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位于外高桥的隧道股份国产盾构研发制造基地内,迎来了一群身着校服的年轻人。
第一次见到直径达14.05米、几乎有四层楼高的国产超大直径盾构“骥跃”,昂起头,几乎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另一侧,两台红白相间的盾构则将远赴新加坡。个头稍小,但武艺高强——它们将在樟宜机场跑道下“胆大心细”地开工。
图说:学生们边参观盾构,边听工作人员讲解 新民晚报记者陶磊/摄
图说:学生们边参观,边听工作人员讲解 新民晚报记者陶磊/摄
虽然“高压密封”“刀盘驱动”“分区液压”等专业名词有些拗口,但面对这些为上海的地下交通网络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家伙,大家充满好奇,接二连三向隧道股份的技术人员抛出问题。技术人员告诉同学们,如今,盾构已经可以做到一边挖土一边拼装管片,通过“推拼同步”技术缩短隧道建设工期;它们还能做到自动测量,自动清洗,精准转弯,智能程度日益提升。
这背后,凝结的是劳动者的智慧。我国第一条越江隧道、第一座跨海大桥、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一台国产盾构、第一条5G隧道……隧道股份党委副书记陆雅娟说,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业历程中,隧道股份始终以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涵养技术技能人才底色,创造了一系列中国奇迹。活动现场,代表为同学们诠释了奋斗的意义。“如今全球有70%的超大直径隧道都有中国制造的身影,我们还是为自己新的梦想不断前行,努力奋斗。正是有着这样的精神和信念,让我们把一次次挑战变成一个个经典,构筑大隧道领域中国的力量。”全国劳模、隧道股份上海隧道江苏分公司党总支书记李章林感慨地说,1995年从同济大学毕业后,他就始终从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见证了上海轨道交通从零起步的艰辛。他参与的上中路隧道建设是中国超大直径隧道的开篇之作,黄浦江底最深、最长、最险的虹梅南路隧道,盾构机6次穿越了易燃易爆的管道,刷新了超大直径盾构穿越危险管道的记录。
“希望同学们能从现在就打好数理基础,通过劳动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李章林说。听了这一席话,高行中学高一男生孙毅非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入的解读,将来也想成为一名工程师的他觉得,自己的钻研精神还不大够,做事还需要更专注。
“我们的队伍从当初的3个人现在发展到600多人,地铁线路也从一条线到现在的19条线,我和我的团队走的里程数达到40万多公里,可以绕地球10圈。”隧道股份上海隧道防水公司总经理何小玲告诉同学们。她还是上海重大工程应急抢险队的技术负责人,带领团队累计完成抢险任务200多次。很多同学会问她,这份工作枯燥吗,会害怕吗,她通常会送给同学们8个字:“心中有光,何惧夜长”。
活动现场,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曹杨第二中学等155所学校被命名为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校,68家上海市劳动教育基地获得授牌。走进国企、对话劳模、走近工匠、比拼厨艺、除草犁地……记者从上海市教委获悉,在5月10日至5月14的“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期间,主办方将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为学生带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大餐”,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养成主动劳动、坚持劳动的良好习惯,培育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创新实干、敬业奉献的劳动精神。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陆梓华
【来源:新民晚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