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蒋柳
好久没聊《中学大历史》啦,喜欢的亲欢迎到我的头条号购买这个专栏。售价八十。
前面我们讲了老子,接下来讲讲孔子跟墨子。
万万没想到,孔子是一个快乐的青年。
他原本不应该快乐啊。
他们家几百年前就特别倒霉。论起来,孔子家也曾经阔过。往上推可以直接追溯到商王朝。孔子的祖先跟宋国开国国君微子、商纣王是兄弟。自从商朝灭亡,商人被分到了宋国。孔子的祖先就成了宋国的王族。直到孔姓第一位始祖出现:孔父嘉。
孔姓一代目就特别倒霉。
倒霉源于一次偶遇。
那一天,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太宰华父督上街散步,无意中看到一个少妇从一辆车子里探出了头,顿时,华父督同志直勾勾地望着对方,直到她的身影消失在转角处。
半响,华父督同志长叹一口气,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啧啧,真是个又美又性感的人啊!(美而艳)”。
华父督偶遇的这位美女不是一般的美女,她是人家的老婆,还不是一般人的老婆,而是宋国主管军事的实权人物司马孔父嘉的妻子。
宋国最高行政长官看上了最高军事首长的妻子,这个事情有点大了。
自从见过别人的老婆后,华父督就跟西门庆一样,把可问题是,华父督虽然是西门庆,孔父嘉却不是武大郎。
孔父嘉官职司马,是掌管宋国兵马的第一号人物,还是前任宋国国君宋穆公指定的托孤大臣,当年,宋穆公去世的时候,专门把孔父嘉叫来,让他扶助宋殇公为君。孔父嘉虽然建议还是奉公子冯为君,但在宋穆公下定决心后,他严格执行了宋穆公的托付,将宋殇公扶上了君位。
华父督虽然身居宋国第一高官太宰,主管政务,但在大搞先军政治的宋国。地位反在孔父嘉之下。要说孔父嘉抢华父督的老婆还有可能,华父督要抢孔父嘉的老婆,难度太大。
但金瓶梅的故事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要有贼心。
华父督找到了方法。
很快,宋国国内掀起一阵我们是否需要战争的真理大讨论。国内的反战情绪日益高涨,矛头直指主管军政的司马孔父嘉,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表示:国君本不想打仗,但司马大人一直怂勇国君开战,其目的就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
常年打仗还算了,还打成了常败将军,有人将宋殇公即位十年来,打的十一战进行了列举:
一战,伐郑,围其东门;
二战,伐郑,取其禾;
三战,取邾(zhū)田;
四战,邾郑伐宋,入其郛;
五战,伐郑,围长葛;
六战,郑以王命伐宋;
七战,鲁败宋师于菅(jiān);
八战,宋、卫入郑;
九战,伐戴;
十战,郑入宋;
十一战,郑伯以虢(guó)师大败宋。
除了第一年搞了宋国免费游,又割了点麦子,第二年占了邾国一块田,其余的全以大败告终。
宋国的军界领导将宋国拖入了战争的泥塘,长此下去,国将不国,民不聊生。
这股反战浪潮越掀越高,最终,反战人士做出了实质性的行动。
《东周列国志》这本小说里,以半虚构半史实的笔法描写了整个案件。
在桓公元年的年底,孔父嘉照常检阅车马,完全没有意识到华父督已经在军中安排了奸细,扬言司马检阅兵马,是准备再次进攻郑国。
前一年攻打戴国,就被打得大败,不少人死在了戴国,还有不少人在郑国当俘虏,现在又要打。让不让人过年了?
宋国军人愤怒了,许多不明真相的军人在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带领下,纷纷涌到太宰府要求太宰出面为大家主持公道。在众人的请愿下,华父督振臂一呼:“我且杀孔父以宁民!”
