提前入宫请罪。汪由敦通风报信的行为,坐实了张廷玉结党营私的嫌疑,乾隆皇帝勃然大怒,亲笔写了一份上谕,并且公告天下。
按照乾隆皇帝的说法,张廷玉有4大罪名:
1.配享太庙是先帝的恩典,乾隆批准就是皇恩浩荡,张廷玉却毫无感恩之情。
2.张廷玉要皇帝写保证书,是信不过皇帝。
3.张廷玉急着告老还乡,对皇帝完全没有一点感情。
4.张廷玉结党营私,竟然托人探听消息,将来说不定还要在宫里安插眼线。
如果这几项罪名都成立,那么张廷玉不仅会被罢官免职,甚至会死无葬身之地。幸运的是,张廷玉并不是乾隆打击的目标,他的真实目的是通过这件事,彻底清除朝野中的朋党势力。因此,乾隆严厉申斥张廷玉后,革去了他的爵位,允许他以大学士职衔退休,死后可以配享太庙。
五、晚节不保
经过这件事,张廷玉从“三朝元老”变成了只会舞文弄墨的无耻小人,心中的失落可想而知,他唯一的愿望就是离开京城,远离这个是非之地。然而,就在张廷玉收拾行李准备回家乡的时候,又碰上了一件大事。
乾隆十五年,皇长子永璜去世,张廷玉作为皇子们曾经的老师,却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悲伤,满脑子想的都是告老还乡。永璜的葬礼结束后没多久,张廷玉就要求离开京城,乾隆顿时火冒三丈,再次下旨怒批张廷玉,还列出了历朝历代配享太庙的朝臣名单,质问张廷玉:你觉得自己和他们相比,有没有资格配享太庙?
80岁的张廷玉实在没想到,自己为大清朝服务四十多年,在乾隆皇帝的眼里竟然“一文不值”,只好上奏请罪。乾隆皇帝马上召集重臣讨论,得出的结论是:张廷玉没有资格配享太庙。于是,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被取消,灰溜溜地回到老家。
虽然张廷玉的仕途生涯惨淡收场,但是毕竟顺利回到了家乡,也不再需要为朝廷政事操劳。随着时间推移,张廷玉逐渐忘记了几年前的不快,得以和家人享受天伦之乐。不得不说,张廷玉的运气似乎在雍正朝已经用尽,正当他在家养老的时候,却被卷入了一桩案子。
原来,张廷玉有一个亲家叫朱荃,此人得到张廷玉的提拔,官居四川学政,但却因为贪污腐败遭到弹劾,结果畏罪自杀。经过调查后发现,朱荃一路升迁的过程中,得到过张廷玉及其党羽的庇护。除此之外,朱荃还是雍正朝吕留良案的相关嫌疑人,这样一个前朝罪犯,竟然官运亨通,乾隆皇帝立即将怀疑的目光对准张廷玉。
于是就发生了文章开头抄家的一幕。幸运的是,张廷玉并不是一个结党乱政的奸臣,也不是收受贿赂的贪官,他始终坚持着清正廉洁的为官之道,虽然晚年有些昏聩无能,但总的来说,他还是配得上一代名臣的称号。因此,乾隆皇帝并没有继续打击张廷玉,只是下旨申斥了几句,这件事也就过去了。
乾隆二十年,84岁的张廷玉在桐城老家病逝,乾隆皇帝念及旧情,觉得自己确实有些太苛刻了,于是宣布赦免张廷玉的一切过失,恢复了他配享太庙的资格。就这样,张廷玉为之奋斗50年的目标,总算在他死后得以实现。
史料来源:《清高宗实录》《张廷玉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