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这3种“假聪明”,看上去是机灵鬼,长大后却没有出息

孩子的这3种“假象”,看上去是机灵鬼,长大后却没有出息

1:爱耍小聪明

这个现象在很多家长看来都是孩子聪明的表现,家长不但不劝说而且还鼓励孩子这样做,这就给孩子造成了错误的价值观念,很可能会让孩子在将来走上犯罪的道路,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应该做的是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而不是放任孩子去做。

孩子的这3种“假聪明”,看上去是机灵鬼,长大后却没有出息

2:凡事都很听话

这类孩子在现在也很多,家长说的话什么都听从,而且都完成的很好,在家长眼里这就是聪明孩子的典范,其实不然,这样的孩子在长大后会很依赖家人,缺少自己的主见和独立性,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是十分不利的,80%这样的孩子都不会有太大出息。

孩子的这3种“假聪明”,看上去是机灵鬼,长大后却没有出息

3:好奇心强

这本身大家会觉得孩子好奇心强这是好事啊,说明孩子很聪明,但是好奇心也要分对什么事,就像是别人的隐私物品或者东西,这时候自己好奇心强,也不能不经别人同意就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所以,家长对于孩子好奇心强这件事也要做好相应的引导,用在正经地方上,不然好事可能会变坏事。

孩子的这3种“假聪明”,看上去是机灵鬼,长大后却没有出息

有这几种现象的孩子家长应该如何引导教育孩子?

1:创造力往往来自不同学科思想的杂交。

提倡整合课程能让孩子意识到各个学科是彼此关联的(各学科是人为划分的,分开教是为了教学方便)。例如让孩子观察蝉的生命周期,绘画观察它们形态的变化、还可以学习数学(蝉的若虫在地下潜伏的时间是质数年,例如3、5、7、13年)、初步学会从进化论来思考现象(为什么蝉的幼虫只在质数年破土而出,对它们生存有何益处?),学习诗歌(“蝉噪林愈静“)……

孩子的这3种“假聪明”,看上去是机灵鬼,长大后却没有出息

2:鼓励孩子画出来,写下来,用各种丰富的形象化的表征对促进创造力有益。

心理学家研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手稿,例如达尔文的笔记,贝多芬的音乐手稿等,发现他们经常将自己的早期想法和模糊的概念以绘画、简要笔记等形式来呈现,并藉此逐渐产生新的思考,即便是看似灵光一闪突然降临的顿悟其实需要酝酿,而非某个突然降临的巨大飞跃。

孩子的这3种“假聪明”,看上去是机灵鬼,长大后却没有出息

3:鼓励孩子发现问题,而非仅仅回答问题。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伊西多·拉比回忆小时候放学后,大部分母亲都会问孩子一句:“你今天有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但他的妈妈当年却问:“拉比,你今天有没有提出一个好问题?”创新往往来自离开旧有的框架,提出新的问题,进而思考给出新的解决方案。

孩子的这3种“假聪明”,看上去是机灵鬼,长大后却没有出息

4:鼓励孩子动手。

孩子做出初步的、哪怕粗陋的样品后,可以听到其他人反馈,进而不断完善;有了具体的样品,也有助于孩子降低了认知负荷,进一步思考、探索和改进;习惯于先做样品,让孩子不会只停留幻想中(幻想有时会自欺欺人),而能起而行之。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斯金纳从小动手能力超强,他正是用自己设计的“斯金纳箱”发现了操作行为主义的规律。

孩子的这3种“假聪明”,看上去是机灵鬼,长大后却没有出息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067 字。

转载请注明: 孩子的这3种“假聪明”,看上去是机灵鬼,长大后却没有出息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