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在战国七雄中的实力名列前茅,是战国群雄中的佼佼者,所以它的版图也是''支离破碎''的。版图是一个国家的疆域,是国家实力的象征,魏国的版图见证了魏国的兴衰。
前期的''支离破碎''是因为魏国国力雄厚,到处侵略扩张、攻城略地,哪里都是魏国的领土。后期的时候,魏国已经风光不再,日渐式微,总是被别人侵略,丧师失地,国土被它国肢解得支离破碎。
其实,尽管说得那么热闹,但魏国并没有蹦跶多久,从魏文侯在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开始,到公元前225年为被秦国吃掉为止,共存在了179年。
公元前453年,发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三家分晋事件,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联手灭掉了智氏,三家瓜分了晋国。这个事件发生后,赵国、韩国、魏国分别成立并开始走向强大,分别成为历史的主角。
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得到了周天子的认可,正式获得诸侯的身份。
这时候的魏国,疆域''四分五裂'',陕西省境内黄河沿岸有之,在韩城县大部偏南;山西境内有之,在山西西南、东南部分地区;河南北部有之,黄河北部和南岸沿岸地区;河北境内有之,在今天今大名、广平一带;山东境内也有,在山东省冠县一带。
随着魏国一步步强大,它的领土面积也渐渐扩大。
魏国最盛的时候,它的国土面积很大,包括现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东部、河北南部,可以说是横跨黄河,雄踞中原。叫人叹为观止。
具体来说,魏国西邻秦国,东面跟宋国在淮水、颍水跟齐国、宋国隔河相望。
它的西南边陲是韩国、东南边疆是楚国,北方邻居是赵国。
魏国刚成立的时候,都城在安邑,今山西运城一带,后来为了适应自己的国家战略,就做出英明决定,把国都迁移到河北,今天的河北魏县一带。
再后来,形势一片大好,魏国继续扩张,国力蒸蒸日上。魏国领导做出决定,再次迁都。把国都从河北魏县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
魏国战略位置重要,疆域虽不是太辽阔,但大部分是富饶之地。
魏文侯志向远大,雄心勃勃,思想观念比较超前,重用李俚进行变法,并启用翟璜、乐羊一批能臣良将,最早在魏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行新法、改除弊政,成为战国时期最早崛起的国家。魏武侯的时候,魏国又得到了著名军事家吴起,等于是如虎添翼。
这时的魏国,国力更加强大,继续开疆扩土,把楚国在中原的土地也收入囊中,疆域更加辽阔。
所以说,前期的魏国版图''支离破碎'',是因为赵韩魏三家起先只是晋国上卿,并非国家性质,封地多有交叉,三国建立初期,你中有我我中有,到处开花。
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已经混到了事实上的诸侯一哥,带12个诸侯去朝见周天子,史称逢泽之会。逢泽之会具有象征意义,它标志魏国到了巅峰时期。
但凡事都是物极必反,月盈必亏。一个政权最强盛、最牛气的时候,也就离衰落不远,开始走下坡路了。
逢泽之会不久,不可一世的魏国入侵赵国,遇到了更强大的对手孙膑。从''围魏救赵'',到桂陵之战,魏国一步步走向衰亡。
尤其是在马陵之战中,齐国的孙膑出奇兵用妙计把庞涓逼上绝路,俘虏了魏国主帅太子申,魏国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灭。
马陵之战彻底改变了魏国的命运,魏国的军事实力和国力被严重削弱,从头号强国的交椅跌落,立马沦为二流国家,魏国天下称雄的脚步戛然而止。而战国七雄也纷纷衰落,战国从此进入一个新阶段,出现了齐国和秦国争霸的局面。
当时的魏国东边被齐国胖揍,西边被秦国痛打,南边跟楚国交战也没有占到一点便宜。国土面积也逐渐缩水,仅仅是秦国就拿走了魏国700多里长的土地。
这时候的魏国一蹶不振,国土也彻底呈现''支离破碎''的状态,再也没有恢复元气,直到后来为秦国所灭。
魏国跟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王朝一样,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过程,而它的国运始终跟自己的领土息息相关。魏国和中国历代王朝的兴亡,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生动地说明一个道理:当一个政权顺应时代潮流的时候,国家就兴旺发达,疆土也相对辽阔。当它失去民心,逆流而动的时候,就会丧师失地,国破家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