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集大成的故宫里,竟然竖立着两座洋楼,难免让人有种不伦不类之感。当初刘伯温设计故宫时房屋数量是9999间半,怎么还会有多余的地方建洋楼呢?
更奇怪的是,这仅有的这两座洋楼,命运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座曾藏23万件价值连城的国宝,当年从热河行宫、沈阳故宫运回的文物都存放着这里。
而另一座建了没一半就停工了,成了故宫里最大的烂尾楼。此外这个烂尾楼还非常邪门,住在这里的人都非常倒霉。故宫这么富丽堂皇的地方,怎么能留下烂尾楼来影响皇室尊严呢?
1
无比豪华的故宫里竟然也会有一座巨大的烂尾楼,这楼还是一个西洋建筑,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水晶宫。怎么会冒出个西洋建筑呢,当初刘伯温规划故宫的时候可是9999间半根本没有多余的宫殿。其实水晶宫根本不是另辟地方所建,而是建在延禧宫的原址上。
故宫的结构是前朝后寝各三大殿,此外还有东西各六宫,延禧宫就属于东宫建筑群。延禧宫初名长寿宫,清朝时改为延禧宫,是明清两朝妃嫔居住的地方,清朝的道光帝之恬嫔、成贵人在此居住,乾隆帝之孝仪纯皇后曾在此居住。
水晶宫之所以邪门根源就在于延禧宫。原因有三:
一是曾经在住在这里的妃子都不太得宠,且大多没有好下场,谁进去谁倒霉。许多人到了这里都要绕道走。看过《甄嬛传》的人都知道,住在延禧宫的富察贵人最后疯了夏常在被华妃赐了一丈红淳常在被人推进水里淹死了。可见戏里戏外延禧宫都不太吉利。
二是延禧宫的风水真的不太好。从地理位置上看,它位于紫禁城东北,属于八卦中艮位,最容易着火,这个位置不适合建宫殿。果不其然,延禧宫在历史上就经常发生火灾,在道光二十五年发生的一次火灾中,延禧宫的正殿、后殿及东西配殿等所有的25间房全被烧毁,仅剩下一个宫门。复建后咸丰五年在读被烧毁。考虑到风水的问题,延禧宫一直没有再建。
三是延禧宫的地理位置太不好,和它挨着的净是邪门之地。延禧宫离苍震门比较近,自门东出就是东筒子长街,是指内廷东路与内廷外东路之间的南北向长街,南起箭亭后广场,北抵北横街,夹在西六宫、奉先殿、北五所与宁寿宫之间的宫道。
苍震门
东筒子夹道是故宫各种传说中最负盛名的阴阳道。所谓阴阳道是指明月高挂的夜里,在长长的夹道地面上呈现一阴一阳两个界面,传说鬼虽是在夜里出来,但会躲着人走。人走阳道鬼就走阴道,人走阴道鬼就走阳道。但是人如果一脚踩阳道一脚踩阴道,或是踩着中线走路,那鬼就没有地方走了,一百步就会把人撞个跟斗。传说阴阳道上经常发生灵异事件。近墨者黑,和这条邪道挨着,延禧宫自然没什么好风水了,最终毁于大火。
至于延禧宫火灾频发的原因,许多人说是风水不好,不吉利。其实根本的原因其实是人为。东筒子是紫禁城东部之交通要道,宫外长街上商贩云集、鱼龙混杂,宫女太监长经常从这里走,走的人一多,就容易发生事情,比如火灾之类的。
2
延禧宫自烧毁之后就一直没建,直到溥仪继位,原住在延禧宫旁的光绪宠妃瑾妃升为端康太贵妃,此时光绪和慈禧已经先后去世,她觉得自己的地位升高了,因此向主持后宫的隆裕皇后提议将延禧宫改建成一座水晶宫,瑾妃还请隆裕皇后给水晶宫题写了“灵沼轩”的匾额。而皇宫中有没有空地了,就在延禧宫的遗址上修建了这个宫殿。
端康太贵妃在水晶宫看鱼
延禧宫的风水不好人尽皆知,为什么瑾妃还想在它原址上建宫殿呢?除了故宫里没有多余的空地之外,也考虑到了避免火灾的因素,此水晶宫是模仿英国的水晶宫,可以把金水河水引进去,这样就不担心火灾了。
英国水晶宫
这个西洋建筑水晶宫长什么样子呢?据《清捭史》及《清宫词》上记载,水晶宫上下分三层,以铜作栋、以玻璃为墙四望空明,进入其中如同置身玻璃世界。在玻璃墙的夹层中引入金水河的水,水中养金鱼,最下层地板也用玻璃铺成俯视四周可见鱼游其中,荷藻参差,青翠如画。
