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丨课后服务与家长下班时间匹配,符合公共服务的基本逻辑

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课后服务的落实、加强,迎来了一个好机会。

日前,教育部遴选确定首批23个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单位,并在系统内推广有关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

教育部还在相关通知中明确要求,中小学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普遍的正常下班时间后半小时。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可以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切实解决好家长接学生困难问题。此外,推动课后服务全覆盖,切实打通学校课后服务“最后一公里”,确保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

在给学生减负的推动下,各地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时间,小学、初中每天教学时间分别不得超过6小时、7小时,五点半放学改到了三点半,但也造成了与家长下班时间衔接不上的问题。

小学3点半放学,但是家长这个时候大多还没下班,就只有爷爷奶奶接。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外地来到大城市的,这就需要父母一辈也跟随来到城市。且不说麻烦父母不好意思,而且他们来到城市需要居住空间,房子也成为一个问题。

面对诸多困难,家长可能需要请人接孩子,看管到自己下班的时候,顺带完成作业。这种需求之多,以至于晚托班都成为一个产业,既增加了家长的额外经济负担,又因为部分不规范的校外晚托,产生诸多安全隐患。

如果学校的时间与家长的下班时间匹配,学生就可以继续在校完成家庭作业,在图书馆看看书,参加各种课外兴趣班等。既不太加重负担,家长也没有放学无人照看孩子的顾虑。

课后服务,符合公共服务的基本逻辑。可能有人觉得,这是把学校变为了带孩子的机构,这是“不懂教育”。实际上,一开始,“带孩子”就是学校的基本职能。

现代学校的诞生,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工业革命后女性更多地参与了工作、没人照看孩子产生的需求。从这个角度,社会化分工产生的现代学校,本身就含有带孩子的功能。

我们的父辈,很多都是夫妻双职工,国家、企业办学校、办幼儿园,来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推而广之,只要未成年、需要监护人,那么,这个阶段的教育就一定程度上包含“带孩子”的责任。所以,从公共服务部门的基本职能来看,教育机构来承担这个功能,是最合适、也是最低成本的。

学校有最专业的人,最专业、最安全的场地与设施,最专业的体系,是照看孩子、留置孩子的最佳选择。在大城市,市场化的晚托机构,很大一部分成本是房租,这个成本最终其实是家长出的。所以,为什么还要家长在校外去找一些不那么专业的机构,来完成这个事情呢?

应该看到的是,中小学老师上班时间早,展开课后服务,早七晚六的工作时间,超过了法定的八小时,增加了工作量。对此问题,此次通知也提出了相应的方案,提出建立健全以学校教师为主、校外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参与的课后服务师资队伍,完善参与教师和人员补助政策。

既然增加了人员,就会涉及到费用问题。此次通知中提出,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通过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学校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具体政策由各省份制订,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

2018年全国两会上,就有记者提问:有的学校下午三点半就放学,这个时间对家长接送孩子是一大难题,请问家长们的困扰什么时候可以得到解决?对此,教育部长陈宝生表示,教育部已专门下发通知解决这个问题。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已经摸索了一些比较可行的方法。接下来要做的,一是总结成功经验,加以推广;二是和有关部门协商,解决三点半难题涉及的相关政策问题。

应该看到的是,课后服务目前在全国各个地区还没有完全铺开。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课后服务的落实、加强,迎来了一个好机会。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刘远举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485 字。

转载请注明: 快评丨课后服务与家长下班时间匹配,符合公共服务的基本逻辑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