大军在华父督的率领下冲向了司马府,孔父嘉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
华父督冲进了司马府,斩杀孔父嘉。
在乱兵冲进来时,孔父嘉的家臣抱着孔父嘉唯一的儿子木金父逃了出去。他们逃到鲁国,在鲁国定居下来。一百六十年后,孔父嘉的六世孙叔梁纥在七十岁的高龄跟一个十七岁的少女没到居委会登记注册就住到了一起(野合),不久后生下了一个小孩,这个小孩以孔父嘉的字“孔”为姓,名丘,字仲尼。也就是伟大的孔子老师。
家族从那么辉煌的过去跌落下来,到了孔子的父亲时,不过是一个地方的小官。
孔子当然应该不高兴。
出生之后,孔子也高兴不起来。 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他回到了娘家。据记载,孔子可能并没有感受过父爱。父母关系还很差。孔子的母亲一直不肯告诉他父亲的葬地。
来到外公家,孔子也不会快乐。直到十五岁孔子才开始立志学习。想来,这种没爹的孩子,吃外公家的穿外公家的,没多少人会关注他。
史书中只记载着他常把玩家里的俎豆礼器。后人常常以为孔子好礼,其实,孔子只是在学一门谋生技能。
把礼仪这套东西搞通了,是可以混口饭吃的。除此之外,后世的晚辈孟子还揭了孔子的老底。
我们先贤孔子曾经当过仓管、会计、放过羊、管过牛,当过包工头……
多年以后,主管王家事务的太宰询问孔子的徒弟子贡:你老师怎么这么多才多艺啊。
子贡答:老天要让我们老师当圣人,所以他就多才多艺喽。
老师也想低调,但实力不允许啊。
孔子听到了,摇着头,是什么让我多才多艺?是什么让我诸事通达?不是别的,是穷,是穷啊。君子需要这么多才艺吗?
你才多才多艺,你全家都多才多艺。
夸都夸不到点子上,孔子哭笑不得。
十七岁那年,孔子也不快乐。鲁国的大夫季氏要开百士宴,所有鲁国的士都可以去蹭顿饭 ,十七岁的孔子食量颇佳,积攒了些空间准备吃点肉,却被拒之门外。
你啊,还太年轻。
成年后的孔子终于有点名气 了,儿子出生。连鲁国国君都送来了鱼。可是,这样的孔子也难言快乐。
因为他终于发现了这个社会的乱象:礼崩乐坏。随即,他开出了自己的药方。
礼!
这个世界这么乱,就是大家不按规则办事,王没有王的样子,臣没有臣的样子。父没有父的样子,子没有子的样子。
那一天,鲁国祭祀祖先,国君最近手头紧,只安排了两佾,一佾八个人。周礼的规矩,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国君实在太节约了。等孔子跑到鲁国大夫季平子家里一看,季平子祭祀时竟然搞起了天子才能用的八佾.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大怒,工作也不要了,祖国也不想呆了,跑到齐国上班。
到了齐国也不快乐。在泰山脚下,孔子碰到在墓前哭泣的妇人。她的一家人都被老虎吃了,但她依然不肯搬离这里。
因为这里“无苛政。”
从泰山回来,孔子告诉学生,你们啊,都记住了,苛政是比老虎更猛的东西。
这个世界充满着比老虎更凶猛的东西,孔子怎么可以快乐的起来?
不久后,连齐国也呆不下去了。齐国的大夫晏子对孔子礼的那一套弃如敝履,一顿游说。原本想把齐国打造成礼的示范区的孔子只好捞起刚下锅的米,坐着马车奔向远方。
最大的痛苦,大概是一位医生看透了社会的病,却没有治病的机会。
鲁国的大夫们排斥他讲的礼法。
卫国的国君跟美妾坐在一个车上,让孔子跟随其后。让孔子得出一个经典结论:天下唯女子小人难养也。
游历了十四年,没有天地让他施展才华,他看到了这个社会的病,却没有治病的机会。
宋国的东门外,宋国的国人指着他窃窃私语:那人看起来好像一条狗啊。
儿子死了,灵兽麒麟死了,自己最爱的弟子一个个死去,忠心的子路、好学的颜回……还有谁可以帮我把礼传承下去?我想在梦中见一见周公,或许他可以给我答案。
这样的孔子,怎么看都不是一个快乐的人。
但孔子的确是快乐的。
他的论语中,有八佾舞于庭的愤怒,有鸣鼓而攻之的意气,也有太山坏乎的哀鸣,但孔子依然是快乐的。
他的快乐很简单。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能从学习中找到快乐的人,一生都将是快乐的。他可以寻龙老子,也可以不耻下问。他从新知识的供养中得到了源源不断的快乐。
那些远方来的朋友给他另一种快乐。
快乐的孔子作别纷乱的人间在,留下一片快乐的云彩,却被我们胡乱涂鸦。
从他去世的那一刻开始,一个连续两千多年的孔子再造运动开始了。
那个浪迹天涯的孔子,那个狼狈不堪的东门之犬渐渐被剥离人性,被拱上神坛,成了这个世界的唯一终极解,直到江山破裂,神州陆沉。
于是,他再一次被抬出来,为千年的历史负上莫名的责任。
“吾犹人也。”
孔子停顿了一下,又说道:“吾犹人也!”
