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下午,北京市西城区某小学教师彭宇昂在等待一场网络直播课。受疫情影响,除初三年级外,北京中小学暂未返校复课,作为劳动技术教育教师的彭宇昂,要为直播课提供技术支持。
从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师范专业的首届毕业生,到一名新上岗的小学教师,在完成身份转变的同时,彭宇昂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2022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压力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1076万名应届毕业生迎来“最难就业季”。
四年前,针对北京市基础教育的需求缺口和基于专业师资积累的经验,首都师范大学将教育心理学、舞蹈学以及教育技术学三个以往建设多年的非师范专业改为师范类专业。经过四年的磨砺,这三个新设师范类专业的首届毕业生也在这次“就业大考”中接受着时代的考验。
在首都师范大学上述专业的负责人看来,在“双减”稳步推进、2022年义务教育新课标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的大背景下,这些进入基础教育领域的毕业生势必为首都北京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注入新的动力,而首届毕业生们也通过努力为师弟师妹“开了个好头”。
首师大老师在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给学生们授课。 受访者供图
应需求而生的三个师范专业
舞蹈师范专业22名学生、教育心理学师范专业25名学生、教育技术学师范专业的10名学生,2018年,首都师范大学三个专业的57名学生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彼时,根据社会需求、基础教育的需求,基于人才培养的目标,首都师范大学将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以及舞蹈这三个有多年传统的非师范专业,设立成为师范专业。
“这三个专业的积淀比较深厚,相关师资人才在中小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此前,这些专业的非师范类人才也有大部分在毕业后到基础教育领域就业。”首师大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刘锐告诉记者,新设这三个师范专业主要是为了满足北京基础教育对相关师资的社会需求。
以心理学师范专业为例,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教育心理学师范专业负责人邢淑芬介绍,早在2016年,《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心理成长指数白皮书》就指出,北京市中小学生中有8.96%存在异常情绪症状,同伴交往问题异常比率更高,而当时北京市很多中小学,尤其是小学没有专职心理老师。目前来看,专职心理教师最主要的缺口仍在小学。
首师大教育心理学的学生在海淀教师进修学校开展团辅活动。 受访者供图
教育技术专业亦是如此,首师大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技术学专业负责人乔爱玲介绍,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中小学亟须信息化教学和信息化管理人才,尤其是STEAM教学、劳动技术、通用技术和人工智能教师。经过2017年的筹划,2018年,该校正式招收教育技术学师范专业学生,彭宇昂便是首批学生之一。
“原有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虽然是非师范类,每年也有1/3到一半的学生进入了教师行列,我们经过深入调研认为,与计算机专业相比,教育技术更注重对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适应中小学对创新教学的需要。”乔爱玲介绍,人工智能支持下的教育教学发展离不开技术依托,尤其疫情下,网络授课环境催生了教育的变革,除了计算机相关知识,教育技术专业囊括了信息化教学设计、学习资源开发、网络媒体的使用、网络学习支持和学习评价等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育学校也越发看重掌握信息技术、STEAM教学、通用技术以及劳动技术的教师,教育技术的师范生也更多被社会所需要。
四年前应需求而生的三个专业,四年后遇上了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出台。
“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落实中央要求,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之前相比,在课程设置方面做了优化。
将于今年秋季学期实施的新课标,对师范类学生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专业开设是基于北京市对美育基础教育的需求,而我们对舞蹈师范人才的培养高度契合了今年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艺术学课程的课标,(我们)舞蹈师范生培养中尤其是《教学法》的课程,跟新课标课程建构的标准完全吻合。”首师大音乐学院副院长、舞蹈师范专业负责田培培说道。
“根据新课标,劳动技术课在改革中加了很多新内容,我一看,都是大学学过的,比如3D打印、激光切割、智能控制技术组块……我们都接触过。”彭宇昂希望利用所学在今后的劳技教育上大展拳脚。
当教学实习遇上新冠疫情
“没有师范专业前期的工作基础,如何把原来的基础专业教育和师范教育、通识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我们是摸索着前行。”,邢淑芬坦言,虽然有深厚的教育积累,在师范专业的建设中,仍觉得压力很大。
邢淑芬回忆,当时和初等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以及天津师范大学等进行了很多深入的交流、学习,提炼心理学师范生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
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见习、实习与研习,是师范生在整个教育阶段必须要经历的,只有深入一线,通过观摩、参与实践,学生们才能清晰了解到教师工作情况。
邢淑芬说,当时最大的困境是本科生没有相应的实践基地。最开始,学院领导、老师克服困难想尽各种办法建设心理学实践基地,让学生们有机会到北京市各大中小学一线实践。
随着基础教育领域对心理教师越来越重视,以及老师们在专业方面的努力,建设实践基地这条路逐渐越走越顺。“现在很多中小学愿意跟我们建设基地,我们还有了很大的筛选空间,可以选心理健康教育完善的特色校了。”邢淑芬介绍,目前已建成6所中小学实践基地,学生实习反馈也很好。
