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的高考建议:临考几天无需再努力,填志愿时最好远离家乡

俞敏洪的高考建议:临考几天无需再努力,填志愿时最好远离家乡
  俞敏洪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要来了,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也在7月3日给高考的学生和学生家长们提了一些备考建议。

  从如何度过高考的前几天,到如何填报志愿,选择大学和城市,俞敏洪都做了详细的分析。他还分享了自己经历的3次高考经历。

  大家一起来听听吧:

  俞敏洪:我高考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目标其实就是奔着大专去的。希望通过考上大专,进入一个师范学院去读书。这样可以离开农村,摆脱农村户口。不用一辈子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其实第三年我也是冲着师范学院去的,但第三年分数出来以后,我考的分数很高,超过了中国最好的大学北京大学的分数线,所以后来就进入了北京大学。

  可能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我会坚持考3年,其实在我们那个年龄阶段的人,考3年的人大有人在,因为我们不考,没有其他前途可言,当时我们考不上,我们就是一辈子的农民,现在我回到我们家乡,依然能看到跟我当年一起考试但没考上的人,他们在农村依然进行着艰苦的劳动。当时甚至没办法到其他城市去打工,因为去了其他城市就会被当成盲流给抓回去。现在已经完全不是同一个时代了,我们现在可以到全国、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去工作。

  高考动力有两种:理想和志向、恐惧。

  任何事情重复很多次以后,就会变得很熟练,大家都知道老司机是怎么来的?就是开车开了上万遍以后就成了老司机。因为我前后考了3年,所以记住的东西相对来说比其他人多一点。即使死记硬背,也能让我比其他人考的好一点。

  当时农村学生其实很少会选英语专业的,我之所以选择英语专业是因为,当时考英语专业的学生,不用考数学。而我恰恰是数理化最不行的。我只能选择考文科或外语系,但选文科也要考数学,最后我觉得自己英语能学上去的可能性比数学能学上去的可能性更大,再加上农村高中的英语老师,对我也比较不错,他的水平也不错,这样一来的话,最后我就选了英语作为大学的专业。

  但实际上,我一开始英语没有什么水平的,所以第一次高考英语考了33分,第二次考了55分,第三年才考了90多分(当时的满分是100分)。

  当时高考分数下来后,我根本不敢在志愿上填北京大学四个字,是英语老师握着我的笔,帮我填上的,所以我至今都很感谢我的英语老师。是他促使我上了北大这么好的大学。

  我父母是不认字的,但我母亲对我一直有一个期望,就是希望我能成为一个农村老师,所以我小时候,她也没给我买过玩具,都是给我买连环漫画,有点像现在的绘本。这样我就只能读书,读着读着就比同龄的小朋友语文水平高出不少。就养成了一个喜欢读书的习惯。

俞敏洪的高考建议:临考几天无需再努力,填志愿时最好远离家乡
  有关高考的建议:

  现在距离高考只有几天时间,现在努不努力,已经不重要了,因为高考的成绩是过去3年学习的一个整体的组合,其实除了发高烧这种生病会影响成绩之外,不存在高考失误这种说法。

  目前建议学生们放下心来,因为这两天你紧张也好,不紧张也好,跟你的高考成绩的波动没有什么大的关系。所以心理上应该放松一点。高考的成绩跟你3年的努力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高考前几天,一定不要有"变异"的动作,比如吃什么营养品啊,补药啊等等,以及平时不怎么吃的东西,保证正常的饮食就行。睡眠可以比平时多一两个小时。

  另外也要适当的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不要闷头在家。但也不要做太激烈的运动,不要玩游戏,会影响自己的兴奋度。

  高考时如果下午困,可以喝一小杯咖啡提神,不要喝一大杯,会导致上厕所。

  最后一个建议:考完一门以后就忘掉,也不用讨论答案,专注于下一门的考试。

  高考志愿填报和城市选择:

  志愿的话,尽量选择未来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专业,有创造力的专业。

  选择上大学的地区遵循两个原则:尽量离开自己的家乡,越远越好(当然也不是100%绝对的)。树挪死、人挪活,人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也很可能锻炼出新的能力;

  尽量去大城市或经济发达的地区。这样可以让人见多识广。

  尤其不要孩子上大学了,父母还跟着去所在的城市。

俞敏洪的高考建议:临考几天无需再努力,填志愿时最好远离家乡
  现在的趋势是大公司正在不断的瓦解,人们正在走向个性化的创造,这次疫情给我们的一个启示就是,大量的工作其实是可以在家里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要注重自我消化知识和独立应用的能力。

  俞敏洪讲的还是蛮实在的,最后CEO来信君也预祝2020年的高三学生们,能够考取理想的分数,考上心仪的大学。

  俞敏洪也说了,高考并非是唯一的出路,所以大家都轻松应对高考吧!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81 字。

转载请注明: 俞敏洪的高考建议:临考几天无需再努力,填志愿时最好远离家乡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