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中正剑”:只是军官配饰,当年并不稀罕

蒋介石的“中正剑”:只是军官配饰,当年并不稀罕

蒋介石的“中正剑”:只是军官配饰,当年并不稀罕


“中正剑”就是国军在1933年至1946年间着军官常服时佩戴的一种短剑。因为最初的这种短剑系蒋介石所赠,并在剑柄上刻有“蒋中正赠”字样,于是久而久之便有了“中正剑”一称。到后来这短剑愈发普及,乃至于将并非蒋中正所赠的,也都以“中正剑”称之,于是这“中正剑”便成为民国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短剑的代名词了。中正剑起自于1933年举办的庐山军官训练团。

蒋介石的“中正剑”:只是军官配饰,当年并不稀罕


庐山军官训练团开办时搭建的“军人魂”牌楼中正剑又被称作“军人魂”,是与庐山军官训练团的办团宗旨紧密相关的。蒋介石在《军官训练团训练的目的和方针》训词中,明确说到,这次训练“其唯一的目的,是要先寻着我们军人的灵魂,再来挽回我们整个国家的灵魂!”铸造军人魂,是这次办团的主旨。该团的一切活动,从外在的到内在的便都围绕这一主旨进行。军官训练团团址海会寺前约两百米处,专门建造了一座木牌坊,牌坊上高悬的是蒋介石手书的“军人魂”;军官训练团第一期结业时,蒋为全体学员颁发的纪念章上,铭刻的有“军人魂”;给全体参训的军官颁授的短剑剑身上,镌刻的还是“军人魂”。

蒋介石的“中正剑”:只是军官配饰,当年并不稀罕


左为庐山军官团颁发之“军人魂”纪念章,右为“军人魂”短剑庐山军官训练团前三期所赠中正剑,与后来流行的中正剑有着很大的差别,从外观上看简直判若两物。由于制作仓促,剑鞘就是借用了很一般的刺刀的刀鞘,剑柄也就是用两片厚电木铆接而成,剑身扁平,无血槽,整剑毫无美观可言。最初给军官颁授短剑,尽管数量奇大,但仍未能在全军普及,且短剑的制式繁杂不一,直到1936年初颁行《陆军服制条例》,才将短剑作为军官(含见习军官)和军佐着装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使之成为在全军执行的硬性规定。该条例第十九条明确要求:陆军官佐著用军常服时,束武装带,带领章,佩短剑。但阅兵或指挥时,军常服得佩军刀。

蒋介石的“中正剑”:只是军官配饰,当年并不稀罕


最初配发于庐山军官训练团参训军官的军人魂短剑同样是这个条例,对短剑的规格,也有了第一次明确的规定:全长三十九公分,剑柄长十一公分二公厘,护手厚三公厘,鞘长二十七公分五公厘,剑柄宽三公分,鞘口宽三公分,尾宽二公分二公厘;剑柄用玳瑁制,柄之两面中央及顶上均包铜镀金上镌梅花纹,玳瑁部分箍以斜形金线,护手亦铜制镀金不镌花纹,鞘身为魄镀镍但鞘口及鞘尾均包铜平镌花纹,鞘口包铜长三公分二公厘,鞘尾包铜长六公分,剑刃长二十六公分,剑柄与剑鞘相连接处置弹簧开关一。规定是有了,不过事实上的情况与法规上的条文仍然有出入。由于制作单位的不同和佩剑者喜好的不同,这一时期的短剑样式只是大体上相同,即便同是黄埔学生,各期获赠的中正剑,其细节之处也并不一律,至于各地方军阀制作颁授的以及由个人私下定制的短剑,就更是异彩纷呈,花样百出。从狭义的角度讲,只有在剑柄上镌刻了“蒋中正赠”字样的短剑才能被称作中正剑,但实际上不论是当年还是今天,人们所称之中正剑,其概念已经外延,即将所有这一时期军官所佩的短剑都泛称作中正剑了。广义的中正剑,可以大致的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蒋介石名义颁赠的短剑,是正宗的中正剑,也是狭义概念上的中正剑。包括最初庐山军官训练团所赠的“军人魂”短剑,也包括黄埔军校及各兵种学校、各警官学校、各训练班毕业时以蒋的名义颁授的短剑,还包括以蒋的名义个别赠予的短剑。

