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士兵想要拥有足够的士气,后勤的配备就显得十分重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日常饮食,吃饱肚子的队伍肯定要比挨饿受冻的部队更有战斗力,因此整个二战期间,各国参战部队都尽可能地将饮食作为提升士气的主要方式。
这当中最有代表的,就是常年与战车为伴的装甲兵,毕竟在战事胶着的情况下,忍受着汽油和汗液的气味,能成功吃下东西的士兵都不是一般人。在众多的食物中,甜食是最能令人感到愉悦和舒缓的了,今天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欧洲战场上的两国装甲兵是如何获取甜食的。
一、缴获与购买的苏军
1941年,''巴巴罗萨计划''爆发前,苏联军队虽然能保证士兵吃上饭,但是种类与丰盛程度就很难令人接受了。从1918年开始,整个苏联西部都或多或少被严重的饥荒的情况所笼罩,卫国战争开始后,苏联百姓和士兵的供给虽然有所好转,但依然面领着副食品短缺的问题。
当乌克兰、白俄罗斯等传统粮仓被德军占领后,苏联士兵的伙食开始极速地下降:经常吃的黑面包里,加入了能饱腹的锯末、植物纤维和炒干的谷物,一条黑面包是十个士兵一天的口粮;缺少茶叶的时候,会用切成丝的胡萝卜和一种深褐色的菌类制成著名的''胡萝卜茶''。
每到开火做饭时,炊事兵都会在附近采集可食用的草药和植物,制成馅饼给士兵食用;有的士兵还会将随身携带的玉米面加水煮至半干粘稠状,制成南欧的美食''马马利加''(半干玉米糊)。想吃肉的话,只有冰冷的猪油罐头和难以下咽的马肉香肠。
欧洲版的玉米糕——“马马利加”
当美国的《租借法案》签署后,苏联士兵的情况就有了明显改善。被美国大兵厌恶至极的午餐肉(SPAM)到了苏联士兵口中,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美味,烧成糊状的午餐肉,抹在黑面包上,在加上洋葱和盐,绝对是部队里最靓的仔,如果有伏特加,可以说是''活活美死''的状态。
正在做饭的苏军士兵
吃主食都如此困难,想吃点像样的副食更是难上加难。例如本文的主角甜食,那时的苏军男性士兵只有方糖和糖粉,只有女兵和飞行员才会配发一些的巧克力。虽然《租借法案》里,美国为苏军提供了大约300吨的巧克力,但这些巧克力想要配给全部苏军,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装甲兵更是遥不可及。
军队里没有,但又想吃甜的怎么办?装甲兵有时会选择从民间购买,比如新兵在入伍前或者休假时,从城里的商店和工厂里购买一些巧克力和糖果来供自己食用。比如著名的''红色战线工厂'',这个于1826年在莫斯科建立的食品企业,在战争期间为百姓和士兵提供了糖果和甜食,而他的名字也是来源于德共的一句经典口号——''Rot Front''。
但大部分时间里,苏联装甲兵还是冒死缴获德军装甲兵的补给,毕竟汉斯的食品种类和丰盛程度还是优于苏联人的。从冒火的坦克里,抢出仅有的军粮,从中找到甜甜的糖果或者巧克力,试想还有其他的好事儿比这更让人幸福的吗?
二、不缺甜蜜的''汉斯喵''
相比苏联装甲兵还要通过缴获来获得甜味,德国装甲兵就幸福多了。为了让这些长时间呆在''铁棺材''里的士兵能保持充分战斗力,德军有时为装甲兵的口粮里添加了高浓度咖啡因的巧克力,著名的''Scho-Ka-Kola''巧克力就是当中的最好代表。根据资料记载,四块巧克力等同于一杯Espresso,吃六块就像喝了一瓶能量饮料一样精神。
不同包装的''Scho-Ka-Kola''巧克力
在德军口粮里面,除了高咖啡因的巧克力外,口粮中还会有25g的糖果(包括三四块水果糖,或者炼乳奶糖),另外还有不同口味的果酱、炼乳可供选择。有时候还能喝到速溶的饮料,比如柠檬、柑橘口味果味饮料粉,这些副食都会制成小包装或密封好后,放在不同种类的口粮里。
德军口粮里的柠檬糖
在德国占领区,德军士兵有时会用军用物资换取百姓的民用食物,甚至会派兵去抢劫百姓家中可供使用的甜味食品。不过这是在紧急情况或者城市已成空城的情况下,当然也包括装甲兵。总而言之,德军士兵想要吃糖还是很容易的。
而德国装甲兵是否有充足的甜味食品供应,那么作为对手的苏军士兵是最有发言权的了。战后,一些苏联老装甲兵回忆时,都不约而同地说在德军装甲兵或士兵手中,找到过水果糖、奶糖、炼乳等甜味食品,还有人在德国餐馆里吃到过巧克力包裹着的鸡肉,对于这些苏联糙汉子来说,那时相当不错的美味了。
一份冰糖
如果缴获了糖果、果酱、巧克力等物品,苏军士兵马上就会把它们放进自己的嘴里,晚一步就会被身边的同伴给抢走。可见那种甜蜜就是在战斗结束之后,最能让人忘记疲劳与恐惧的灵丹妙药了。
结语
缺少甜食的苏军能够战胜甜食管够的德军,这里面除了前者高昂的战斗士气外,或许也有着正义击败邪恶的成分涵盖其中吧。无论装备是否优异,只要抱着正义和横扫邪恶的信念与决心,那么在就一定会有人去支持和帮助,反之亦然。
参考资料
1.《二战德军单兵装备百科》
2.《二战中的那些美食》
3.《二战各国后勤供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