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国无外交, 百年前的中国简直就是寸步难行, 看着真让人心寒

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

弱国无外交, 百年前的中国简直就是寸步难行, 看着真让人心寒

1894年7月,中日甲午海战就爆发了,大清的北洋舰队和日本联合舰队,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展开了殊死搏斗。由于,清政府过于轻敌,舰艇年久失修,指挥官丁汝昌壮烈殉国,最后,以北洋舰队失败而告终。

之后, 中国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日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并且,要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这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的总和。巨额的赔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得大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从而,引发了著名的“公车上书”。

弱国无外交, 百年前的中国简直就是寸步难行, 看着真让人心寒

举国上下反对清朝官僚卖国腐败的浪潮风起云涌。大清政府无力偿还,财政巨额赤字,只得向外寻求解决之道。

《马关条约》签订,让大清政府感到巨大压力,所以,也就滋生了联俄的想法,同时,日本加据扩张中国东北势力也使俄国日夜不安。1896年5月俄国尼古拉二世加冕,李鸿章受邀前往参加。中堂大人访俄的消息不径而走,欧美国家为了各自最大的利益闻风而动争先巩后地邀请李鸿章出访,为此,这场“以两百日,历九万里”的环球旅行开始了。

1896 年,中堂大人以名衔为“钦差头等出使大臣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一等肃毅伯李”出访英法德俄美等八国,此时他已74岁高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李鸿章此行心情是崩溃的。尽管受到各出访国的热烈欢迎,但是,这只是表相而已。对于已经走向没落的大清国,身为满清重臣的中堂大人纵然年迈多病也没有“走为上计”的权利,只得硬撑。

弱国无外交, 百年前的中国简直就是寸步难行, 看着真让人心寒

“弱国无外交”,这次访问能达到朝廷预定的目的吗,他的心中茫然。

想着风雨飘摇的朝廷,对西方金融财政、银行业知之甚少的中堂大人心中无比凄凉。此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就好似那只打不死的“小强”,把自己踩到泥地里放低身份伏低做小恳请列强诸国能在提高关税、排解“镑亏“、降低外债成本等方面对清朝政府高抬贵手,祈祷天佑大清迈过眼前战争巨额赔款的难关。

提高海关关税是中堂大人此行的目的之首。甲午战败,朝廷又新添了巨大的债务,未来20年的海关税收都作了抵押。其时,英法俄美各国的海关税率颇高,只有中国最低——“值百抽五”(即5%)的超低关税,几十年来一直如此。为还巨债,清廷关税改革,势在必行,将各国对华出口贸易税税率从5% 提高到10%,这是预定目标 。

弱国无外交, 百年前的中国简直就是寸步难行, 看着真让人心寒

本来这提高关税乃中国的主权所在,但是,清廷迫于列强武力已于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放弃自主定税,改成了所谓的“协定关税”,税率变动须同签约国商议而定。

英国每年的贸易额占据中国对外总贸易额的80%以上,要提高关税谈何容易。在访问俄国、德国、法国等国期间,由于,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不大,关税变动对其影响微乎其微,对于李鸿章提出的修改关税的问题,他们未作正面回应,都等着看英国的态度。

李鸿章心中明白,贸易大国英国才是重中之重,这才是此次关税谈判的核心,于是,中堂大人会晤了当时的英国首相沙士伯雷侯爵(3rd Marquess of Salisbury )。

弱国无外交, 百年前的中国简直就是寸步难行, 看着真让人心寒

之后,伦敦华文新闻是这样报道会晤结果的:英首相沙士伯雷侯爵听了大清李鸿章要求提高关税税率的陈述,首相说道:“你们想加税,可以呀,但大清必须承诺“遍开内地,尽除阻阙”,“华必遍谕地方官,保护内地英人之性命产业,商埠必宜广辟”。”

明白如李鸿章,如果同意了如此不要脸理的要求,这无异于与虎谋皮。况且,要打通内地商埠,他也没有接到朝廷的命令,就算有他也坚决抵制。面对列强的厚颜,巧舌如簧的外交能人李鸿章对于英方各界的辩论无力回天,提高关税的目标搁浅。

同期国内,改良派梁启超因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取消了协定关税,故作了一篇《加税论》,文中说道:“日本当通商之始,其不熟情形也,与我同;其见贻见劫,而误载税于约章也,亦与我同。而近岁(日)与诸国换约,无以异于他国”。

梁启超以日本一小国和我天朝一大国作了对比,斥责了清廷的无能和腐朽。

弱国无外交, 百年前的中国简直就是寸步难行, 看着真让人心寒

李鸿章出访的第二目标是排解“镑亏”。 所谓“镑亏”其实是指对国外支付货价、外债和赔款时因英镑汇价上涨所造成的损失。当时,大清货币用银,欧美等国家转向金本位,而对外付款以英镑汇价为标准。英镑汇价上涨,中国对外付款时须多付银两或银元而遭受损失,这种损失被称为镑亏。