田培培介绍,团队跟北京市40所中小学签署了落地性协议,作为舞蹈师范专业的实训基地。这些基地几乎覆盖了北京市各区,每届学生都会被安排到这些学校接受锻炼。“我们就是要培养在舞蹈领域‘能教、善编、会演’的人才。”
“舞蹈是用身体说话的艺术,但对师范生来说,除了需要完美的身体示范,还要具备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清晰表达动作的要领,让学生领会。”首师大2018级舞蹈学师范专业学生宋张睿炀说,在实训基地,她更多学会了如何和孩子们交流。
2022届舞蹈学(师范)专业学生排演舞剧《黄河》片段剧照。 冯啸 摄
宋张睿炀参与过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的课后社团活动,也参与过北京市八一中学舞蹈课的教学实习。她认为,“舞蹈课不是简单地教孩子跳舞,而是包括了上下课的礼仪,团队之间如何合作进行小组舞蹈创排等,这些都是自己要教给他们的。”从爱好舞蹈到专业学习舞蹈,到梦想未来可以开一间舞蹈工作室教孩子们跳舞,十几年舞蹈生涯和师范学习,她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越发清晰。
田培培坦言,受新冠疫情影响,这一届学生们的确也有不易之处。
2019年,受疫情影响,学生们只进行了半个学期的学习便开展线上课程,三年之间,学校广泛邀请基层教师、创造线上交流实习平台,利用窗口期安排学生进校实践,多举措实现见习、实习、研习。
对于教育技术师范领域来说,乔爱玲介绍,学生不仅需要进校实践,还需学习最前沿的技术并且能够将其运用于基础教育中。比如教学课件制作、音频视频的摄录与编辑、STEAM游戏设计与开发……首师大打造了“犀牛创客实验室”,学生可以在这里学习3D打印技术和激光切割等技术,制作教具,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师生齐心应对“就业大考”
2022年,四年师范类专业的学习结束,到了“交答卷”的时刻,有些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而另一部分学生投入了求职大军。
“参加了2021年的秋招和春招,和很多求职者一样,我投了上百次简历,但有过进一步联系的只有不到20所学校,能面试的只有不到十所学校,以平常心来面对自己的期望石沉大海。”首师大教育心理学师范专业大四学生陈佳怡坦言,拿到如今的两个工作意向,能够拼进北京某区教师招聘系统的最后一门考试,背后需要太多面对挫折的勇气。
彭宇昂也记不清自己投了多少份简历。“我记得第一次面试时就让我直接试讲(课)了,当时还是大四上学期,猝不及防,结果没进去。秋招被拒绝了三四次,五选一、三选一……被拒绝是常见的事。直到春招时我才找到了目前这间正在实习的学校,感觉校风、教师文化都很好,就决定留下来。”
新冠疫情的反复也给毕业生们的求职难度“加码”。
应届毕业生首破千万、全球经济压力和新冠疫情叠加,多重因素影响下,今年的就业形势复杂严峻。但对求职学生而言,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首师大师生们参与乡村振兴关爱乡村青少年心理健康实践活动。 受访者供图
今年,国家连续推出多项举措促进就业,坚持把就业摆在“六稳”“六保”首位。教育部、人社部等陆续推出助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举措,学校也千方百计助力学生就业。
3月30日,首师大召开2022年就业工作推进会,解读教育部相关文件,并进行工作部署。据公开报道,部署会上,首师大副校长李小娟指出,促进学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按照学校发展定位和社会需求主动调整专业设置;主动走访用人单位,进行供需对接,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为毕业生开拓更多就业创业岗位和机会。
与此同时,首师大各学院也为学生们提供了各项支持。音乐学院分管就业工作的副书记李媛媛介绍,学校在大二年级就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通识类必修课程,唤醒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进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业、专业和职业。此外,学院还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师范生素质提升月”“微课比赛”等教学技能实践活动,助力本专业学生能力更加复合,素质更加全面。
“在整个求职中得到了学校、学院老师很多指导,从简历修改到就业机会推荐,对我都很有帮助。”彭宇昂感慨道。
仍待突破的困境
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邢淑芬高度赞扬了首届心理学师范学专业学生。她介绍,首届学生的升学率创下了历年来的新高,甚至在整个学校中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随着新课标的制定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劳动技术课程和STEAM课程越来受到中小学校的重视,这和高中要学习的通用技术是一条脉络贯穿的,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乔爱玲推荐学生的理由也非常充分。
教育技术学的学生在犀牛创客实验室进行作品展示。 受访者供图
不过,虽然人才培养与当下基础教育的趋势契合,这些新设师范专业的就业仍面临一些困境需要突破。
首师大音乐学院舞蹈系副教授、2018级舞蹈学师范班班主任李丹娜坦言,艺术类师资需求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本来就不多,而且目前中小学艺体学科普遍只设音乐教师、体育教师的编制,很少有舞蹈老师编制,舞蹈专业师范生想在基础教育领域谋得一份教学工作就更加困难。
李丹娜认为,随着对美育越来越重视,2022年新课标纳入了舞蹈教育,相信随着新课标中“新三科”(舞蹈、戏剧戏曲、影视设计)的设置,舞蹈教师将成为不可或缺的岗位。这对舞蹈师范生的就业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此外,教师招聘中的学历门槛也给本科生的就业带来了难度。不少教师坦言,目前北京中小学更倾向于招聘硕士研究生以上的教师人才。
但在邢淑芬看来,本科毕业的学生们也可以胜任北京市基础教育的心理教师岗位,“我们的学生无论是师德养成还是执教能力,都能够走进真实的课堂,成为优秀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刘锐希望,“社会能够关注到我们新设立的师范专业,通过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学生自身的努力,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具备了合格教师的素养,中小学会对他们敞开大门。”
新京报记者 刘洋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