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刘昕璐 陈嘉音 顾金华
明天,上海中小学将正式开学,各个大学也将陆续敞开校门。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开学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开学在即,不少家长暗暗感到焦虑、苦恼,如何让孩子以良好的状态迎接返校开学?来听听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如何支招。
开学准备
+
幼儿园
+
分离焦虑?接纳,这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李女士的女儿涵涵9月1日就将进入幼儿园小班,这几天,全家人在忙着做各种准备的同时,心里也都有点忐忑和担心。“她胆子比较小,见到陌生人都要躲着走,真不知道到了幼儿园以后会出现什么情况。”李女士说。
“新学期开学,对于幼儿园孩子来说,特别是小班的孩子,这是他们第一次踏入集体生活,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也是充满挑战的。”松江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宋美霞介绍说,每年秋季新学期开学,幼儿园里总能见到这样的场景:孩子在里面哇哇大哭,家长扒着大门久久不愿离去,甚至也跟着掉眼泪,而这正是分离焦虑的体现。
宋美霞介绍说,孩子的分离焦虑是有几个发展阶段的,先是非常强烈的阶段,比如入园第一天会哭、会打滚;第二个阶段孩子的情绪有波动,虽然不想去幼儿园但也还是会去;第三个阶段是基本适应阶段,幼儿园的一些规定比如洗手、喝水、午睡等慢慢开始适应;第四个阶段才是适应阶段。
“这四个阶段是一个慢慢来的过程。”宋美霞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方面要接纳孩子会存在分离焦虑这样一个事实,另一方面也要控制好自己的焦虑情绪。
+
小学
+
幼小衔接?调整期待,给孩子适应的过程
新学期开学后,6岁的贝贝就将进入一年级,与她自己对小学生活满怀期待相比,妈妈张女士内心则有点焦虑。“她这个暑期过得挺充实的,跳舞、游泳、唱歌各种活动安排得很丰富,但唯独没有学习方面的课程。”张女士说,自己很矛盾,一方面不想让女儿那么早就开始上学习方面的培训班,但另一方面看到其他孩子假期已经在外面上英语课时,又担心女儿不能很快适应小学生活,把心放到学习上去。
对此,宋美霞认为,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新学期开学最主要的是“入学适应”,“在幼儿园更多的是玩耍、游戏,小学生则有非常明确的任务——学习,学习生活是学生最需要去适应的。”在宋美霞看来,一年级学生家长应该认识到,所谓的入学适应期其实涉及很多方面,并不只是学习方面的适应,“孩子是否适应了小学生活,不是上课会听讲就够了,还有行为方面、情绪方面的适应。”
在这个适应的阶段,孩子在学习、自律、情绪等方面,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对这些困难,家长要有一个接纳的态度,应该把它看做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帮助孩子一起度过。”宋美霞说。
+
中学
+
青春期叛逆?给孩子空间、信任和自主权利
开学后,小昕就读初二了,但他和妈妈的关系却一直很紧张,而让他心情很不爽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每次写作业妈妈都要在旁边盯着。小昕妈妈认为,自己只是在旁边陪着做自己的事,是为了孩子好。但在小昕看来,妈妈在旁边盯作业就是为了监督自己,是不相信自己。而这种盯作业的方式,并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小昕的学习效率并没有提高,反而不容易集中精力,提不起学习的精神。
宋美霞认为,对于中学生和家长来说,普遍都面临着青春期叛逆的问题。她表示,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正在萌发,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些决定,而这些在很多家长看来,就是所谓的“叛逆”。
宋美霞建议家长,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有时候需要退一步,给他们一点空间、信任和自主的权利。“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来自于父母、老师的期待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非常看重,也很希望能达到父母的期待,但很多时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因为有些期待未必是合理的。”宋美霞说,合理的“期待”能够帮助孩子形成适度的学习动机,给他们适当的学习压力,这对于他们学习效率提升的影响是最好的。”
+
大学
+