蒋介石的“中正剑”:只是军官配饰,当年并不稀罕


镌刻着蒋中正名字的中正剑第二类,是国军制式佩剑,也称“梅花剑”,因剑柄上有三朵梅花而得名。此剑不论剑柄还是剑鞘均无铭文题字,也就是说它并不属于某个人赠予。因当时国军短剑除极少数由军政部奖给外,并不由政府统一制作配发,而是由各单位或个人自行置备,所以它要么是由某个部队统一制作配发,要么是由个人定制的。

蒋介石的“中正剑”:只是军官配饰,当年并不稀罕


制式梅花剑第三类,是以蒋介石以外的某个军头的名义颁授的短剑。有人将其称作“亚中正剑”,有一定道理。高级将领向自己的部属颁授佩剑佩刀等做法古已有之,此时也并没有新的限制,因而除了蒋介石颁授的中正剑,各地大小军头也频频效法,纷纷制作类似的短剑向自己的属下大量颁授,阎锡山、韩复榘、何健、刘文辉、马步芳、杨虎城等,都有大量短剑赠给自己的部属,甚至有些小的军阀或某个师长、旅长、团长,也纷纷制作各具特色并镌刻上自己名字的短剑下发给所属带兵官,因之形成这一时期的军官佩剑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为今天的短剑爱好者提供了极大的收藏空间。

蒋介石的“中正剑”:只是军官配饰,当年并不稀罕


从左至右分别是杨渠统、王瓒绪、郜子举等小军阀赠给部属的短剑中正剑的设计初衷便仅仅是装饰,而非作为兵器使用的,因而绝大多数并不开刃。其材质也差,拿在手里轻飘飘的,远不如日本鬼子人人必佩的30刺刀那么利市。用作近身搏斗,估计不会有什么自信。因有部分中正剑的剑身上刻有“成功成仁”的字样,坊间又有人将其称作“自杀剑”,说是蒋校长发这把剑的目的是要佩剑者战败时用以自裁的。这一说法不知出处何在。当然用其自杀也许能行,但得需要有足够的自虐心理才行,因为用它来一下便结束自己的生命,还真的不容易。国军将领战败自杀,多选用勃郎宁手枪,而不用中正剑。

蒋介石的“中正剑”:只是军官配饰,当年并不稀罕


短剑的佩戴是有要求的。《陆军服制条例》规定:短剑用插袋佩挂,插袋以深绛黄色细皮两层制之,袋口上面两边缀小皮带一条,两带带端均具复扣针及针孔,系于武装带左侧之下。和当时的任何事物一样,有章不行的现象也体现在短剑的佩戴上。可能和这中正剑的佩戴比较麻烦有关,也可能是因为中正剑除了装饰以外并不能像勃郎宁手枪那样具备战斗或自卫的功能,因而许多军官大概是不愿意佩挂,今天我们看到的历史照片中的国军军官,佩短剑的却远远少于不佩短剑的。

蒋介石的“中正剑”:只是军官配饰,当年并不稀罕


何应钦在受降典礼上,可见其佩戴之短剑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国军军服又一次改制,军官武装带取消了,没了武装带后,中正剑没处佩挂,因而佩剑制度也相应的取消了。中正剑当年极其泛滥,远没有传说中那么稀罕。因为最初的这种短剑系蒋介石所赠,并在剑柄上刻有“蒋中正赠”字样,于是久而久之便有了“中正剑”一称。到后来这短剑愈发普及,乃至于将并非蒋中正所赠的,也都以“中正剑”称之,于是这“中正剑”便成为民国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短剑的代名词了。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478 字。

转载请注明: 蒋介石的“中正剑”:只是军官配饰,当年并不稀罕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