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开幕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的建议再次敲响了“教育警钟”,奥数应该降降温了:“人生是马拉松,输在起跑线不可怕,失去奔跑的动力才让人绝望。”在他看来,奥数并不适合大部分中小学生学习,其一,奥数只适合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学习;其二,不喜欢数学的学生如果被强迫学奥数会适得其反,磨灭他学习的兴趣;其三,奥数中很多技巧对普通学生并没有用。
图源IC
中国的家长信奉: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正因为如此,近年来,越来越多学前孩童、小学低龄孩子在本该尽情玩耍的休息日里,辗转于各类培训班中间。其中打着“思维训练”旗号,实为奥数操练的培训类课程最受追捧。然而,鲜少有人冷静思考:学奥数究竟为了什么?奥数是否真的适合自家孩子?
其实,奥数等竞赛活动的初衷,本意是想让那些对相关学科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发智力,锻炼思维,本不应变成变味的“全民运动”,逐步沦为功利择校的“敲门砖”。这几年,教育部屡下“禁赛令”,但奥数的狂热从未彻底“凉凉”,甚至化身为“研学”“闯关”等形式“卷土重来”。这背后,固然有家长不理性、功利性的“育儿焦虑”原因,也有丞待扭转的“唯分数论”“唯升学”和“唯论文”等不科学的教育评价的导向因素。
坚持因材施教,正是袁亚湘院士此番警示的最大初衷。这不仅应该是数学教育领域,更应当成为我们国家整个教育领域最基本的原则。家长要耐心、冷静地去了解自己孩子,帮助他找到最合适的成才道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更应制定指导性意见,鼓励学校提供个性化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孩子都拥有接受合适、优质教育的机会,才能使我国的基础教育更公平、健康的发展。
马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