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灭亡,只因赵王在教育孩子犯了这3个天下父亲都易犯的错

最近,《大秦赋》热播,当了老母亲的人就不像以前一样只会盯着剧情的热闹来看了,看到啥都开始反思其教育了,特别是这颇有争议的历史。

没有天生的我才就有了大成就,而孩子成功与否的基础都源自于孩子的教育,无论是帝王家还是普通百姓家。无论你是高高的王还是小老百姓,我们逃不过的一个身份就是为人父母。

赵国灭亡,只因赵王在教育孩子犯了这3个天下父亲都易犯的错

秦赵较量,赵必亡的定局早早写下

自古身在君王家的孩子,因为未来要担当大任,自古承受的就要比平常百姓家的孩子多。在春秋战国时期,身为公子随时有到其它国家做质子的可能,吃尽苦头。但是吃苦的多寡也决定了最终的成就。

无论是现在的《大秦赋》还是曾经经久不衰的《大秦帝国》虽凸显秦的力量,但其实结局早早的就从孩子可以看出。

我们拿秦赵两国的公子来对比:

赵国的两个公子其实和嬴政年纪差不多,不管是成年之后还是年少的时候,就可以从两国公子身上看到了他们教育的差别,这样的差别也最终导致了两国最终命运的差别。

赵国灭亡,只因赵王在教育孩子犯了这3个天下父亲都易犯的错

赵国公子赵偃和其哥哥赵佾:

赵偃就是一个顽固的王家子弟,飞扬跋扈,在赵国我就是王子,谁都别惹我就只有我惹别人的份,四处惹是生非,经常调谑其它在赵为质的公子,最终结怨不少。

赵佾:倒是比较内敛和谦和,但是骨子里也是受不得挫折的,心量极小,也没有太多的大局观和危机感。

对于他国的在赵的质子,赵佾几乎没有为难过谁,唯有一次,他约嬴政比武,结果自己输了,输了的赵佾当时就特别生气不能控制情绪,拔剑就打算杀嬴政。如此年少自然是弱点。

而我们会发现秦国公子都比较内敛和低调,嬴政的父亲和伯父都比较低调,再到嬴政和其弟成蛟,尽管那个时候秦国已经很强大了。嬴政之前一直吃苦,可是其弟不是。这是两个鲜明的对比。

赵国灭亡,只因赵王在教育孩子犯了这3个天下父亲都易犯的错

赵王的教育到底错在哪里:

如果没有王位之争,赵孝成王真的是一个非常可爱又亲和的父亲,比起其他高高在上的其它王,赵孝成王是那么慈和而又温暖。

记得大秦赋里有一个细节,赵偃故意去和哥哥闹着打架,想引起父亲的注意,结果赵王不动声色的看着书,微笑着和两个儿子说:“出去打,别再我这殿里打。”眼里是满满的爱。

赵孝成王一定很爱自己的儿子,也正是这深深的爱让其在教育中犯下了所有深爱孩子的父亲都会犯下的错。

1.舍不得让孩子吃苦,见不得孩子吃苦

因为身居高位,这位赵国的王舍不得也不愿意让孩子吃苦。这两位公子都是长在深宫享受的。他从舍不得让孩子吃苦,也见不得孩子吃苦。

赵孝成王突然暴毙是由于是听说赵佾在秦国修陵做苦役,一气之下准备发兵攻秦要回自己的儿子。

那个时候正值冬天,不是打战时机,他不管不顾,听不进任何忠言,也让赵偃有了很深的误会。

于是乎才到宫门变音马失蹄摔下来。

想起之前的网络热搜新闻,因为两个孩子在学校打架,结果上海的两爸爸竟然互加微信准备在下班后两个父亲为娃一战。理由很简单:“我的娃不能受苦,也不能受气。”其实因娃打架,父母上阵说理最终大打出手的还真不少。那一个仿佛都失去了理智。

可怜天下父母心,事本不大,只因爱的太过了。

赵国灭亡,只因赵王在教育孩子犯了这3个天下父亲都易犯的错

2.父子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

赵偃一直觉得父亲不够爱自己,于是各种想方设法的引起父亲的关注,骨子里其实他想为父分忧,可是父亲一直不相信也没有看到。

他们父子之间缺乏沟通。

有个细节就是秦国要求太子佾去做质子,赵孝成王是不愿意的,打算要让赵偃去。父子俩发生了争执,那个时候他甩出一句话:“我不仅是你的父亲,更是你的王”,这个时候用父权和王权压孩子,他并没有接受,只是让父子之间的分歧更大了。

