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号称武艺天下第一的宋太祖究竟有多生猛数万叛军,一夕灭之!

由 许爱花 发布于 经典

五代时期,诸侯纷争,正是有枪就是草头王的年代。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汴京发动陈桥兵变,开国称帝,史称宋太祖。消息传到潞州,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大怒。
李筠不是为后周被灭伤心而怒,而是他担任昭义军节度使已经超过八年,辛辛苦苦才把潞州、泽州一代经营的有些模样。去年周世宗病逝,他开始谋划起兵逐鹿天下。没想到赵匡胤那个混小子竟然背着他抢先出手,废掉了后周小皇帝。
准备虽然不是十分充分,但世间哪里有十全十美的事情。赵匡胤虽然先出手,可未必笑道最后。宋朝使者来到潞州,宣读新君诏书。李筠一脸冷漠。走入厅堂,使者看到正中竟然挂着一幅后周太祖郭威的画像。李筠当着宋使和众多部下的面,一边哭泣一边诉说,当初周太祖如何对自己恩深义重,委以重任,如今却要投靠新君,心中惭愧万分云云。
宋使听了一脸怒容,满堂宾客也无不骇然。要知道赵匡胤初入行伍,就是郭威亲兵。因为有后周两代帝王的信任,赵匡胤才能够担任禁军统帅。李筠看似在自我批评,其实在嘲讽赵匡胤背主忘恩。
李筠这一番演戏,迷惑了不少将士,大家纷纷慨叹,还是李大帅重情重义啊。
消息传到北汉,北汉皇帝立刻派送来密函,相约一同起兵,夹击大宋。事成之后,平分江山。
消息传到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冷笑连连。李筠的把戏,哪里入得他的法眼。
不过,只要李筠不是公开造反,就应当忍耐,暂时搁置。赵匡胤虽然称帝,但核心势力仅局限京城。他的当务之急,不是灭杀李筠,而是安抚各地节度使。只要各路诸侯拱手称臣,一个李筠又掀得起什么风浪?
有了北汉做后盾,李筠气壮了很多。他公开招兵买马,锻造兵器,修缮城墙,准备和宋军一较高下。
谋士邱仲卿劝说李筠:“宋帝虽然称帝不久,然天下传檄而定。如今大帅率孤军起兵,形势堪忧!即便有河东(北汉)作为后盾,也恐怕是靠不住的,何况,宋军兵甲精锐,天下无人可与争锋。不如放弃潞州,西下太行山,趁着宋军防备松懈,突袭怀州、孟州,进而占据洛阳。我军尽可以将宋军抵挡在虎牢关外,然后全力向东方发展。”
邱仲卿对彼此力量的分析,堪称一针见血。可是,李筠不听。他认为:“我本是后周的老将了,往日和周世宗也是兄弟相称。赵匡胤手下那些禁军将领,都是我过去的部下。只要禁军前来,我登高一呼,众将必然倒戈来投!何况,我部下有猛将儋珪,一杆长枪横勇无敌,更有数千匹汗血宝马,足以驰骋天下。赵匡胤敢来,我便赐他一死!”
听到李筠如此说,邱仲卿叹息不已。李筠为后周复仇的言论,只好偏偏无知小民。李筠虽然担任过禁军统帅,但为人吝啬,刚愎自用,并没有多少人真心拥戴。何况,宋帝赵匡胤绝非常人,经过他三五年的刻意笼络,禁军早已是铁桶一块。
李筠若西下太行,倚仗骑兵打野战,那儋珪枪、汗血马还有用武之地。如今死守潞州、泽州打防御战。儋珪枪法再精奇,难挡千骑冲锋;汗血宝马再俊逸,难逃万箭齐射。
李筠只见自己的长处,不见自己的短板,以此处事,不败才是笑话!
刚愎自用的李筠还做了一件自以为聪明,其实糟糕透顶的事情。
征兵的消息传开,来报名的军士远不如所预期。李筠决定提高军饷。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不相信有钱买不到人命。很快,府库告急。钱没了怎么办?没钱征兵工作就得停顿,造反大业就要泡汤。
潞州有一位高僧,颇有人望。越是战乱,人们越是渴望神佛保佑。不少百姓宁可全家饿肚子,也要把仅有的钱财献给佛祖。李筠看到有利可图,就找到高僧商量。
李筠说,他有一个计划,可以让两人在一个月轻松赚到三十万贯铜钱。
具体如何操作呢?