新学期社交?三步走策略恢复人际关系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大学生步入校园,心理需要提前做好哪些调适?姚玉红副教授代表同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为同学们支招。
姚玉红表示,建议大学生用“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重新找到校园生活的正常节律。接受疫情之后又一次无法避免的改变,设法让我们自己的身心处在一个安全、稳定、平衡、良好的状态中。当我们自身带有着恐惧、害怕、愤怒、焦虑等强烈的情绪时,这些情绪会严重地干扰我们正常的理性思考,甚至会干扰到我们共情他人的感受,干扰我们恢复人际互动。因此,要先试着照顾好自己的饮食起居和心情——建议去你以前喜欢的那些校园角落找你熟悉的老师同学聊聊,尽快找回昔日熟悉亲切的感觉。疫情前到疫情中是一种改变,疫情中到疫情后的恢复又是一次改变;
第二步:允许大家慢慢恢复一个让自己和他人都感觉安全、平等、友好、开放的人际环境。返校后,可能你们会带有对这大半年经历的不同看法,适当地辩论也可以,但尽量保持价值的中立,不批判。大家都感觉到交流是安全的、可靠的、自然的之后,就会更加愿意尝试了解彼此;
第三步:基于共同的兴趣,尝试参加一些活动,恢复一些关系的互动。在家乡困了这么久,一定有很多想去做的事情,比如看展、逛街、运动等,基于这些兴趣,增加与他人的接触机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群体,恢复在这个范围内的人际关系。
姚玉红告诉记者,大一新生可能就会因离开家乡、离开熟悉环境而出现孤独或者说不适应。到了大学之后,曾经一直被学长学姐“渲染”的美好环境、自己一直憧憬想象的样子,也可能因为防控的需要并不会如约而至,校园的“半封闭”管理,各项报备会增多,但请别慌张,这份“初体验”也是暂时的。大学的美好并不会改变,只是在这样一个特殊情况的时候,我们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身心归位
从“假期模式”切换到“开学模式”
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
如何做到张弛有度,劳逸结合
以良好的状态迎接返校开学?
资深心理专家和儿科主任
提醒广大家长和学生
身心归位很重要
调节生物钟,适应开学状态
Q
“一想到要开学了,总觉得提不起劲,还会莫名地焦躁。”
12355心理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沈之菲表示:“这其实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临近开学,大家的情绪往往十分相似:是兴奋、期待中带一些焦虑,在开心和释然中带一些担忧。建议学生们可以花一周左右的时间调整自己的生物钟,逐步与学校作息时间同步。为了做好开学准备,做好线上和线下学习的心理准备,学生可以及时主动了解新学期的相关要求,做好防疫、学习心态和作息习惯上的准备,树立学习目标,列好开学后的学习计划,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新学期。
如果是入学新生,可能在入学适应方面需要有点时间,有时会有失眠、无所适从等感觉。这种情况多数人都会碰到,自己要积极面对,寻求老师、同学和家人的支持。”
A
摆脱恐惧症,亲子多多沟通
Q
“我家孩子最近总是走神,马上就要开学了,担心自己跟不上学习的节奏,好像患上了焦虑症。”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主任章依文指出:“每年开学前,这类情况不在少数。这是一种儿童对学校特定环境的异常焦虑,拒绝上学的一种情绪反应,被称为‘拒绝上学症’,也就是‘开学恐惧症’。家长要对孩子有正确的期望,不要一味追求学习成绩的高标准,使孩子感到压力巨大而产生抵触和恐惧的情绪。发现问题后应主动向老师或医师寻求帮助,不要逃避,亲子之间多多沟通有助缓解彼此压力。大多数孩子能在开学后的一个月内逐步适应。”
A
家长放下心,孩子才能静下心
“孩子在常态化防疫背景下重新回归校园,家长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更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心理专家沈之菲建议家长在此时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情感支持与鼓励。
如果在开学前后出现亲子冲突,比如孩子迷恋网络游戏或发生争吵时,家长切记要冷静不冲动,先暂停并分析冲突原因,事后与孩子多沟通,多体察自己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同时也要指导孩子控制和调节情绪。改进亲子沟通方式,建立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有时候,静观其变也是一种教育的智慧。”专家告诉记者。
图片:青年报资料图 摄影 吴恺
责任编辑:朱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