1870 年以来,清廷一直在借金还银上吃银价下跌之苦。李鸿章认为金价日增,应调整还款金银比价,故希望借英国之手排除“镑亏”的压力。

针对未来预期银价对金镑的贬值,日本人坚持要用“金镑”计价,这样甲午之战对日赔款2.3 亿两,于五年的赔款额就可能增加一倍。李中堂万分希望金银兑换价能被清廷与日本共同锁定,在三五年的时间内能让大清的赔款额相对固定下来。但是,小日本是指望不上的,于是李鸿章便把目光转到了英国,希望英国首相能大发慈悲,让中英间贸易按固定汇率结算。

弱国无外交, 百年前的中国简直就是寸步难行, 看着真让人心寒

然而,英人的回答给“只知有洋务不知有国务”的中堂大人上了深刻的一课。

他们这样回答道:“这固定汇率水平哪里是谁能说了算的啊?银行说了不算,首相说了也不算,这事得上议院辩论。但议员听谁的?还是要听英国大商家的。而英国商家当然要以英国的利益为重,固定汇率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哪国不是如此计算的啊?… …”几句话,把不懂金融的中堂大人驳得哑口无言,排解“镑亏”自然落空,所以说,落后是要挨打的。

李鸿章出访的第三目标是降低外债成本,借款利息哪怕能降低1厘,也可缓解大清日趋紧张的形势。中堂大人在伦敦访问期间作为清廷第一重臣被两家大的商业银行大肆铺张地宴请。汇丰银行主席假座海德公园水晶宫,门外车水马龙,宫内美女官宦齐集约三百人,杯光交错,相聚尽欢。

中堂大人看着眼前的盛况,笑着给汇丰银行主席道:“你们赚了中国大把的钞票,在中日战争时把钱借给了我们,果然眼光不错。如此“才猷练达,性情慷慨,品行端方,举之以充总理,其行立见大兴”。”言下之意,是以一行之势比附了一国之兴。这么给面子的赞誉也没用,汇丰以高息放贷给清廷,而借给本国政府国债的利息低至2.5%。

弱国无外交, 百年前的中国简直就是寸步难行, 看着真让人心寒

当宴席中李鸿章听说这事时,心塞啊。

中堂大人在访问法国时,他与巴黎大银行的总裁进行过一次谈话,让他挺窝火的。在华丽高雅的会客厅中,李鸿章轻声地问总裁:“我本人代表大清向你们借笔钱,不要“与国政相关”拉扯上,可否?”总裁说:“好是好,我本来也这样想过,把一大笔钱以较低的利息借给你。”

李鸿章听了心中激动急切地说:“那还等什么现在就办了这事吧?”总裁回道:“这怎么可以,要办事一切按程序来,先通过小组审批是少不了的。”这神回复让中堂大人受到了一万点暴击。稍后,李鸿章他又问道:“假如借款不能及时还上,你们国家会发兵帮助追债不?”

总裁脸带茫然,回答:“我们只是一般的生意人,怎么能随意请官兵帮助追债?”转瞬,李鸿章又问道:“听说俄国给你们借钱勿虚抵押,而我们却要以海关税款作抵呢?”这话问得过于脑残。银行总裁颇为得意地说:“俄国名声在外、信誉度高,值得信赖;你们大清的事儿,苟无可信,法人又不能全信,没有抵押,就没人愿意掏钱,你说怎么办吧?”

弱国无外交, 百年前的中国简直就是寸步难行, 看着真让人心寒

李鸿章听言大悟,原来,一向不被自己看在眼里的银行并不弱于洋枪洋炮,也能如利剑般劈向清廷。看着文质彬彬的银行家,顷刻间也能翻云覆雨让天地变色。

此次出访,尽管主人热情备至,又是宴请、又是阅兵,接待规格堪比国家元首,这位73岁的中国特使,依然感觉到无尽的悲凉,一如英伦那过于凉爽的夏季。1896 年底,李鸿章结束访问回国,回京之后,觐见了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

李鸿章等着好事发生呢,结果,上谕加标点,都只有十六个字——“着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钦此。”

回首这大半年的历程,李鸿章大人深感开办银行的重要。自己从事洋务20载,从未探寻过金融与富国的关系,想起来就觉得愧疚。大清一定要搞出自己的银行,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财力与西方相抗衡。

弱国无外交, 百年前的中国简直就是寸步难行, 看着真让人心寒

其时,恰逢盛宣怀正筹备成立中国通商银行,此事受到朝廷阻挠,其后,在李鸿章和光绪朝革新派官员、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力挺下通过。在通商银行招股时,中堂大人的儿子李经迈为支持老爹还解囊相助两万两。

李鸿章“以七十有四之衰龄,涉三万有余之海路,时逾数月,地隔三洲”(李之奏折)。李鸿章欧美一行,虽然,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却晃如走进了金融课堂,使他见识了金融在西方朝野的魅力,转变了清廷对财政金融的态度,促进了银行业在中国的飞速发展。

参考资料:

【《李鸿章出访欧美大事记》、《中日马关条约》、《中国厘金史》】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472 字。

转载请注明: 弱国无外交, 百年前的中国简直就是寸步难行, 看着真让人心寒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