赵偃内心深处的执念更深了:“他果然最爱赵佾,一点不在乎他!竟然让他去受苦。”

其实赵偃在这之前就有这样的执念,只是这件事彻底催化了父子之间的关系,成了儿子无法打开的心结。

其实站在君王的角度考虑:太子质秦,太伤颜面,且赵偃确实需要历练才可将来担大任。

如果他能够站在父亲角度,和儿子好好推心置腹,我想赵偃不可能不理解,也不可能做出那么荒唐的事情,也不可能让赵国那么快有悲剧。

其实父子之间的误解很多年在我们父子之间是非常多的。

记得朋友和我说他和父亲的冲突,直到父亲60多岁生病了,父亲才和解。其实就是不沟通,儿子觉得没面子,爸爸觉得孩子太冲动,答应了以孩子的性格是一种伤害。

父亲是对的,可是他们不沟通,最终多年未解。差的只是多一句的沟通。这个事情是不是常发生呢?

赵国灭亡,只因赵王在教育孩子犯了这3个天下父亲都易犯的错

3.报喜不报忧

赵孝成王为了孩子,从来报喜不报忧。他接手的赵国不是最强盛的时候,经过长平一战,赵国损失惨重,但是经过努力,已经恢复三分之二,但是赵也不敢轻易和秦战。

他从来没有和孩子讲过面临的困境,秦让太子为质,那个时候其实他身体已经抱恙很久,可是他没有认真思虑过未来,也没有规划过未来,也没有给孩子讲过和分析过,让其担当的重任。

当嬴政告诉赵佾其父驾崩,其子很吃惊;“父亲正直壮年,怎么可能呢?”

赵偃不知道为王的责任和艰辛,也不明白其父亲面临的压力,更不明白该怎样去做事,于是为王了听不进忠言逆耳,于是听信奸佞干出了许多荒唐事。这个加速了赵的灭亡。

赵偃自幼任性妄为,其实一直是父亲呵护下的结果,赵国面临的困境父亲没有交给他,而是父亲呵护下一直觉得赵很厉害,他贵为赵国公子有强大父亲的庇护,所以……

相比之下,秦国就比较有忧患意识,从小就给孩子道明了一切,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撑着一口气为儿子安排好了一切,这也是幼年嬴政继位秦国依然没有动乱的原因,反而稳步发展了很多年。

这就是二者教子的巨大的差别,也注定了最大的结局。

赵国灭亡,只因赵王在教育孩子犯了这3个天下父亲都易犯的错

中国的父母其实是内敛的父母,为人父母希望给孩子撑起一片晴天,可以自由自在,可是不见得是件好事。

记得突然发现母亲生病的时候我很诧异,在我记忆里好像母亲身体很好,无所不能。可是当我发现的时候已经是很严重了,忍到不能忍受了。

我很生气,急急忙忙带去医院,医生一句:“怎么才来?”

“我也没想过会那么严重,我不想给你添麻烦,也不想让你担心。我就希望你可以安安心心的工作,开开心心的生活。早知道会这样,我宁愿早点叫你带我去医院。”

一句话灭了我所有的话语。是的,这大概也就是天下父母最朴实而真诚的爱吧。

也是在那一瞬间,我突然发现父母已经老去,他们不再是超人,该是我为他们遮风挡雨的时候了。

回到赵孝成王,他也是一个父亲,因为站在那个位置的不容易,所以我想让你多点快乐和幸福。

赵国灭亡,只因赵王在教育孩子犯了这3个天下父亲都易犯的错

可以说赵孝成王教子无方,最终养出了无能的继承人,最终亡了国。可是回首过去,他也没啥大错,错的就是爱子太深,所以犯了天才父亲会犯的错误,他也没有做父亲的经验。

我们都是普通人家,虽没有王位继承,但是我们也该让孩子有家可继承,不求孩子成人中龙凤,但可成仁就成。教育的这3个错误要警惕,稍不注意就很有可能养出败家子哦!

教育孩子是门技术活,需要的是多点努力学习哦!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662 字。

转载请注明: 赵国灭亡,只因赵王在教育孩子犯了这3个天下父亲都易犯的错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