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大龙猫聊生活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中国大一统的王朝,几乎都有巅峰时刻,比如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哪怕最无存在感的西晋,也有一个“太康之治”,那么明朝呢?自然也有,这就是“仁宣之治”。
但可惜相比于前面大一统王朝的盛世,明朝的这个“仁宣之治”却并不出名。究其原因恐怕一则是年头太短,只有11年时间!二则就是,紧跟着就来了一个更著名和震撼的“土木堡之变”,一下就冲垮了“仁宣之治”的所有成果。
身为仁宣之治的开创者之一的朱瞻基,对此也只能无可奈何。毕竟儿子不给力,他能有啥办法?更何况对于朱瞻基来言,虽他一手开创了仁宣之治,但却也埋下了明朝灭亡的两个祸根。
其一:宦官之乱
在所有大一统王朝中,宦官之乱最严重的有两个朝代,一个是唐朝,一个是明朝!唐朝的宦官最猛,都能废立皇上。明朝的宦官却最出名,因为干得坏事最多!比如王振,忽悠瘸了朱祁镇,导致了土木堡之变,还比如后来的九千岁魏忠贤。
朱元璋一开国,就对宦官异常警觉,定了规矩,并为此在宫门口都挂了一块铁牌子,亲书“内臣不得干预政务,犯者斩”,只这一个铁牌子,就彻底压垮了宦官们,没人敢扎刺,都清楚朱元璋是什么性格。
朱棣从建文帝手中夺过皇位后,这种情况有所改变,比如朱棣启用了,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并设置了“东厂”,由宦官把持对大臣们进行监视等。但总体上却属于可控范围,是朱棣的工具罢了。
但这种情况到了朱瞻基手中时,却起了一个决定性的变化。因为朱瞻基在宫中设置了一个内书堂,“选十年上下者二三百人,拨内书堂读书”。即,太监从此开始变得有文化了,朱瞻基用他们批复大臣奏折。
且朱瞻基对司礼太监金英等也是各位恩宠,比如在宣德七年,发给金英印记,上书“忠肝义胆”,于是后人评论,这堪称是免死铁卷了!所以,开启宦官之乱的人,正是朱瞻基。
为啥王振能忽悠朱祁镇?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朱瞻基这里已出先例,宦官能干政了,前有金英,为何王振就不行?这是内在逻辑。故而后世之人在反省明朝败亡时,曾尖锐指出:亡于厂卫(宦官)!
其二、对瓦剌等蒙古各部的壮大,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无论朱元璋还是朱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危险,始终都保持着清醒!明白北元虽去,但北方游牧民族,始终是一大祸患。所以,这才有了朱元璋的八次漠北之战。而朱棣更狠,都死于北伐漠北的途中。
但这种状况到了朱高炽和朱瞻基时期,便开始转向了。朱高炽罢兵修养,公允来言是不得不为之。朱瞻基的修养也是必然。但问题是修养和继续打击和分化北方各部落,并不矛盾。
兵者,可以是用军队直接上,灭掉或打服!同时也可以是权谋,所谓上兵伐谋。朱棣已用性命为代价,打残了北方各部。这时最应该跟上的就是,对各部的分而化之,或更阴险的埋雷,制造各部落矛盾等,最起码的也是,不能再出现一位老大。
可惜朱瞻基却采取了放任政策,不但进行战略收缩,且任由北方各部进行自由竞争,由此瓦剌才得以吞并或联合起各部,壮大起来,成为了北伐游牧民族的老大!由此北方势力重新兴起,最终这枚苦果,被他儿子朱祁镇吞下。
结论:朱瞻基虽天纵英才,但一手开启宦官之乱,又放任北方游牧民族的联合和壮大。而这两条,恰好又是大明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之一,所以才说他埋下了明亡的祸根。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