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前文,我将分以下五篇主题,描述如何让孤独症儿童初识数学:
一、了解“数”的概念
二、关联“数字”和“数量”
三、理解简单的“数学概念”
四、理解“加”和“减”
五、懂得“加法”“减法”和“应用题运算”
这些都搞好,整好孩子就可以做简单应用题了。今天是最终篇:“应用题运算”。
终于来到了最后一篇,不过需要先说明,这里指的都是最基础的“应用题”。
具体题型是诸如“我有2个球,弟弟有1个球,一共有几个球”,“我有4个苹果,妈妈有3个苹果,谁的苹果多”,“小红有3颗,小明比小红多2颗,请问小明有几颗”此类。
在练习应用题之前,我们可以补充我们“遗漏”的问题:数学符号的含义。“+”、“-”、“=”这些,顺理成章的孩子就能够理解了。
我们还可以提高难度,让孩子理解“>”和“
讲这些概念补充完毕,可以试着让孩子做“算术题”,例如“6+3=”“8-2=”“6()8填大于或者小于号”。
当然,最开始,不要让加减法的结果超过“10”,这个难度比较高,根据目前幼儿园或者小学的课程体系,加法超过十或者减法从十位数到个位数,需要用“凑十法”或者“破十法”,对于自闭症孩子而言,成为了“三成分指令”。
以“9+3=”为例,“三成分指令”为:
1、10可以分成1和9
2、3可以分成1和2,得到了1个10,剩下来1个2
3、2+10=12
这一种难度的计算题,请在孩子完全掌握10以内加减法后,再去训练。
接下来,就是应用题了。其实这也是一个检验“泛化”成果的阶段。
我们以“小明有3颗糖,又买了2颗糖,一共几颗”为例,孩子可以掰手指算,也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辅助计算,例如把雪花片当作糖,先拿3个,再拿2个。
这里可能会有家长对一个问题有纠结:孩子算数掰手指头,要不要制止,形成“口算心算”。
关于这个问题,我浏览了大量资料,也没有发现比较“官方”的指导。但是,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他能够知道用“掰手指头”的方式去计算应用题,本身就是泛化相当不错的体现,应该称赞才是。
关于“超过十无法掰手指”这样的问题,我想说的是:如果孩子已经能够目标“三成分指令”了,那么他可能已经不需要掰手指头,就可以心算出10以内的加减法了——毕竟我们的孩子需要反复多次练习才能达成,这期间,存在这“熟能生巧”。
当然,如果孩子的动手能力强,更好的方式是让孩子能够列式,画图计算,综合能力大幅提升。
写道这里,我想这个“系列”可以告一段落了。如果咱们在训练孩子数学的时候,发现孩子跟不上学不会,请回顾一下这5大阶段,每个阶段孩子是否都扎扎实实的完成。
数学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难度真的非常高,切不可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