圣,是你们要我做的。贼,也是你们要加给我的。我啊,只是一个普通普通的人,只是一个能从学习中得到快乐,愿意跟远方的朋友促膝而谈的人。
至于你们追捧,“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还有你们的辱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忘掉孔子的礼,忘掉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万五千字的《论语》,读懂了第一句,就够你受用一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孔老师原本是一个快乐的青年,他不想成为圣人,但架不住徒弟们会运作啊。就像基督成圣需要彼得一样,孔老师在孔门十哲还有孔门七十二贤的大力宣传下,终于成为中国圣人。
那有没有跟孔老师唱反调的学生呢?
有的,比如墨子。
墨子姓翟名墨,出身于苦哈哈,年轻的时候大概是一个匠人。所以,他的想法往往站在普通老百姓的角度。这一点跟孔老师不同。孔老师小时候也是苦哈哈,自称贱民,但人家毕竟是没落贵族之后,想的还是恢复自己士的身份。
墨子是一个具体又神秘的人,说具体,是史书有大量的记载,可以相互印证,说神秘,他的出身年月、最后行踪完全无法确定。梁启超认为,墨子有可能出生于孔子的最后几年。那这两位大师曾经见过同一片星空。
关于墨子的籍贯,有的认为他是楚国人,有的认为是鲁国人,有的认是宋国人。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墨子曾经在孔子开启的儒家学堂读过书。早年的墨子居住在鲁国,在儒学的大本营上过学,接受过周礼的教育。但他常常因为不够高调,所以感觉跟同学们格格不入,干脆休学了。跑到外面一段时间,也不知道他去哪里,反正回来之后,就好像练成了绝世武功,而且开始向儒家开炮了。
墨子的大炮是兼爱,一件有关爱的武器。
其实爱这种东西,我们孔老师也有啊。不过,孔老师提的是仁爱,是有条件的爱,是有范围的爱。孔子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切从我出发,我厌恶的,不施于人。
到了孔子之后的第二代儒家掌门人孟子这里,就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孝敬自己的长辈,也要孝敬别的长辈,关爱自己的幼儿时,也要关爱别人的小孩。你要先爱自己,再爱别人,先爱自己的孩子,然后再爱别人的孩子。由身边的爱开始。
翟墨同学觉得这太墨迹了,要爱就大爱嘛,无条件的爱嘛,所以墨子的爱是兼爱,不管关系亲疏,阶级差异,是人就去爱他。
孔子老师对社会开出的药方是礼,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摆正自己的位置。
这副药有点苦,谁也不肯吃,因为礼崩乐坏,国君不像个国君,只知道贪图享受,臣子不像个臣子,天天想着逆袭,父也不像父,子也不像子。天下乱了套。
墨子开出的药方是爱,大家相互爱就好了,诸侯爱诸侯,君爱臣,臣爱君,父爱子,子爱父。这个世界不就达到大和谐了吗?
那墨子这副药,大家会捏着鼻子喝下去吗?
为了让爱副药能够好下咽,墨子还提供了一付药引:非攻。
大家要和谐,不要相互进攻。为了达到非攻的目的,墨子还曾经化身为居委会大妈亲自下场调解矛盾,化解战争。
有一年,墨子听到一个消息,鲁班为楚国制造了一种云梯,将要攻打宋国。
鲁班是著名的木匠,被后世的木匠奉为祖师爷。
听到这个消息,墨子连忙启程,从鲁国走了十天十夜来到了楚国的都城郢,见到了鲁班。
鲁班一看,墨家巨子来了,就问有什么指教。
墨子说:“在北方有个人欺负我,我来请你杀了他。”
鲁班很不高兴,请你尊重一下我好吗?我是个木匠诶,是手艺人,我是杀手吗?
