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看教育|这些高校校长提出……

两会议程过半,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多处提及教育,包括教育普及、双一流建设、保障教师待遇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高校校长们在两会上提出了哪些观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委员:加快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

“中西部高等教育迎来了自改革开放恢复高考以来又一次重大发展机遇。”

——严纯华

严纯华指出,教育部高教司在《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 服务中西部高质量发展》中指出,推动集群发展,一方面,推高校集群,以西安、兰州为战略支点,发挥高水平大学的龙头作用,带动引领西北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另一方面,建专业集群,引导中西部高校聚焦区域发展急需,深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打造特色优势专业集群。建设战略平台,在西北、西南、中部三大区域分别布局建设高等教育创新综合平台,共建共享优质教育、科研、人才资源。严纯华表示,这对包括兰州大学在内的高校无疑是重大利好。

他表示,西部高校亟须克服“西部思维”,不能“等靠要”,更不能“躺平”,只有主动出击,根据区域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与其他地区的差异性,发挥自身特色,加快形成自我造血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才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机遇中逆袭而上。具体而言,人才战略先行、科技支撑保障、与所在地区社会积极互动,是实现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三大突破口。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代表:集合优势力量构建创新体系

“我们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变革,集合优势力量构建新的创新体系,在战略核心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科技力量。”

——吕建

吕建代表介绍,近年来,南京大学坚持瞄准科技前沿,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强化问题导向,自主布局实施“科技创新十百千工程”和“卓越研究计划”,积极探索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南大方案。

何为“卓越研究计划”?对此,吕建代表说,南大组织学术领军人才团队,针对重大科学前沿问题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组建优势队伍长期攻关。目前,已在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器学习等领域启动了10个重点项目,学校给予了持续稳定的支持。计划实施以来,在“新型拓扑量子态—Weyl半金属”和“面向多义性对象的新型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等研究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代表性成果。

“面向未来,南京大学将继续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以科技创新‘四个面向’为指导,系统提升创新能力,全面强化作为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撑能力,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吕建代表说。

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代表:完善体制机制培养创新人才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樊丽明

高校如何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樊丽明代表认为,高校应持续强化同国家战略目标、战略任务的对接,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山东大学将聚焦科技创新,乘势而上、久久为功,在关键战略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有力支撑国家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加快培养一批战略科学家和战略团队,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委员:进一步加强优化基础科学研究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建设科技强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必须打牢基础研究这个根基。”

——丁奎岭

针对当下科研领域资源分散、协作困难、投入不足、人才短缺等问题,丁奎岭委员建议,从“有”“稳”“兴”三个方面进行改善,进一步加强与优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基础研究。

丁奎岭委员表示:“有”,即加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有组织的科研,综合利用政策、资源和评价等方式,整合力量,协同各类主体,打破学科边界,深化学科交叉,产出重大、前沿科学突破;“稳”,即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投入要稳定,加大中央财政的支持力度,既稳投入也稳增长,加强前沿科学中心建设,特别是在建设初期保持一定时间的稳定支持,让一批高水平基础研究队伍能够真正坐得住、沉得下、稳得住;“兴”,即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高校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制定实施基础研究人才专项,建立交叉学科发展引导机制,把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有效结合起来,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后备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代表:依靠科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巩固拓展山地农业区的脱贫攻坚成果必须依靠科技。”

——宋宝安

宋宝安代表指出,贵州集高原山地、传统农业为一体,在这种基础条件下,发展山地高效农业,加强以绿色农药创制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

他建议,在新一轮国家重点实验室遴选中,应优先考虑绿色农药与山地农业生物工程方向。现有的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可整合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攻绿色新农药创制与山地农业生物工程这一研究领域,为西部大开发与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有力的创新保障;同时,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为贵州吸引人才,助力贵州高质量发展。

(相关资料摘自《光明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074 字。

转载请注明: 两会看教育|这些高校校长提出……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