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没有空调,也没有暖气的古代,古人们都怎么御寒消暑?

既没有空调,也没有暖气的古代,古人们都怎么御寒消暑?


现如今,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因为天气温度的高低而产生的抱怨在逐渐减少。夏天在空调房里盖着薄被,冬天在暖气房里吃着冰棍,一年四季皆为春秋,简直是爽到不能再爽的事情。但这一切都是基于我们拥有现代科技,那么,在科技发展不够尽如人意的古代,既没有空调,也没有暖气的古代,那人们冬天用什么取暖,夏天用什么降温呢,你知道吗?

既没有空调,也没有暖气的古代,古人们都怎么御寒消暑?


1、 夏季用冰鉴、竹夫人在一些古装影视作品中,我们常常能看见每到夏日,皇帝就会带着一大堆后宫妃子与朝中大臣,浩浩荡荡地前往避暑山庄避暑。避暑山庄类似于我们如今的度假村,或者像东北人总爱在冬季前往海南岛一样,都是由于季节天气原因往别处地方去。但承德避暑山庄到底是皇亲贵族才有资格前去的皇家御用避暑圣地,普通人是没有办法前去的,那么古人们都怎么来度过炎炎夏日的呢?

既没有空调,也没有暖气的古代,古人们都怎么御寒消暑?


《周礼·天官·凌人》中有提及,''祭祀供冰鉴。''其中冰鉴就是古代人用来盛冰的器皿。《吴越春秋》上也曾记载:''勾践之出游也,休息食宿于冰厨。''这个冰厨,就是古代人夏季供备饮食的地方。冰鉴在夏天时用来盛冰,并将食物放置在其中降温,可当作早期的冰箱了,而这其中所用的冰都是在冬天保存下来的。古人们会在冬天时将冰存入地下十几米的地方,保存良好的冰可以留存至夏季,这样一来,古人们在夏天时就有冰可以降暑了。但是由于储藏冰的地下室过于耗费财力,所以也只有富贵人家才能够自由地使用冰,普通老百姓则只能通过上街购买店家推出的冰的饮食来降暑。不过冰到底是水做的,制作成本较低,所以冰的饮食价格也不会很高,是大多数人都能承受得起的。

既没有空调,也没有暖气的古代,古人们都怎么御寒消暑?


不止冰鉴,古人们常抱在身上的''竹夫人''也是一消暑良器。所谓''竹夫人'',指的是用竹篾编成的竹篓子,中间镂空,竹编如枕,体型圆长且镂空,抱起来十分凉快。''竹夫人''又被称之为''青奴'',早在唐朝时期就有出现,当时叫做''竹夹膝'',顾名思义就是用于憩臂休膝的清凉之物。类似于冰鉴、竹夫人等物件就能够让古人在炎炎夏日中体会到凉爽,这并不是古人见识少,而是他们知福惜福,懂得及时行乐,而非欲求不满。

既没有空调,也没有暖气的古代,古人们都怎么御寒消暑?


2、 冬季用汤婆子和食补《清稗类钞·诙谐类》中有一则趣闻,乾隆帝南巡时,至天宁寺,听到流言说天宁寺住持方丈不守出家人的清规戒律,似是破了色戒,于是询问他有几个妻子。住持回答:''两个。''乾隆帝信以为真,仔细询问,谁知住持解释道,''夏拥竹夫人,冬怀汤婆子,宁非两妻乎?''这其中,竹夫人是古人的消暑利器,而汤婆子则是他们的取暖法宝了。

既没有空调,也没有暖气的古代,古人们都怎么御寒消暑?


古人们在过冬时,常会在房屋中备着燃烧的炭火盆取暖,但若是外出,则无法将火盆随身携带,于是就出现了手炉、脚炉这类个人用的取暖用具。手炉一般为铜制,形似一个捧在手心的小南瓜,是一个迷你版的火盆。其内里也是燃碳,但是手炉本身的制造工艺比火盆严谨许多,既能够保存热量不迅速流失,又能将热量由内而外地传导出来。古人们常将其捧于手心取暖,后来用的人多了,手炉的外观也随之美化,出现了许多吉祥如意的纹形雕刻于其上。

既没有空调,也没有暖气的古代,古人们都怎么御寒消暑?


而脚炉,又称汤婆子,类似于我们的热水袋。内装热水,再塞到一个布袋子中,然后放到被窝里伴人度过寒冷的冬夜,俗话说寒从脚起,有了汤婆子,古人们在冬夜就很舒适了。许多人不知道,在宋代以前,我国是没有棉花的,没有棉花也就没有最基本的御寒工具,那时候的古人们就只能用鸭绒、羊绒来作为被子的填充物,或是将打猎得来的皮草往床上一铺,然后穿上厚厚的衣服睡觉。

既没有空调,也没有暖气的古代,古人们都怎么御寒消暑?


白天呢,没有棉花,也不能将鸭绒被穿在身上,就只能靠热气腾腾的食物来御寒。火锅作为我国独创的美食,不仅现代人爱吃,古人们也十分中意于它。据考究,战国时期就已经有火锅的存在了。当时叫做古董羹,用陶罐做锅,一般以肉类作为食材,其中以牛、羊肉为甚,为寒冷的古人们增加了不少的火气。古代条件虽然艰苦,且从历史记载中可以看见,寒冬给他们的打击是十分巨大的,光是颗粒无收就足以令他们灭亡。但他们依旧利用智慧衍生出各种御寒抗暑的利器,这样坚韧且不服输的样子值得我们学习。

既没有空调,也没有暖气的古代,古人们都怎么御寒消暑?


3、 不必杞人忧天古人们御寒消暑的手段也不只是这些。从许多流传下来的历史建筑中,我们可以发现其特点,北方建筑屋面坡度大,墙体厚,门窗洞口小;而南方建筑屋面坡度小,墙体较薄,窗洞开得较大,格局更为通透。这也是根据南北方地域差异的不同,天气温度的不同来制定的。北方下雪,天气寒冷,就需要大坡度的屋顶来减少雪在屋顶的堆积,和通过厚实的墙体来延缓室内温度的降低;而南方天气炎热,雨季多,则需要大而通透的窗户来疏通房内潮湿闷热的暑气,利用薄墙来加快室内外对流。这些都是古人们的智慧,而我们不过是拾人牙慧。

既没有空调,也没有暖气的古代,古人们都怎么御寒消暑?


现如今的我们在空调房里做得久了,生活越发安逸,开始杞人忧天,甚至于烦恼其古人们的生活了。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在古代没有汽车、没有这么多科技的废弃物,没有温室效应,他们的温度跟天气都处于适宜的区间内,古人们是可以凭借自己的智慧充分度过酷暑寒冬的。但我们也不用妄自菲薄,每个时期的人都各自有他的使命,时代在发展,我们也有属于自己的事情要做。我们如今许多便利的雏形都是古人的智慧,古人们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的宝藏,我们却不能为后人留下一个破坏殆尽的大自然。科技虽要发展,但也是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前进,否则虽进犹退。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152 字。

转载请注明: 既没有空调,也没有暖气的古代,古人们都怎么御寒消暑?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