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里是大伟历史观,大伟今天带你走进:古代的秀才到底多难考,现代研究生能考上吗?别再被古装剧骗了。
很多人在看古装剧的时候都见过秀才,古代的读书人经过寒窗苦读,然后经过考试之后才被人们称之为秀才,很多读书人年纪一大把了,还在童生阶段晃悠,甚至五六十岁的人了还没有考中秀才,在获得秀才的地位之后也能够拥有一些特权,但是这时候距离做官还比较远,他们继续参加省规模的三年一次乡试,通过后就能成为举人,这时候才能算是鲤鱼跃龙门,因为有些县令就是由举人担任的。
如果在进京赶考,经过三年一次的考试,就会被称为进士,秀才和研究生的通过几率有相关学者做过统计,在清朝时期被记录在册的大约有200至300万童生,其中秀才有46万人,至于举人就更加稀少了,只有15万人左右,成为秀才的平均年龄到了24岁,也就是说在选拔秀才的过程中是非常困难的。
除了和同届的考生之外,还要面临着比自己高很多届的复读生,在明朝时期资料显示,嘉靖年间,三年内举行了两次考试,一共录取了4万秀才,录取率不足10%,而我国高考本科的录取率达到了全国的40%至50%左右,研究生的计划录取人数是80万人,而且每年录取一次,秀才是三年两次,因此中秀才的概率要比研究生难多了。
【本文由大伟历史观原创,今天的原创作品就分享到这里,大伟每天都会给大家分享历史趣闻,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们下期再见了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