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农村小学的大力奇迹

  新华社昆明3月28日电(记者岳冉冉)卓玛拉姆“一脚成名”,不是因为射门准,而是因为力道大。她一脚踢穿广告牌那年,正上五年级。拉姆所在的德钦县第二小学(下称“德钦二小”)也因此被人们记住。

  “女金刚”

  人们已淡忘了2019年8月19日那场决赛的过程,却记得拉姆这一脚。赛前训练,拉姆在禁区练射门。她起脚,抽射,“嘣”!球没进网,可皮球却像炮弹般飞向底线后的广告牌,卡进了三厘米厚的塑料板里。

一所农村小学的大力奇迹

  图为拉姆与她射穿的广告牌。

  这一幕很快成为焦点。记者都跑去广告牌前拍照。对方教练开始布置战术,让队员主要盯防拉姆,但要注意安全。怯怯的拉姆问教练扎史罗丁,需不需要赔,赔多少?罗丁安慰她,这是个意外,组委会不会追责。

  那场比赛,德钦二小3:1战胜对手,捧起了云南省校园足球小学女子组冠军奖杯,拉姆打进两球,获评“最佳球员”。

一所农村小学的大力奇迹

  当时还是替补的斯那吾姆记忆犹新:“拉姆姐成了偶像,大家都找她签名拍照,叫她‘大力金刚脚’,我们都引以为荣。”

  2020年,因出色的足球技术,拉姆被德钦县中学“抢”走。斯那接过了德钦二小女足队长袖标,“我想再次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德钦二小因足球一战成名。一年后,他们又在篮球上发威,拿下了姚基金举办的希望小学“三区三州”篮球赛亚军。“传言最甚时说我们的孩子天生神力。”罗丁喜欢这些江湖传说,这让学校带有一丝神秘。

  改变

  只有校长格桑尼玛知道,荣誉背后不是神力,而是体育,是塔基的托举,才有了塔尖的成绩。

  德钦二小位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奔子栏镇。校园建在半山,从大门到教学楼,得先爬一个陡坡,上135级台阶,才能到操场。每间教室的窗外都能看到奔腾的金沙江水。全校868名学生99%都是藏族,家最远的离学校200多公里。孩子每年寒暑假回家两次,平时跟老师一起住校。

一所农村小学的大力奇迹

  图为依山傍水的德钦二小。

  “集中办学和寄宿制有它的好处,但孩子会缺少亲情陪伴,这需要老师当好‘校园家长’。”格桑说。

  德钦二小最近在搞“厕所革命”。寒假里,校园公厕由水槽改成了蹲坑,放假回来,孩子们得适应手纸入筐、按阀冲水。

  对于刚入校的新生来说,他们得从擦屁股学起,还有洗漱、擦护肤霜、叠被、洗衣、洗碗。“入校前,有的孩子脸皲裂得像被风吹过的面团,现在他们的皮肤是光滑的,每个寝室睡觉前都是香的。”生活老师康珠次木指着八人一间的宿舍说。

  只需一个学期,一年级的娃就能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但格桑发现,不少孩子因为想家、语言不通,腼腆内向、不爱说话。为了让他们打开心扉,尽快融入集体生活,格桑决定全校要大力开展体育运动,且每个老师必须参加。

一所农村小学的大力奇迹

  图为学校的运动会。

  神奇的事发生了。每天的晨跑、跳绳、锅庄让刚入校的孩子很快熟识,交上了新朋友。运动会上,为给班级争光,孩子们浑身透出自信与不服输的劲。当校队拿了荣誉凯旋,全校师生敲锣打鼓迎接,大家眼里写满尊重与信任。最主要的是,孩子们性格开朗了,饭量大了,体格壮了。

  “我没想到,体育成了这些寄宿生的精神世界,也成了他们健康体魄的守护神。”格桑说。

  牦牛骨汤

  上午6点10分,校园广播开始播放《歌唱祖国》,所有寝室亮灯,孩子们陆续出门,走向操场。格桑站在低年级宿舍楼外,弯着腰,盯着孩子们的脚。看到鞋带没系好、鞋扣没粘紧的,赶忙叫住,给孩子整理。

一所农村小学的大力奇迹

  图为格桑给孩子整理鞋扣。

  6点20分,全校早锻炼开始,孩子跑前,老师垫后,嘹亮的“121,121”回响在星空下、金沙江畔。

一所农村小学的大力奇迹

  图为孩子们在星空下晨练。

  足球队员比其他孩子起得更早,这是他们一天四练的开始。罗丁吹着哨,领大家做折返跑。去年因为疫情,全省校园足球赛停了一年,今年球队的目标是卫冕。“每天三小时的训练量摆在这,好成绩是水到渠成的。”格桑现在急需的是专业教练,他想拔高孩子的技术。

  6点40分,孩子们奔向食堂。馒头、牛奶、鸡蛋开启一天的能量摄入。满头大汗的足球队员在一口大盆前排起了队。“校队体力消耗大,这是给他们熬的牦牛骨头汤。”格桑给拿着纸杯的孩子每人盛了一勺。

一所农村小学的大力奇迹

  “每个娃每天就9元伙食费(注:高原农牧民子女学生生活补贴),校队120个娃需要额外营养,怎么办?”格桑想到,藏族老人关节痛,会去喝牦牛骨头汤,敲碎骨头,流出骨髓,小火慢熬,营养滋补,价格便宜。“这算是孩子们的唯一补品。”他说。

一所农村小学的大力奇迹

  10点大课间,师生齐跳由锅庄改编成的广播操。德钦小学没有午睡习惯,中午一个小时也用来运动,校队训练,其他孩子则跟老师玩跳绳和篮球。晚上6点到7点,校队最后一练。晚9点全校熄灯。

一所农村小学的大力奇迹

  格桑最想送给孩子的礼物是体育记忆和体育故事:“也许是足球场的跑道、每天必爬的135级石阶、锅庄、牦牛骨汤;也许是篮球场、足球场上的球衣号码,校运会纪录册里的名字。”

  但格桑忘了最重要的一点,这六年里,除了体检,教学楼一楼一隅的校医院是孩子们最少去的地方。

  校对:吴博文

  中文编辑:张悦姗

  新媒体编辑:郑道锦

  签发:梁金雄

  版权归新华社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048 字。

转载请注明: 一所农村小学的大力奇迹 - 楠木轩