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嘉诚是一块试金石,是雍正用来确认年羹尧忠诚度的一把尺子。
孙嘉诚也是一个诱饵,是雍正用来诛杀年羹尧的一颗带毒的诱饵。
年羹尧早年确实功勋卓著,也很忠心。
升任四川巡抚,成为封疆大吏的年羹尧,还不到30岁。对康熙的提拔和重用感激涕零,表示自己“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定当肝脑涂地,以报皇上的知遇之恩。
在后来的几次西北平叛战役中,年羹尧确实不负皇恩,打了很多次漂亮仗。
康熙年间,年羹尧协助胤禵,击败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入侵西藏,为清军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接着采用“以番攻番”的策略,亲自派兵,平定了青海郭罗克地方叛乱,为大清西北边陲的长治久安立下汗马功劳。
(年羹尧剧照)
雍正年间,青海发生罗卜藏丹津叛乱,已是抚远大将军的年羹尧,坐镇西宁亲自指挥,用“分道深入,捣其巢穴”的奇策,一举荡平罗卜藏丹津,大获全胜。
由此,“年大将军”的名号传遍西北边陲,让敌军闻风丧胆,也让朝野为之侧目。
连战连捷,横扫西北边陲,让雍正视年羹尧为股肱之臣,从三等公飙升为一等公,总领西北军政事物。
雍正视年羹尧为自己的“恩人”。下旨要求,后世子孙都要铭记“年大将军”的功劳。年羹尧也开始参与朝中大事的决策,就连重要的官员任免和人事安排,雍正都会征求年羹尧的意见,多次在奏折批示中询问年羹尧的看法,甚至邀请他回朝商议。
雍正还非常关心年羹尧及其家人。经常询问他的身体情况,关心其父的病情。至于珍奇古玩,字画书籍,更是随时赏赐。
这时的年羹尧,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浩荡皇恩,犹如滔滔之江水,连绵不绝。所受的恩宠,旷古烁今,无以复加。
(雍正剧照)
年羹尧后来骄横跋扈,不遵人臣之道。
凡是“年大将军”所到之处,地方官吏都要跪迎,蒙古王公也不例外;他的公文,擅称“令谕”;他赠送礼物,需官员“令北向叩头谢恩”;雍正的圣旨,他居然不跪接,“不行宣读晓谕”;甚至在雍正的面前也屡有不恭之态。雍正说他“无人臣礼”。
年羹尧开始大肆敛财,中饱私囊。
他刚任四川巡抚时,曾信誓旦旦的说:“甘心淡泊,以绝徇庇。”及至得到雍正的隆宠时,私欲膨胀,贪赃受贿,“公行不法,全无忌惮”。
实际上,雍正对年羹尧的不法行为早有觉察,还谕旨警告:“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意思是说,别太过分,毁了自己一生功名。
但年羹尧似乎对雍正的警告充耳不闻,毫无收敛之意。
于是,雍正把孙嘉诚派到了年羹尧身边。
(孙嘉诚剧照)
孙嘉诚何许人也,皇帝都敢骂的直谏名臣,一生靠一张嘴博取功名的人。而且,孙嘉诚和年羹尧原本就是死对头。孙嘉诚看不惯年羹尧的飞扬跋扈,曾因上奏弹劾年羹尧有“不臣之心”,被雍正罚跪在宫门外,如果不是大臣们为他求情,孙嘉诚早已身首异处。
这时,孙嘉诚的到来,既是雍正对年羹尧的一个警告,也是雍正对年羹尧的一个试探。雍正想知道,现在的年羹尧,还能否回头。
当然,孙嘉诚能也是雍正抛给年羹尧的一个诱饵,如果年羹尧咬了这个饵,那么,年羹尧自然就成了雍正刀俎上的鱼肉。
结果很不幸,年羹尧栽在了孙嘉诚的嘴上,他把孙嘉诚杀了,他没能抓住雍正抛给他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雍正没有放过年羹尧给他的机会,在众大臣一边倒的讨伐声中,他给年羹尧罗列了骇人听闻的93条大罪,条条致命。
念及君臣恩义,也为自己的声誉着想,雍正最终赐年羹尧自尽。
雍正最后对年羹尧说:“尔自尽后,稍有含冤之意,则佛书所谓永堕地狱者,虽万劫不能消汝罪孽也。”
可见,雍正杀年羹尧的决心是何等的决绝,而孙嘉诚,只是雍正对付年羹尧的牺牲品罢了。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雍正面对飞扬跋扈且权欲熏天的年羹尧,一时间束手无策。这是他自己选的抚远大将军,又是自己为数不多的亲信,现如今却翅膀硬了,不怎么听他的指挥了,连“卸甲”这点事都指挥不动。但他又不能轻易去动年羹尧,因为这会让八爷党和满朝文武看笑话,指责自己用错了人。br/
于是,雍正开始试探年羹尧。之前的事他都没有追究,他只是问年羹尧能不能减兵,又问能不能减饷,年羹尧都拒绝了。最后,他问年羹尧能不能在西北推行火耗归公,以此来增加财政收入,减轻国家的负担,紧接着他给年羹尧推荐了一个理财能手,这就是孙嘉诚。
这次年羹尧不好再拒绝了,值得在雍正的撮合下勉强将孙嘉诚带回了西北。而孙嘉诚能否在西北展开他的工作,这是雍正的心理底线。他希望年羹尧可以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自己还是皇上,然后收敛个性,与孙嘉诚精诚合作。
但雍正想错了,年羹尧还是没有收敛。当他在江苏李卫那里接到了“孙嘉诚被年羹尧所杀”的奏报时,李卫也恰好将某个流传于世的小道消息及时透露给了他。
这便是: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
雍正坐不住了,他的底线已经被突破了,社会上又无端传出了这样的传闻,可见年大将军的威名已经快要盖过他这个九五至尊了。雍正再也顾不得自己的脸面了,立即部署西北大军的换帅,并以图里琛为钦差大臣前去传旨,贬年羹尧为杭州将军。
一代名将的坠落之路,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