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就硬本领 长清这所学校开了一场劳动教育运动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邱寒晓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4月11日,全国生物学界多名科学家从各地赶赴广州,送别中山大学教授赵勇。当天,赵勇生前的领导、同事、学生等在中山大学,一起缅怀这位爱国的科学家、学生的好老师和党的好干部。

赵勇,1976年6月生于湖北当阳,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今年4月8日,赵勇因病在广州猝然离世,年仅45岁。


练就硬本领 长清这所学校开了一场劳动教育运动会



赵勇指导学生做实验(中山大学供图)

2003年,赵勇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师从著名生物学家谭铮教授。博士期间首创开发了基于SPR生物传感器检测核酸折叠和展开速率的新方法,研究揭示端粒DNA G-四链体动态折叠形成规律,对端粒G-四链体动力学和热力学稳定研究领域具有重大贡献;随后加入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某实验室从事端粒及端粒酶研究。他将生物物理学方法和细胞生物学完美结合,阐明端粒酶延伸端粒的动态过程及延伸模式调控机制,是国际上研究端粒领域年轻一代的佼佼者。

“他不是一般的优秀,他是出类拔萃的。”他的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博导谭铮数度哽咽。在谭铮眼里,赵勇做学术很有天赋,而且异常勤奋,在博士期间就在化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

2011年,赵勇拒绝了美国四所知名大学提供的终身教职并回国。“每一个和赵勇教授熟悉的朋友,都会为他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责任感所感染。”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邹卫国说。

回国时,多所知名高校给赵勇开出了优厚的待遇条件,但他最后选择了中山大学。赵勇接受了时任中山大学校长许宁生的邀请,以“百人计划”引进人才的方式加入中山大学,并成立“细胞衰老与癌变”实验室,成为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靶向特异性抗癌新药和疫苗研发”的核心成员,继续从事端粒生物学研究和个体衰老的研究。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松阳洲教授坦言,“他是冲着科学研究来的。”他说,赵勇治学十分严谨,在细胞衰老及端粒研究领域做出了多项开创性工作,是该领域研究的佼佼者。

由于自然科学学科知识的更迭速度极快,能否跟上领域知识更新是该领域学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没有捷径,只能每天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在最新文献的阅读上。”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贺雄雷称,赵勇教授身兼多项行政工作,却长期保持知识更新与积累的习惯,从未在科研队伍中落后过。

在赵勇的带领下,实验室平均每年产出4至5篇高质量论文,直逼国内甚至国际一流实验室水平。

“不要当技术员,要作一个会思考的科研工作者。”赵勇教授团队成员、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刘海英说,赵勇老师鼓励学生在科研过程中要多思考,想清楚之后再进行实验工作,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

学术之余,赵勇注重整合生命科学学院各项资源,为人才引进和学院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在学院建立教师培育中心,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极大程度地提升了学院的整体向心力。他提倡跳出“流水线式”人才培养困境,按照“培养科学家”的模式在培养学生。

赵勇直至去世当天还在照常履职。3月27日至28日,赵勇参加了中山大学召开的2021年春季工作会议,并围绕人才培养做了专题报告。4月1日上午,生科院召开会议,传达上述学校工作会议精神,赵勇也如常出席。

与赵勇有过5年合作经历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曾凡一说:“在合作过程中,我们不时被他的科研热情和精神所感染。谦虚能干、朴实奋进和严谨求实的作风是他留给我们的印象。”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398 字。

转载请注明: 练就硬本领 长清这所学校开了一场劳动教育运动会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