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台儿庄大捷是中国抗战史上最为壮烈的战役之一,正是这次战役首次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华夏大地的嚣张气焰,大大振奋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士气,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改变了国际上对中国抗战悲观的看法,是一次伟大的胜利。
然而古语说的"一将功成万骨枯"无数的先烈为了这次战役的筹备和决战付出了惨痛牺牲,其中国军师长王铭章是国军牺牲的少数高级将领之一,他在滕县死守七天,被敌军四面夹击仍不放弃抵抗,终完成以身报国之志而名垂青史,牺牲时才45岁。
而他身后留下的4个子女如今都怎么样了呢?他们的人生际遇又是如何记录着下一段历史?
王铭章1893年出生在四川省新都县,从小由叔祖父资助上学,小学毕业后就考入军校,1914年从四川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被分派到刘存厚师当少尉排长,从此成为川军的一员,参加过大大小小数次战斗。
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战统一战线成立,王铭章为了赎回内战期间残杀人民的罪愆,主动请缨出川参加抗战。
1937年年底,敌军占领南京,为了打通南北战场企图攻取徐州,徐州乃兵家必争之地,全国上下都高度关注徐州会战,但由于韩复渠的不战而退导致鲁南形势十分危急,王铭章所在的第二十二集团军正是在此时被调遣到鲁南支援抗战。
1938年1月,王铭章部部署在滕县以北作战,3月敌军忽然大量增兵急攻邹县、兖州,集团军总指挥孙震为加强守卫将预备队一二二师师部调进滕县城内,让王铭章负责指挥一二二、一二四师,死守滕县,保卫徐州。
3月14日,敌军开始猛攻滕县外围,敌我两方在战斗装备上悬殊较大,川军兵力薄弱武器破败,很快外围便被日军飞机攻下,16日,敌军集中炮兵火力向滕县城内和火车站猛烈射击,同时十余架飞机盘旋在滕县县城上空轰炸扫射,滕县告急。
王铭章在此危急时刻电询总指挥两个作战方案,一是死守孤城,二是出城机动作战,孙震的答复是死守孤城,等待援军,要王铭章亲带指挥部回城内作战。王铭章接到命令,便昭告全城官兵死守滕县,必以死报国。
16日中午,正面阵地被敌突破,王铭章重新部署军队,构筑工事,随时准备登城反击。而此时援军借口机动作战绕离滕县,二十二集团军总部被敌击败,与滕县守军失去联系,滕县已经完全处于敌军的四面夹击之下,形势十分惨烈。
敌军见守军死战,便更加集中火力扫射城内,城墙被攻破后,王铭章亲自到城中心指挥,由于敌人火力太过猛烈,他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虽然滕县最终失守,但这七天的顽强抵抗为后续的徐州会战争取到了时间,没有滕县死守便没有台儿庄的大捷,中日战局必将改写。
王铭章将军壮烈殉国后,得到了全国各界的高度评价,国军政府追封他为上将,蒋公亲自写下"死重泰山"四字赠与其家属,发治丧费用两万元,用上等棺木装裹,李宗仁上将亲自扶灵,沿途各地纷纷举行隆重的悼念仪式。
据王铭章的小儿子后来回忆,将军的遗体回到家乡新都后,棺椁后面有一个透明匣子,匣子里有一个木头人穿着将军死时的军装,军装上有七个血迹斑斑的弹孔。
王将军出征前曾嘱咐家人,这次远征已抱着以死殉国的打算,若不幸遇难,就把多年积攒的薪水酌情留用赡养家庭和孩子们的教育,其余的用在公益事业上,所以为秉承将军遗志,王将军的夫人将所有家产变卖后出资创建了私立铭章中学。
王将军是一个家教甚严的慈父,在子女的教育尤为重视品德,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要求背诵国文经典,从中学习做人的基本态度和基本礼仪,王夫人最常念叨的口头禅就是"抬头三尺有神明"用以严格约束后辈们的言行举止。
新中国成立后,王铭章将军的故事依然在人民心中广为传颂。
198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追封他为革命烈士颁发烈士证书;2013年,台儿庄大捷75周年,王将军的塑像在滕州隆重举行揭幕仪式;每年的3月17日,都有全世界各地的王铭章将军的亲友回成都的将军墓前祭扫。
王将军牺牲时四十五岁,留下两位夫人和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王道鸿,二儿子王道义,小儿子王道纲以及最小的女儿王道洁,除了王道纲与母亲去往台湾外,其余子女都生活在大陆。
大儿王子道义继承父志参了军,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时与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汪云翔的女儿成亲,并诞下一子王德明,王夫人英年早逝王德明便由外婆抚养成人;
二儿子王道鸿在50年代时作为知识分子下放到南坪县教书,70年代返回成都后不久去世;
小妹王道洁的生活比较低调,一直不为外界所知晓。
目前王将军唯一健在的子女便是去往台湾的王道纲,2015年时这位89岁的老人带着自己的母亲叶亚华女士终于回蓉定居。
在1951年镇反运动火热进行时,他们两个离开大陆,一路上,辗转奔波,尝尽了人间辛苦,受尽了人间白眼,身上盘缠用光时不得不举着一张写有"我是抗战名将王铭章上将遗孀……"的牌子沿街乞讨,所幸蒋公知道后将他们接到台湾赡养,安排工作。
而在这个特殊时期最该感激的是给他们母子开过路条的无名英雄。当年叶亚华母子在大陆的政治身份是十分敏感的,和他们接触也是危险的,然而仍然有好心人敢冒风险给这对女子开了绿灯,不禁感叹人间真情可贵。
叶亚华女士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年轻漂亮,她到台湾后,担任空军文学课程的教官,军衔是准尉。叶亚华在台湾生活期间,把蒋公为王铭章所作的墨宝全部做成匾额,供奉在家里的祠堂。
1985年,两岸关系缓和,叶亚华和家人举家从台湾迁回老家新都,当时王铭章将军的故居早已消失不见,是当地政府为迎接他们的回来重建的,叶亚华把那些匾额也从台湾运回大陆,建立"铭章祠堂",将匾额挂在客厅,王将军夫人对将军的深厚情谊由此可见一斑。
而小儿子王道纲终身未娶,钻研佛法,如今在台湾台北新北寺生活,每年都会回成都看望父亲陵墓。
斯人已离开人世八十年,然而英雄的故事却离我们的心很近,激励着我们思考在人生路上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我相信,在如今和以后,在滕州,在成都,会有无数的后辈被王铭章将军的大无畏爱国精神感染,热爱祖国,建设祖国,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