墨子说,那我给你钱。
鲁班拉下了脸:“我是讲义的人,怎么可能去杀人!”
听到这里,墨子给鲁班行了一个礼:“我在北方听说你在造云梯将攻打宋国,宋国何罪之有?楚国地盘这么大,人口却不足,牺牲不足的人口去争夺已经多余的土地,这不算聪明吧。宋国没有罪而攻打他,这不算仁义吧。你知道了不去争辩,这就是不忠啊,争了人家不答应,那说明你没面子啊。你讲义不杀一个人,结果杀了一群人。兄弟,我发现你的思路有点乱,你理理看?”
墨子的口才是很好的,他从儒家出来后,凭着自己雄辩的口才把儒家打得落花流水。鼓动了一大批教众跟着他吃苦。到了孟子的时代,儒家已经退居二线,把孟子急得也操舌上阵。
其实诸子百家,不管什么门派,最基本一条,你要会说,你只有会说,才可能说服别人相信你的理论。
反正公输般被说得立马要跪了,表示自己错了。
错了还不改正?
鲁班摇摇头,你来迟了,我已经跟楚王说了。
“那好,让我去见楚王,我来说服他。”
墨子见到楚王后,又给楚王举例子,“有一个人,自己有好好的车子不坐,却去偷人家发动机漏油的车子坐,有人自己有锦衣穿不过来,还跑去偷人家的粗布烂衣,自己家里的美味佳肴不吃,却要偷邻居的糟糠,您觉得这是什么人啊?”
楚王答:“这人怕是有盗窃病吧。”
得,有你这句话就好说了。
“楚国地广五千里,宋国不过五百里,就如彩车比破车。楚国有物产丰富的云梦大泽,鱼、鳖、鼋、鼍、犀、兕、麋鹿数不胜数,宋国连只野鸡都没有,就如肴与糟糠。楚国有巨松、梓树、楠、樟,宋国连棵大树都没有,就如绵衣比粗衣。我看,楚国进攻宋国,跟得盗窃病没什么两样。大王这样干,不但伤害道义,也不能得到宋国。”
这一番把楚王说得连连点头,但转眼一想,差点被墨子带到沟里,“你说的没错,但是我的云梯都造好了啊,造了不用多浪费。”
这时候,墨子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
墨子出身于工匠,他对各种工具非常熟悉,还善于发明创造。
有书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
墨子造了一个会飞的木鸟,造了三年才成功,飞了一天就坏了。
飞的时间短,可能是降落系统没做好,但能把木鸟飞上天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另外,《墨子五行书》里讲:墨子能变形易貌,坐在立亡。蹙面则成老人,含笑则成女子,距地则成小儿。
这个就相当于说墨子是魔法师了。
那墨子能战胜木匠祖师爷鲁班吗?
事实证明,墨子还是要强那么一点点。
楚王把鲁班叫来,两人当场比试,墨子以腰带为城,以小木牌为守城的器械。鲁班用他的攻城术,墨子用他的守城术。几番较量下来,鲁班的攻城术已经穷尽了,而墨子还有招数没使出来。
鲁班有些不服气,“我知道用什么办法对付你,但我不说。”
墨子也说:“我也知道你想怎么对付我,我也不说。”
楚王很奇怪,“是什么办法啊。”
鲁班不愿意说,墨子说道:“鲁班的意思就是杀了我。杀了我,没有人替宋国守城,就可以进攻宋国了。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第三百人,已经拿着我教他们的守城器械守在宋城上,就算杀了我,也没有用。”
说到这里,就要讲到墨家学派一个鲜明的特点:社会组织性。
道家、儒家以及后面的法家、阴阳家等等,都是依靠学说来划分,他们其实并没有什么明确的联系,顶多是老师跟学生的关系。但墨家不同,墨家有严密的组织结构。
墨家的领袖称为巨子,其下管控着可能成百上千的团队,而且这个组织纪律严明,《淮南子》记载: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
这样的描述并不夸张,在史书中曾经发生过墨家子弟赴火蹈刃的事情。
墨子之后的战国,大家可能听过一位改革家叫吴起。吴起来到楚国,帮助楚悼王变法。变法是要动既得利益阶层蛋糕,所以变法的人从来都没有一个好下场。
到了楚悼王去世,楚国的贵族对吴起群起而攻之。吴起一看不对劲,直接往楚悼王的灵堂跑,到了之后,趴的一声扑在了楚悼王的尸体上。
为什么呢?
