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文人书法丨七曲山•金牛道上有一位神仙丞相

由 老巧云 发布于 经典

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 局部欣赏

细雨霏微七曲旋,郎当有声哀玉环。

爪牙厚重纲纪乱,前程飘渺路茫然。

——唐明皇幸蜀侍臣占句

唐天宝十四年,节度使安禄山与平卢军兵马使史思明联合叛乱,史称 “安史之变”。唐玄宗携亲要之人连夜出逃,往巴蜀而去。行至马嵬坡,暴发兵变,玄宗下令缢死杨玉环。怀着悲痛之心,玄宗凄惶一路。一夜宿于梓潼一处名为上亭驿的驿站,当晚阴雨濛濛,仿若马嵬兵变之景。玄宗辗转难眠,起身凭栏。此时雨打檐铃, “郎当”作响,仿若喟叹。玄宗心中无比哀伤,他身旁侍臣有感于此,赋诗一首:

细雨霏微七曲旋,郎当有声哀玉环。

爪牙厚重纲纪乱,前程飘渺路茫然。

这首诗道出了唐玄宗此时之心境,他便以这雨夜檐铃入了乐谱,作《雨淋铃曲》,白居易后在长恨歌中写到“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当是词中心情。

也是从那之后,这座山和这个驿站都出了名。因为这首诗,“上亭驿”被“郎当驿”所代替。而梓潼的这座山也从此更名为“七曲山”。

但玄宗与这七曲山的缘分不止于此,传说在夜雨闻铃的当夜,玄宗做了一个梦,说是此地的文昌帝君张亚子前来知会他,安史之乱即将平息。玄宗心中大喜,但梦醒之后却又不敢真信,便继续南行,行至成都天隳山附近,驿马来报,安史之乱果然已平。天子从此地回銮,重返长安。路过七曲山时,玄宗见到了“亚子祠”,便详细询问左右, 这才知张亚子曾起义抗击氏族入侵、维护了东晋王朝汉民族统治者的“ 正统”。玄宗感到目前安史叛贼又是以胡侵汉, 以张亚子树立为榜样, 让天下臣民效法,为报答文昌帝君托梦之恩,便在此在隆重祭祀,还追封梓潼张亚子为“左丞相”。

现七曲山尚有“应梦仙台”遗迹。据传应梦床能为虔诚者治病疗疾,其后壁上有“漏彻华胥”四字,意为一整夜的美梦,其来源便在此处。

因县域东依梓林,西枕潼水,而名梓潼焉。

——《太平寰宇记》

“东依梓林,西枕潼水”,川北梓潼,素有“蜀道南大门”之称,建筑辉宏。宝地必有灵山,七曲山如今已是声名在外,有“天下第九座名山”的美称。其地风景优美,有秦时栽留下来的千万松柏,遍野成林。高处观之,如遮天之翠云,因此得称翠云廊。七曲山亦是传说的集大成之地,其中的古蜀文化颇为精奥。究其根由,可直接追溯至五丁开山的传说。

相传蜀王贪图秦许诺的五头粪金石牛,便令五名大力士开山架桥,铺就道路,这便是五丁开山的传说。然而石牛自然不能粪金,蜀王自知上当。秦王为平息其怒意,再次许诺五名绝色美女。蜀王贪心又起,令五丁前去接回,路过七曲山,见一大蛇作乱,五丁拔剑与之缠斗,蛇不敌而走,钻入山中,五丁将剑掷入水中,拽住蛇尾想要把蛇拉出来,结果引发了山崩,五丁葬身于此。

那五丁所掷之剑,顿涌清泉,后来的佛教徒便在泉眼上塑了一尊观音,意谓此泉如菩萨净瓶中的甘露;并依山傍崖建一凉亭,取名“甘露亭”,俗称“水观音”。而在此处,每当夕阳衔山,晚霞映泉,粼粼波光犹如剑光,令人遐思。这便是后来有名梓潼八景之一“剑泉晚照”。在这水观音寺中,如今都还保留着一段金牛古道,你能从那些化石般古老的青石和树根之中,看到当年行军的峥嵘情形,而漫步其上时,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感是语言所不能表达其万分之一的。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李白·《蜀道难》节选

