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人民军队分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实际上各级指战员都是降级使用的,八路军初期的团长,基本上相当于红军时期的师长了。到了抗战后期,因为不再用115师的番号,山东军区部队直接称为师,这个时期的师长,当然与抗战初期的师长不可同日而语了。那么八路军各个时期的指战员们,在五五授衔时分别是什么军衔呢?且听本人一一道来。
抗战初期,八路军改编为115、120、129三个师,每个师设一位师长,一位副师长。这六位师长在建国后的军衔分别是这样的:115师师长林帅,赫赫战功彪炳史册,解放战争时期指挥东北民主联军一飞冲天,从东北打到海南岛,五五授衔时自然是元帅军衔了。另外几位师长副师长,除了120师副师长萧克外,其余几位都是开国元帅,他们是:聂帅、刘帅、徐帅、贺老总。
在抗战初期,八路军每个师下辖两个旅,共计六个旅,旅长分别为:陈光、徐海东、张宗逊、陈伯钧、王宏坤、陈赓。陈光因为在授衔前因故去世,未能获得军衔,其余几位元勋都参加了五五授衔仪式。其中,陈赓和徐海东被授予大将军衔,其余三人全部授予上将军衔。
陈赓和徐海东被授予上将,原因又各不相同。徐海东靠的是红军时期的战功,陈赓靠的则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徐海东作为鄂豫皖苏区的一员虎将,前后指挥了上百次战斗,未尝败绩,是鄂豫皖苏区赫赫有名的常胜将军。而陈赓在解放战争中指挥的太岳纵队,从闻喜打到昆明,横穿大半个中国,纵队战史在军史上单列,赫赫战功令人侧目。授予大将军衔,自然是毫无争议的。
除了这六位抗日战争初期的旅长外,王震、杨得志等人在抗战爆发不久后也都升任旅长,而到了抗日战争后期,随着人民军队的迅速发展壮大,各种新编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华北大地,旅长已经多达数十人了,这个时期的旅长级别,自然不可与抗日战争时期和中期的旅长同日而语了。
后期的旅长众多,团长更是算不上高级指挥官了,所以笔者在这里就只介绍抗战初期八路军刚组建时的几位团长吧。115师下辖两个旅,每旅辖两个团,再加上独立团,一共有五个团,团长分别是杨得志、李天佑、张绍东、陈锦绣、杨成武。
杨得志、李天佑、杨成武三人在红军时期就是战功赫赫的虎将了,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更是战功卓著,最终都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陈锦绣牺牲于1938年的温塘战斗中,实在是非常可惜,而张绍东作为徐海东信任的部下,却在日后叛变革命,当了可耻的叛徒,实在是令人不齿。
120师四位团长分别是王尚荣、宋时轮、刘转连、文年生。其中,宋时轮在解放战争中率领华野十纵打出了王牌部队的战绩,做到了兵团司令的位置,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王尚荣、刘转连虽然前期资历很高(红军时期师长、抗战初期团长),但解放战争时期级别不高,只做到了副军长,他在五五授衔中被授予中将军衔,靠的其实主要还是前期的资历。
文年生后期的级别要高一些,解放战争时期做过纵队司令、军长、兵团副司令员,但因为战功不算特别突出,最终也只被授予了中将军衔。以文年生的资历来说,红军时期的师长、抗战初期八路军主力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兵团副司令员,授予中将军衔,确实是低了点。
129师除了四个独立团外,还成立了一个补充团,五个团的团长分别是陈锡联、张才千、徐深吉、叶成焕、韩东山。其中,陈锡联无论是在红军时期,还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军功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解放战争后期做到了二野的兵团司令员,最终被授予上将军衔,可谓是毫无争议的。
张才千、徐深吉都是红军时期的师级干部,算得上是红军中的高级将领了,抗日战争时期的表现也是非常不错,但他们解放战争时期的级别相对较低,并没有升到兵团级,最终只被授予了中将军衔,基本上符合级别。叶成焕是386旅赫赫有名的名将,也是陈赓帐下的头号大将,只可惜牺牲于神乐村之战中,令人十分惋惜,若不牺牲,在建国后应该也是上将的级别。
韩东山抗战初期担任副团长,后来做补充团团长的时间比其他四人都晚,又并非正式编制的团长,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最高级别只是副旅长,解放战争时期做过12纵队副司令员、湖北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无论级别还是战功都远远不如其他四人,最终只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感谢您的阅读,敬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