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康熙遗诏:究竟是“传位十四子”,还是“传位于四子”?

康熙的遗诏写的是传位于皇四子,历史事实也是这样的。有一种说法,说是雍正皇帝胤禛把康熙皇帝的遗诏篡改了,康熙皇帝遗诏的原文是“传位十四皇子”,雍正皇帝把这道遗诏的内容篡改为“传位于四皇子”,把十改成了干勾于。

其实,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清朝皇帝的遗诏,不是只用汉字一种文字写成,而是用汉字和满文共同写成,在传位的时候要进行对照,汉文的好改,满文的怎么改?所以雍正皇帝篡改康熙皇帝遗诏的说法是错误的。

揭秘康熙遗诏:究竟是“传位十四子”,还是“传位于四子”?

“十改于”理论上是可能成立的。但清朝对皇子的称呼却是一个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清朝为了强调皇子身份的尊贵,在口头或书面语中涉及皇子齿序时,通常会称呼皇某子而不是某子或者某皇子。例如潜邸时期的雍正帝,应该叫皇四子而不是四子或者四皇子。换言之,在清朝“传位十四子”的标准写法应该是“传位皇十四子”。如果“十改于”,那就是“传位皇于四子”,显然是说不通的!

揭秘康熙遗诏:究竟是“传位十四子”,还是“传位于四子”?

民间传说,康熙本来是要把皇位传给十四皇子胤禵的,被雍正暗地里把诏书中的“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康熙遗诏》是康熙帝在弥留之际仓促写成的,遗诏至今保存完好,上面清楚的写道:

“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基,即皇帝位,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一般来说,遗诏上面主要是一半汉文和一半满文,如果雍正帝将“十”改为“于”,那么就是“皇于四子”,这根本也是读不通的,而且满文的那部分记录更是十分难改。况且在清代时期,人们书写“于”字还是以繁体字的写法,这样一来,将“十”改为“于”就不是简单的笔画添加就能完成的。由此看来,在民间传说中的雍正篡改遗诏的事情,只是人们的凭空遐想出来的。

揭秘康熙遗诏:究竟是“传位十四子”,还是“传位于四子”?

之所以说雍正没篡改,是因为康熙根本没有留下遗诏。

现在我们看到的故宫博物院和台湾故宫博物院的所谓康熙遗诏,很大可能性是张廷玉、隆科多和胤禛共议后写的。

因为雍正自己在《大义觉迷录》里讲到康熙死后,隆科多两次宣的是皇帝的口谕,并没有说当时有书面遗诏,而遗诏出现也是几天以后的事情了。所以如果有当时隆科多拿出来,便没有那些事了。

揭秘康熙遗诏:究竟是“传位十四子”,还是“传位于四子”?

雍正是康熙的四儿子,生母是德妃。德妃生他的时候位分不高,所以雍正就被抱去了孝懿仁皇后佟佳氏身边养大,和生母并不亲近。太子和八阿哥争夺的时候,雍正一直都很低调。看起来丝毫没有野心,其实他暗地里一直筹谋,最终坐上了皇位。

康熙在世的时候,雍正不争不抢,在别人忙着拉帮结派的时候,他就在府中下棋赏花。废太子因为惹怒康熙,别人都不去看望,就雍正不避讳。他知道父亲喜欢废太子,和他交好对自己只有好处。果然,他的一举一动康熙都看在眼中。康熙对这个四儿子好感倍增。

揭秘康熙遗诏:究竟是“传位十四子”,还是“传位于四子”?

并且大家知道,康熙的传位诏书并非只有一份,而是满蒙汉一式三份,如果要伪造的话,那就得同时把三份诏书全部篡改,试问,在不同的地方,雍正如果当时真有这么大的能量去同时篡改这三份诏书的话,那也就不用大费周折,可以直接称帝。因此,雍正继位是康熙钦定遗诏,而且《康熙遗诏》的真迹现在就存放在第一历史档案馆中

十四阿哥胤禵领兵在外,战功彪炳,深得康熙恩宠,从年龄上看,康熙死时,雍正已经45岁,年老体衰,而胤禵34岁,正值壮年,从年龄上看,也是胤禵机会更大。

揭秘康熙遗诏:究竟是“传位十四子”,还是“传位于四子”?

康熙死后第二天,雍正封延信为贝子,令其星夜前往甘肃收缴大将军王(胤禵)所有奏折,特别是朱批谕旨和将军府家信。雍正此举是在严防康熙可能传位于胤禵的谕旨被带到京城,继而威胁到雍正的帝位。

众所周知,雍正和胤禵乃是一母胞弟,即使是古代皇家亲情淡薄,这种亲兄弟关系也是极好的,然而雍正却常年软禁胤禵,直至乾隆继位,才释放这位亲叔叔。不得不让人猜疑雍正的用意。

因为这份遗诏是用满汉蒙三种文字书写的,压根也不存在“传位十四子”或“传位于四子”这样的字眼,即便是有人改了汉文,也无法改满文和蒙文。

更何况,古时的“十”子和“于”字都与现代的简体字不同,不是简单加个笔画就行的。

北京市档案馆展览陈列处处长王贞表示,这份遗诏可以证明,雍正暗中加笔篡改遗诏只不过是民间传闻而已,他的继位是合法的。

揭秘康熙遗诏:究竟是“传位十四子”,还是“传位于四子”?

古时“于”写作“於”

谜底终于揭开,雍正“洗清冤屈”。

以遗诏为证,将近三百年的时间,这个关于雍正最大的谣言得以被戳穿。在史剧泛滥的今天,请只把戏说当作消遣,而不要信以为真并当成正史来传播。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38 字。

转载请注明: 揭秘康熙遗诏:究竟是“传位十四子”,还是“传位于四子”?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