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12年总督,曾国藩没给儿孙留一两银子,可有一样东西却很值钱!
名人死后留下多少遗产一直是人们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作为晚清中兴名臣之首的曾国藩自然也会留下遗产。他从道光十八年(1838年)27岁考中进士以后,一直到他62岁去世。35年间在官场摸爬滚打,最终官至大学士、两江总督位居人臣,按说应该留了巨大的遗产。
至于曾国藩到底有多少遗产暂时卖个关子。我们先来看看曾国藩的仕途经历:
曾国藩中进士后不久便被点为翰林,从道光十八年到咸丰二年的这14年间,他一直在京城做官。这段时期他虽然十年七迁,官职二品侍郎,可实际上这段时间中曾国藩一直处于负债的状态,期间有一次充任乡试主考官,这个差事让他赚了不少钱,不过也才勉强还债。
从咸丰二年开始,曾国藩被任命为团练大臣,此后的二年多时间里,曾国藩最发愁的就是银子了。他所创办的湘军在这段时期是最艰难的,军饷基本上靠东拼西凑而来,他自己过得也不滋润。因此那时的曾国藩仍旧是个穷光蛋。
咸丰四年10月,曾国藩攻克武昌城,朝廷命他署理湖北巡抚。直到这个时候,曾国藩才真正地成为封疆大吏,手中才有了财权。一省的巡抚想要捞点零花钱应该不是难事,可是了解曾国藩的人都知道,他自进入官场时就发誓要做一个“圣人”,事实证明,他也是这样做的。因而,对于钱财,曾国藩并不热衷。
咸丰十年,曾国藩署理两江总督,不久实授又加兵部尚书衔,朝廷给予了他节制四省军务的大权。有清一代,曾国藩无疑是最显赫的两江总督。清代的总督平均收入大概每年20万两银子左右,当然这是合法的收入。如果除去一些必要的开支,那么曾国藩每年将有15万两的结余。
如此算来,曾国藩在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任上一共做了十二年,也就是说,他会有180万两的身后遗产。可是,这是账面数字,事实上他却没有这么多钱,那到底是多少呢?曾国藩在同治七年的家信中说所有的积蓄只有18000两,这些钱是他准备退休养老的。
本来该有一百八十万两,如今却只有一万八千两,这悬殊的确太大了,竟达一百倍之多。那么这些钱曾国藩花到哪里去了呢?
答案是捐掉了。晚清时期的封疆大吏往往都有一个小金库,这些钱是被督抚们用来应酬和开销的,这个小金库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种陋规,上面提到的曾国藩每年会有20万两的进账,实际上他远远没有没有这个数字。因为他拒绝了很多的灰色收入,不是不收,而是收的少。
总督衙门中的这个小金库往往会被视为总督的私产,离任时一般都会带走。可是曾国藩却将这笔可观的银子捐给了军队用作军饷。因此,曾国藩的身后并未留下什么积蓄。
曾国藩对子孙后代有着严格要求,他在给儿子曾纪泽的家信中就提到:“余将来不积银钱给子孙。”可是曾国藩除了金钱之外,却给子孙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那就是数以十万计的书籍。以此来算,曾国藩留给后人的遗产用金钱根本无法衡量。
曾国藩的老家有一座藏书楼,是清代最有名气的藏书楼之一。里面的藏书达三十万卷之多,其中珍本、孤本也有很多。这些藏书中最珍贵的部分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馆,还有一部分存在湖南省图书馆和省博物馆。
曾国藩去世后,仅仅留下了一万八千两银子,然而这些银子全都用在了他的丧事上。临终前,曾国藩还嘱咐儿孙办丧事不可收礼。可是曾国藩毕竟是一品大员、中兴元老,丧事自然是要办的体面一点。
为此,他的弟弟曾国荃坚持认为,交情不深的同僚礼自然不能收,可是那些湘军将领以及学生的钱还是可以收的,比如李鸿章等人的礼钱就应该收下。不过曾纪泽还是依照父亲生前的嘱咐,坚决不收。如此一来,曾国藩的那点银子全部被用在了丧事了。也就是说,曾国藩死后没有给家里留下一两银子。
尽管曾国藩身后没有留下遗产,但这并不表明他就是一个清官。在晚清时期,曾国藩算得上是一个清廉的官僚,但要和海瑞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其实,像海瑞那样一尘不染的清官历史上并没有几个。这样的清官在封建时代很不受欢迎,只能是官场上的公敌,无法获得同僚的配合,早晚必将被排除在官场之外。
曾国藩的志向也不是做一个清官,他只是想保证一定程度的清廉又不至于被人视为官场另类,因此他与同僚们和光同尘,为人处事在不违背大原则的基础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一切力量去办一些真正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大事。其实,曾国藩的这种做法远远比做清官来的更加实际,也更具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