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一场战争改变两个人的命运,一场战争奠定北方格局,一场战争改变时代走向。
想必能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都对官渡之战有着多多少少的了解,至少是知道官渡之战是袁绍和曹操之间的一场战争,除此之外也是一场有名的以少胜多战役,逆风翻盘曹老板。在这场战争中,仅有两三万人的曹操最终却战胜了十万人的袁绍,同时这场战争也决定了当时北方地区的归属,说到这里这场战争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也就是因为这场战争的重要性,很多历史学家都分析过关于这场战争中袁绍失败的原因,笔者才疏学浅,自认比不上这些历史大家,所以今天不敢班门弄斧,妄谈全面的去剖析这场战争的原委,仅和大家聊聊其中的一个小错误,这也是笔者身边80%都会出现的错误,来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猜到,这是小错误是性格方面的,具体的来说,就是过度重视“面子”。想必这个词大家也都听过,“你这样做就是不给我面子了啊”“给个面子呗”“我不要面子的?”……这样的话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面子,可以是一个人自尊和尊严的体现,也可以是一个人自卑和卑微的体现。因为过度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看法的人,多数内心深处藏着的都是自卑。
那为什么说袁绍输就输在了面子上面了呢?我们今天就简短地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一下。
其一、不幸的开始——袁绍:我要面子,我要威风!
万事都要从根源上开始追溯,所以我们就先来看看袁绍发动这场战争的起因。
关于这场战争,不可否认的是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毕竟当时的北方只有袁绍和曹操这两个比较大的集团,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所以这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同时,这场逃不掉的战争,落到实际也可以是形式多样的,也就是说,袁绍这种孤注一掷的投入十万兵力并不是唯一的方法,而且站在我们现在的上帝视角来看,这应当算是一个下下策。
所以为什么袁绍会选择这样的一个下下策呢?是因为他当时没有其他方法了?显然不是。在官渡之战最终开战之前,当时袁绍集团的两大谋士,沮授和田丰都提出了可以通过持久消耗这样的一种低成本低风险的方式消耗曹操,等待他自取灭亡。但是比起这两个人的正确答案,袁绍决定忽视,反而采纳郭图的错误答案。
当然我们这里不排除这种可能:袁绍就是不懂这个低成本低风险投资对他来说更有用。但是笔者认为既然袁绍能组建成这么大一支队伍,应该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不至于笔者都可以想明白的事情他想不懂。所以这就可能是另外一种可能性占的比重多一点:袁绍就是喜欢这种简单粗暴但是见效快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更有“面子”。
按照当时田丰的建议,曹操在自家老大这样不间断的骚扰之下,三年不到必然灭亡,但是袁绍拒绝了。一方面这种小规模的持久战比不上一场大战来得有气势,有面子,和曾经地道战不被看好是一个道理;另一方面占据称霸整个北方,进而统一天下是一个非常大的诱惑,何等霸气,为什么要等三年?就这样,袁绍为了自己的“面子”,果断的选择一种高风险高投入但是见效快的一种战争模式,而至于结果,不言而喻。
其二、错误的选择——袁绍:我要面子,我不会错!
哪怕是高风险的投入,毕竟还是有赢得可能性的,而且在当时袁绍的阵营是比曹操强很多的。只要手中的这副牌打得好,赢还是有很大机会的,但是巧就巧在袁绍一手好牌大的稀烂。
我们暂时不说那十万大军,就说说在当时两张王牌,沮授和田丰。从我们现在的上帝视角来看,袁绍的每一个决定之前几乎都有这两个人的正确意见,就比如说战前这两个人都建议袁绍采用持久战,再比如说,田丰建议在曹操去攻打刘备的时候趁机偷袭许都,迎奉天子……
但是袁绍就不听,与其说袁绍是“主公”,倒不如这里说他是“公主”比较合适。当田丰提醒袁绍去趁机攻打许都之时,袁绍借机自家儿子病了拒绝,气的田丰暴怒。结果袁绍听说田丰是这种态度之后,直接关进大牢,不愧是他。为了一时的面子,将自己的谋士关进大牢,在战争前夕急需人才的时刻。一叶知秋,这么一件事可以看出袁绍当时对自己手下谋士提供建议的态度——顺着我的就听,逆着的就贬,反正是自己的面子最重要。
所谓知古鉴今,我们看着袁绍这样的悲剧也要反思自己是不是也会偶尔犯这样的错误。因为面子,因为虚荣,因为种种不知名的因素,做出这些自己明知道没什么实际意义的事情。最后,分享一句话与诸君共勉:面子是这个世界上最没用却又最难放下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