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杨朱,真的是吝啬鬼吗?

中国有一个千古流传的成语,叫做“一毛不拔”,人们常用它来形容极度吝啬和自私的人。不过,它原本其实是指战国思想家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孟子·尽心上》中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孟子画像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杨朱,真的是吝啬鬼吗?

仅仅是拔掉自己的一根毛发,就可以利于天下,但即使这样也不愿意去做,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这也太自私了。也正是因为如此,杨朱自古就一直饱受抨击,很多人都把他当做吝啬鬼,他的理论也被简化为“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可是,如果杨朱真的只是一位吝啬鬼,他的思想理论又真的只是那样简单、自私的话,战国又怎会出现“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的局面?杨朱能够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开创出“杨朱学派”,而且有那么巨大的影响力,他的思想不可能只是这样简单。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杨朱,真的是吝啬鬼吗?

可以说,杨朱学派在诸子百家当中可谓独树一帜,即使是儒家眼中“无父无母”的墨家,也没有杨朱学派这样激进。杨朱倡导“贵己”之说,他主张“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善治外者,物未必治;善治内者,物未必乱。以若之治外,其法可以暂行于一国,而未合于人心;以我之治内,可推之于天下。”

看完这段主张,就可以发现,杨朱的思想不是一句“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能够概括的,换言之,孟子只讲了杨朱的“贵己”思想,而没有凸显杨朱的“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杨朱认为,只要人人治内贵己,互不侵犯,人人重视自己的生命,且尊重他人的生命,天下就可以得到治理。

而且,杨朱反对事事法先王,在他看来,一味的舍弃当今的人而去赞誉古代的先王,就像是赞誉枯槁的死人骨头一样。这样的观点,在当时可谓是语出惊人,毕竟诸子百家当中,绝大多数都以尧舜禹等先王为圣人,并且厚古薄今,以主张效法先王圣人。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杨朱,真的是吝啬鬼吗?

可是杨朱不这么认为,他主张建立新的社会,而这个社会的基本原则是"为我"而不"侵物",即他的“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其实,在杨朱的主张中,两个方面都是核心,人人都不应该拔一毛而去利天下,人人也不应该贪天下大利而去拔一毛。

基于此,杨朱认为生命比一切都重要,人们不应该轻视自己的生命,也不应该侵犯他人的生命。所以,杨朱强调极度的个人利益,而不注重国家的利益。这种思想最终发展成杨朱学派的“无君论”,这也是儒家批评他们无君的理由。

除“贵已”以外,杨朱学派对于生死也有自己的看法。杨朱认为,生死相依,有生就有死,人生下来有贤愚、贫贱之异,但人死后一切都归为腐骨,这时他们就已经没有什么区别,就算是芜舜与桀纣也没有什么不同。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杨朱,真的是吝啬鬼吗?

既然如此,杨朱也就提出他的“全性保真”之道。所谓“全性”,就是“生既有之便当全生,物既养生便当享用之,但不可逆命而羡寿,聚物而累形”,人活于世,要顺应自然之性,只要有“丰屋美服,厚味姣色”就可以了,不要贪得无厌,过度重视物质享受。而所谓“保真”,简而言之就是保持自然赋予自己的真实纯粹的本性,“自纵一时,勿失当年之乐;纵心而动,不违自然所好;纵心而游,不逆万物所好;勿矜一时之毁誉,不要死后之馀荣;不羡寿、不羡名、不羡位、不羡货,乃可以不畏鬼、不畏人、不畏威、不畏利。”(《列子·杨朱》)

后世常以”一毛不拔“来批评杨朱,并说他的思想是“自私”、“颓废 ”、“堕落 ”的,但其实,杨朱的主张,有其时代背景。战国时期,天下进入大争之世,诸侯们互相征伐,战乱不休,君王们不恤百姓,“厚生而致使臣民轻死”,儒家的“仁义”之说,已经沦为空谈。在这种情况下,杨朱愤而提出“贵己”之说,主张合理的“利己主义”是很有价值的。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杨朱,真的是吝啬鬼吗?

针对杨朱的思想,现代学者们赞誉良多。中国著名哲学家贺麟先生在《当代中国哲学》一书中认为:“不拔一毛以利天下,即极言其既不损己以利人,以示与损己利人的利他主义相反,亦不损人以利己,以示与损人利己的恶人相反,而取其两端的中道。”吕思勉先生认为,将杨朱学说以“简单的利己主义”概括是浅薄的,杨朱“不利天下,不取天下”真正的含义是:“夫人人不损一毫,则无尧舜,人人不利天下,则无桀纣;无桀纣,则无当时之乱;无尧舜,则无将来之弊矣。故曰天下治也。杨子为我说如此,以哲学论,亦可谓甚深微妙;或以自私自利目之,则浅之乎测杨子矣。”

不过,杨朱的思想不是没有弊端的。杨朱的“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是一种超脱于现实局限性的浪漫主义,它更多的是一种美好愿望,而非解决现实问题的方式。如果真的将杨朱的思想理论进行推广,这个世界可能并不会像他想象的那般美好。

杨朱画像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杨朱,真的是吝啬鬼吗?

这可能也是杨朱最痛苦的地方,他想拯救世界,却发现自己其实无可奈何。《荀子·王霸》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杨朱曾走到十字路口,他悲叹道:“在这个地方要是方向走错半步,就会导致千里的差错呵!”言罢,杨朱痛哭起来。

杨朱哭“歧路”的故事,体现的其实就是杨朱对于人生中选择的重视,而他主张人既要“为我”,又不“侵物”,这就使得面临歧路时,往往会陷入两难,难以抉择。

其实,真实的杨朱不是吝啬鬼,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自私”,反而是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无私”。只是杨朱终究生于战国时代,他想建立一个人人为自己而又不侵犯别人的社会,但他的理想在阶级社会中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杨朱始终不被主流思想接纳,孟子骂他是“禽兽”,儒家一直将杨朱学派视作“异端”,就连吸收了他思想的道家,也从不敢直接宣传他。世人将杨朱视作是一位“一毛不拔”的吝啬鬼,这对于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来说,实在是可悲可叹。

参考资料:

《孟子》

《列子·杨朱》

《当代中国哲学》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252 字。

转载请注明: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杨朱,真的是吝啬鬼吗?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