这么美丽的水晶宫建成后会成为故宫的焦点吧,可惜的是,水晶宫命途多舛,因为太贵妃不是太后,修建速度自然慢了些,后来因为列强入侵,清朝国库空虚,水晶宫只修到了一半就被迫停了下来。张勋复辟的时候,西北军打过来,一炮正好打中这个水晶宫,又毁掉了好多,现在就只剩一个钢架子了,那个美丽愿景‘水晶宫’就成了故宫里最大的烂尾楼。
曾藏23万件国宝的藏宝库
1
除了水晶楼,故宫里还有一个西洋风格的建筑,叫宝蕴楼。与水晶楼命运差的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水晶楼是烂尾楼,宝蕴楼曾经是藏23万件国宝的藏宝库。
宝蕴楼非常特别的一点是它既不是明代所建,也不是清代所建而是民国时期建造的,建成于 1915年,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它是故宫里唯一的民国建筑。
宝蕴楼顾名思义就是藏宝的地方,当年存放在沈阳故宫和承德避暑山庄的文物运到北京,但京城缺少妥善保管文物的地方。1914年,袁世凯下令从庚子赔款中拨出20万元在在武英殿以西的咸安宫地基上建成了中国近代第一座专门用于文物保存的大型库房。
从沈阳故宫和承德避暑山庄运来的文物多达3150箱,23万余件文物,多是金石玉宝和珍贵秘笈。宝蕴楼所收藏的皆是历朝历代的珍品,“历代文物之所粹、品类最宏、举凡金石书画、陶瓷珠玉、罔不珍且奇,极美且备”可谓名副其实的宝蕴楼。
宝蕴楼是在原紫禁城咸安宫的地基上建造的,咸安宫位于西华门内,它曾是康熙废太子允礽被囚禁的地方。后雍正六年奉旨:咸安宫间在空闲,著设立官学。咸安宫官学是指为三旗子弟及景山官学中之优秀者而开设的官学。以和珅为代表的官宦子弟就曾在这里上学。1912年咸安宫被一把大火烧毁,只剩下咸安宫的宫门咸安门坐北朝南、面阔三间,匾曰“咸安门”
咸安宫与咸安门
2
宝蕴楼于1915年建成。按照西洋建筑的式样设计、建造。无论在造型,结构用料等方面,都与宫中原有建筑不同。
宝蕴楼为封闭的周边式布局,围绕咸安宫旧址的北、东、西三面各建一座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下层是半截露明的地下室。
北楼为主楼,体量大,外观别致,东楼、西楼左右对称。三座楼的墙身均用大块城砖砌筑,外墙抹饰水泥刷以红浆。
外墙上开有纵向窄长的窗户,每扇窗户的窗扇均包有厚铁皮,窗户终年紧闭。楼房屋顶为四坡式屋顶,铺有绿色、灰色的片石,石瓦层层相叠,色彩斑驳相间。
北楼正中开门,门外有四柱式雨棚,雨棚上设有女儿墙,形成二层的一座室外平台,女儿墙正面两端有一对卧狮。东楼、西楼也分别在正中开门,但门外雨棚较小,未设柱子。
虽然是座西洋风格的建筑,但是位于皇家故宫之中,终究要打上中国宫殿建筑的印记。宝蕴楼最特别之处就在于它三个大字,在洋楼上悬匾额也是中西合璧吧。
紫禁城内凡是重要的建筑,无论是宫门宫殿都要在屋檐下悬挂匾额标其名称。,古有横匾树额之说,但是宝蕴楼走的是西洋的建筑风格,既无深远的出檐又与其他建筑不同。匾额若挂于雨棚之下,一方面采光不好,不显眼另一方面雨棚高度不高,没有气魄,
这自然难不倒聪明的工匠,他们在在大门的上方,设计了一处隔离,利用阁楼的山墙 ,镶嵌了一块石质的匾额,在四周做出简单的边框,“宝蕴楼”三个字就成功的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上。据考证,宝蕴楼这三个字极有可能是林徽因父亲林长民所写。
林徽因及父亲林长民自建成起,宝蕴楼作为珍贵文物的库房,一直秘不示人,1947年,宝蕴楼所藏文物被逐转移到首都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等地收藏。
现在的宝蕴楼已经无法达到现代文物存放的安全要求,2015年已有百岁之龄的宝蕴楼修缮完成,现在的宝蕴楼已经从“文物库房”变成了“院史展厅”用来展示民国时期故宫的历史变迁。修缮过程中意外发现在它地下还有明代建筑遗址,现在也对外开放了。
低头看明代建筑基础,抬头望清朝建筑,进入民国建筑内,参观故宫博物院近百年院史,进入故宫参观,宝蕴楼也是别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