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公元14世纪的后半期,原察合台汗国的境域无论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已完全分裂成为两个不同的实体。其原因在于自13世纪中期海都叛乱以来,由于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的诸宗王,长期坚持生活在草原上,拒绝定居从事农业,加以内战连年,终于导致突厥斯坦(指与河中相区别的七河一带)原已有所发展的农业与城镇陷于荒废。但同时仍有一部分蒙古部落进入河中农业地区,被当地居民所同化。
海都的统治和叛乱,对造成这种情况显然起了重要的作用。1269年后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诸宗王,同那些进入河中定居并逐渐被当地突厥民族同化的同族人,开始处于敌对的状态,并互相鄙视。他们自称为真正的蒙古人(波斯文作 Moghul,普通译作莫卧儿人,《拉失德史》中写作蒙元儿人),而把中亚河中地区那些被逐渐突厥化了的蒙古人称为“喀劳纳斯”(意为“杂种”、“混血种”)。进入河中地区后被突厥化了的蒙古人,则自称为“察合台人”。他们把东面草原地区那些游牧的蒙兀儿人称为“察台”(意为“土匪”、“强盗”、“抢劫者”等等)。以上这种对立是导致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基础。
察合台汗国分裂的政治原因,则主要是成吉思汗后裔汗权的没落。自14世纪前半期以来察合台汗国内部的争权争位以及不断进行的诸蒙古宗王间的战争,都使掌权的成吉思汗后裔没落下,以致权力完全落到了非成吉思汗后裔的手中。如在中亚河中地区,就是被巴鲁刺思部逐渐掌握了当进入中亚的蒙古部落之突厥化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察合台汗答地的实权。儿麻失里之信奉伊斯兰教并在蒙古人当中加以推,对蒙古人的突厥化起了相当的作用,同时也导致了东面蒙古游牧部落的反对。
由于上述的各种矛盾,答儿麻失里以后的察合台汗国诸汗都是互相残杀,政变不断。如,不赞汗、靖克失汗(公元133—1338年)、阿梨算端、摩诃末·孛罗、哈赞(1343-1346)等等,不是不得善终,就是落拓无闻。
从成吉思汗征服中亚,到哈赞汗的时期,已经过去了一百二十余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跟随成吉思汗进入中亚地区的四大部落:扎刺亦儿部,巴鲁剌思部,速勒都思部和阿鲁剌惕部,或者已经突厥化,或者他们原来就是突厥部落。这些突厥部落的首领们在中亚各地都占据一定的地区作为他们的采邑。他们的势力一天天强大起来,甚至驾凌于察合台后王之上。他们互争雄长混战不息,使得中亚各地扰乱不宁。相反地,察合台后王的势力则日益衰落,甚至沦为这些突厥部落首领的工具傀儡。分裂后的察合台汗国西部,虽仍然保留成吉思汗后裔做名义上的汗,但主要是这四个部落割据争雄。在东部,察合台后王的情况较好,但杜格拉特部首领也掌握有很大的权力。
拥立一个成吉思汗的后裔来充当汗,是中亚的一个传统。在那里,一个突厥部落的首领,即使他是一个实际的君主,势凌公侯,操纵国柄,也永远不能称汗,只能称为异密,或大异密。像这样的异密,当时在中亚不少,犹如割据的军阀,无法无天,严重削弱了汗的权威。
河中地区的哈赞汗看来是一个不甘于没落的汗。他在即位以后曾致力于恢复察合台后王的权威。他的驻地也是在卡尔施附近。他似乎采取了某种措施来压制诸突厥异密。这导致了他同突厥异密的严重冲突和战争。当时中亚突厥异密的首领是巴鲁刺思部的迦慈罕( Kazghan)。迦慈罕的采邑在阿姆河北岸的撒里·萨菜。这个地方是他的驻冬之地。他的驻夏之所则在库拉布河上游克孜耳苏河流域的蒙克城(巴尔朱安)附近。迦慈罕反叛哈赞汗,但于1346年在怛密与卡尔施之间的地区被哈赞汗打败。哈赞汗未予追击,让他逃脱,给了他喘息之机。他随即反攻,哈赞汗大败阵亡。从此,河中的政权遂转到迦慈罕的手中。他把海都的一个儿子答失蛮察(屠寄写作达尼斯乃次)扶立为河中的汗(13461347年)。但为了另立察合台汗的后裔(都哇之孙)巴颜合里为汗,迦慈罕又把登位仅二年的答失蛮察杀掉。而新立的巴颜合里汗(公元1348—1358年)不过是迦慈罕的傀儡和驯服工具。
迦慈罕曾几次侵略赫拉特与花剌子模地区,都获得一定的成功。1357年,当迦慈罕在阿姆河以南狩猎行乐时,突然遭到部落首领火都鲁·帖木儿的袭击身亡。他死后,其子米尔咱·阿布达拉赫继位。阿布达拉赫为了霸占巴颜合里汗之妃,就于358年在撒马尔罕将这位汗杀掉,另立帖木儿沙为汗。这引起了河中的异密们的不满。这时,巴鲁剌思部的异密哈吉(帖木儿的叔父)同速勒都部的异密巴颜联合起来,驱逐阿布达拉赫。阿布达拉赫逃往今阿富汗北部兴都库什山中的安德拉布,死于其地。后来,迦慈罕之孙密尔·忽辛就在阿富汗自立为王,占据了包括喀布尔、巴里黑、昆都士及巴达赫尚的广大地区。河中诸异密各据一地,混战不休,导致了察合汗国东部的秃黑鲁帖木儿汗前来收拾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