李筠将放出消息:为修建佛寺再塑金身,潞州第一高僧将在一个月后当众自焚献祭,希望百姓慷慨布施。
当然,高僧不用真的自焚。李筠会挖一条隧道,直通道高僧自焚处。李筠承诺,只要钱财到手,自焚那天,他会制造混乱,高僧可趁机从隧道逃出。至于尸体,他也会安排用死囚替代。
高僧也是人,也爱钱啊。何况只是演戏,虽然有点风险,看在高回报的面子上,也值得一搏。
高僧很配合地登台表演。
消息传开,万民轰动。李筠带着老婆,当众把家中十多箱金银献上,之后各级官员布施,后来一些穷苦百姓也砸锅卖铁,三五个铜板都捐献出来。
不出一个月,六十万贯铜钱轻松到手。
到了约定的日子,在众人火辣而期盼的目光中,高僧登台。看到军士点燃柴火,高僧立刻掀开地板要钻入隧道。谁知——地板下面哪里有隧道。不知何时,隧道已经被土石封死。
李筠认为,唯有高僧真的死了,这场戏才完美,自己也可以独吞六十万贯。
高僧看着远处李筠残忍的目光,一切都明白了。不过,他可不会无声无息的死掉。在烈火焚身的同时,高僧大喊,把李筠相约骗钱却言而无信的事情说出。
众人大惊。
号称武艺天下第一的宋太祖究竟有多生猛?数万叛军,一夕灭之!
高僧很快被烧死了,李筠也一再强调是和尚临终贪生,才胡乱污蔑。可是,民众对李筠的不信任却悄然埋下,并且最终成为李筠败亡的重要契机。
李筠招兵买马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在做什么呢?
赵匡胤派出密探,全面监控李筠动向。当听到邱仲卿献策,赵匡胤大惊。又听闻烧死高僧,赵匡胤叹息。当听到李筠派儿子李守节前往京城,赵匡胤大喜。
他早就听说李守节对父亲李筠起兵造反有所不满,曾经几次劝谏,可父亲不听。若能从李守节处打开缺口,李筠指日可破。
李守节到了皇宫,走入大殿。赵匡胤亲自走下台阶,迎上前去,嘴里还说:“太子,你怎么来了呢?”李筠若造反成功,李守节可不就是太子吗?听闻宋帝如此饱含杀机的称呼,李守节大惊,连忙下跪,磕头连连说:“陛下何出此言!这必定是有人离间微臣父亲啊。”
赵匡胤一听,这李守节还在维护父亲呢。他略一思量说:“我听说你几次劝谏父亲,可是,老贼(李筠)不听。你眷恋父子之情,你父亲却有杀子之心!你可知道此次你父亲为何派你来京城?无非就是要借我的刀,来杀掉你罢了!”
李守节一听,泪落连连。父亲让他入京,名为打探虚实,何尝不是驱羊入虎口?
赵匡胤又说:“我不杀你。你回去后告诉你父亲。我没有当天子的时候,任凭他胡为;我既然已经当了天子,他就不能稍稍让我一下吗?”
李守节又是伤心又是感激,离开汴京,回到潞州。听完儿子的话,李筠大骂儿子糊涂,很明显赵匡胤在离间父子以拖延时间嘛!
李筠亲自带兵去前沿阵地泽州驻守,把大本营交给李守节。可是,他没有想到,赵匡胤那番“入情入理”的话已经深深刻在李守节心中。
五月,李筠宣布为后周讨伐赵匡胤,正式竖起造反大旗。随即,宋太祖赵匡胤亲统禁军出征。
果然,禁军之精锐,远非地方藩镇军队可比。初次交战,李筠就大败,三千精锐尽被斩首,儋珪死于乱军之中。北汉援军刚到达,还未摆开阵型,就被宋军冲溃,主帅被俘虏。李筠在泽州闭城坚守,潞州的李守节却迟迟不出兵救援。
很明显,李守节放弃了父亲,选择了赵匡胤。
十天后,赵匡胤赶到城下,宋军士气大振,半日破城。
城破之日,小妾说,后院还有数百匹汗血马,邀李筠逃跑,李筠惨笑。连儿子都已经将他抛弃,哪位部下还会追随?即便有汗血宝马,天下虽大,何处有他李筠容身之处?
李筠自焚而死。一代枭雄就这么虎头蛇尾地死掉了。
宋军到达潞州,李守节率领军民归顺宋朝。宋太祖赵匡胤宣布大赦,厚待潞州、泽州百姓,李守节一家也富贵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