因为先王尸体是不能损坏的,吴起等于拿着楚悼王的尸体给自己当挡箭牌。可没想到,楚国贵族们杀红了眼,不管不顾直接把吴起射死了。
这一下,这些贵族也犯了侮辱先王之罪,要进行追责。这其中,有一位叫阳城君。他出去的时候把自己的城交给一个叫孟胜的人。
楚国的新王楚肃王要追究射吴起并中王尸者,阳城君一看不妙逃跑了。楚王的军队来到了阳城,要求孟胜交出城池。
可孟胜表示,自己当日跟阳城君约成,交符才能交城。现在没看到符,不能交城。
孟胜就是墨家的一任巨子。
孟胜的弟子徐弱劝告孟胜交出城池,因为阳城君已经逃亡,替他守城已经没有意义,但孟胜表示,自己如果放弃守城,那将来就没有人信任墨者了。
孟胜派人出城,传令将自己的巨子之位传给宋国的田襄子,然后率领弟子死守阳城。最终,随孟胜赴死者达一百八十多人。其中三位逃出阳城,转告田襄子继任巨子之后,折返楚国与孟胜共同赴死。田襄子以刚接任的巨子身份下令他们留下,也没能阻拦住三人。
可见,墨家的组织是非常严密的,所以说墨家是赴火蹈刃,死不还踵。
墨子在郢城跟鲁班较量攻守之术时,他的弟子禽滑厘已经率领三百墨家子弟守在宋城。史书记载,禽滑厘“事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
有一回,墨子带禽滑厘上泰山,说我跟着我这么久也辛苦了,今天让你享受一下吧,请禽滑厘吃了一顿肉,喝得一点酒,把禽滑厘感动得泪流满面。
有这样的组织替宋国守城,楚王也明白自己攻宋的希望是不大了。于是,他表示自己将放弃攻宋的打算。
这篇文章收录进了语文课本,有意思的是,他们把这篇文章最后一段删去了。
【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墨子回来的时候经过宋国,下起了大雨。他想进闾门避避雨,结果宋国的守门人不认识他,把他赶走了。完全不知道正是因为这个被淋成落汤鸡一般的人让他们免除了一场灭顶之灾。
这篇文章最后感叹道,运用神机的人,众人不知道他的功劳,而在明处争辩不休的人,却搞得天下皆知。
语文课本大概觉得这一段不够正能量 ,所以把它删除了。其实后面这一段也有它的现实意义啊。
这就是墨子。他兼爱非攻,麾下不乏敢死之士。他在的时候,墨家影响日益强大,成为了当时的显学。
可奇怪的是,进入汉朝时,曾经跟儒道平起平坐的墨家突然消失了。司马炎写《史记》,连墨子的传都没有。
曾经在历史上影响巨大的墨家去了哪里?
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墨家因为观点跟儒家太过接近,所以被儒家给吸收了,毕竟墨本出自儒,墨家要兼爱,那稍收敛一点,变成仁爱,不就是儒家了?
还有的人认为,墨家进入秦国,成为秦国制度的一部分而被吸纳。
在《吕氏春秋.去私》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墨子有巨子腹,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所以听寡人也。腹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子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墨家巨子腹?居住在秦国,其子犯法,秦惠王念其年老,特赦其罪,但腹?坚持行墨子之法而杀之。
墨子死后,墨家三分,分成了相里氏之墨,邓陵氏之墨,相夫氏之墨,这三家因其活动范围分别称为秦墨、楚墨、齐墨。
楚墨好行侠仗义,齐墨擅长辩论。而秦墨精于攻守术。秦墨大概就是被秦国招安的墨家弟子。无论墨家的组织机构,还是墨家的攻城术守城术对秦国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专家认为,秦国的连坐之法可能就源自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