李白的名篇《蜀道难》中有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说的便是这么一回事。这虽然是传说,但是也能说明一些问题,至少当年五丁开山的确是经过此地的,因此七曲山便是金牛古道之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实际上,梓潼七曲山是金牛古道上一处意义非凡的关隘。山上有送险亭一座,意为险绝到此为止。金牛道开凿于群山之间,蜀道天下难,很多地方不得不架高桥,凿崖壁,修栈道,每一处都耗资巨大,而且难度登天。但是过了梓潼,便进入了成都平原,地势平坦,再无险阻,金牛道修到这里,也就成功了大半。

不过多数人知道七曲山,或许还是因为七曲山大庙。毕竟这里供奉的乃是文昌帝君,是所有文人都应尊敬的一位神祇。

文昌帝君的封号其实是从元朝开始的,但七曲山大庙早在晋就已开始修建,那时候还叫“亚子祠”,是当地百姓为纪念晋代张亚子而立的。那张亚子究竟是谁?

若查阅资料,张亚子此人非常神秘,可以说生卒年皆是不详,而且往往带有强烈的神话色彩。其中之一,传说张亚子是一对善良夫妻滴血所化之龙,被神仙点化成为人形。梓潼后来有一“梓潼神”,十分灵验,其实也就是张亚子。但张亚子行善积德,勤奋好学,这一点却被人广为承认。他能因此成为文昌帝君,也不算空穴来风。

北有孔子,南有文昌

帝乃诞敷文德

天惟阴骘下民

——七曲山大庙正门联

玄宗拜张亚子为左丞相之后,文昌帝君张亚子的名声立时大盛,从此之后逐渐有了 “北有孔子,南有文昌”的格局。张亚子在道家的地位也逐渐上升,掌管天下文运,梓潼也有“帝乡”之称。在七曲山大庙的正面有一副对联:

帝乃诞敷文德

天惟阴骘下民

诞敷意为遍布,阴骘意为默默安定。只有让文德遍布天下之人方能称帝,只有默默让黎民百姓得到太平的才是上天。这副对联把张亚子的职能与天并重,也足以看出这一时期文昌帝君的地位。

到了南宋,重文轻武,文昌帝君的地位再次拔高,成为科举之神。不少学子千里赶来,也只为敬上一束香,祈求文运。这种习俗逐渐成为传统,保留至今。

七曲山九曲水古柏森森是圣地

十年木百年人众生芸芸仰文昌

——文昌正殿联

文昌宫的正殿亦有一副对联,写出了人们的心境:

七曲山九曲水古柏森森是圣地

十年木百年人众生芸芸仰文昌

对联将七曲山所在的百里翠云廊无声化用,很是精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虽然神祇宗式已是迷信之物,但是这幅对联中只有育人教人的拳拳之心,这是去除了糟粕之后留下来的精华。

小住为佳有数亩绿云一庭丹桂

大观在上看千门紫气万笏青山

——桂香殿联

除去强烈的教化之心,七曲山也是一处放松心情的圣地。

小住为佳有数亩绿云一庭丹桂

大观在上看千门紫气万笏青山

这是丹桂殿上的一副对联,便是这种世外的感觉。对联仍是道家的对联,但是写来之后,便已经没有了道家的烟火气,只留青山绿水的清新与自然。

七曲山大庙现存元、明、清古建筑23处,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它层叠错落的格局,包含着中国传承千年的宗法与礼教的思想。庙中古柏葱郁,形成天然氧吧。古观、古柏、古道、九曲潼水互相辉映,十分壮观,既为祭祀圣地,又是风景名胜区。

建筑铭记着历史,七曲山的文昌文化铭记着中国人对教育的尊重,也体现着每一个人对内心表达的探索。

四川的每个角落都隐藏着无尽的故事,这里本就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古寺晨光,苍山静水。如画的巴蜀山河拥抱每一个欣赏它的人。 本栏目将从文化的角度解读四川的人文地理,用不一样的目光来感受这秦巴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